新生代戏剧人何去何从:“青戏节一代”的美丽与哀愁
2010年9月,一年一度的北京青年戏剧节拉开大幕,第三届青戏节荣升“国际”,35部剧目热闹纷呈,让九月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剧场爆炸月”。同样是9月,何念携爱将郭京飞、钱芳带来好评如潮的“爱情三部曲”强势登陆,戏剧重镇北京上海两地最活跃的青年戏剧人终于皇城根下“会师”。
由孟京辉领衔的“青戏节”在京城话剧一派乱象的海洋里,硬是杀出个黎明。今年的青戏节从叫法上着实“洋气”许多,但是剧目质量却是三届里公认的“垫底年”,从青戏节里孕育出的好剧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在“青戏节”结束后成功商演且影响较大的只有黄盈导演的《Bravo!伟大的生活》和东东枪编剧的《六里庄艳俗生活》。而值得玩味的是,前者是黄盈出道以来堪称最主流也最板正的作品,却在他自己的戏迷里输掉了口碑;后者在“导演中心制”的青戏节里处境格外尴尬,最后由编剧重新执导,才得以力挽狂澜,起死回生。
2010年的青戏节,够热也够闹,但亮点上还是打了折扣。至今人们说起北京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青年戏剧人,最多的目光依然停留在赵淼、黄盈、王翀、邵泽辉这些青戏节诞生之初涌现出来的“老人”身上,所谓的“先锋”也时常被嘲笑成是欧洲当代剧场玩剩下的玩意儿。青戏节的“先锋化”与如今市场上短期利益化、庸俗化、恶搞化、拼凑化、小品化的小剧场话剧又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他们彼此间角力的拉锯战促使北京地区小剧场话剧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无论是藐视观众还是舔舐观众被证明都是不可取的,对新生代戏剧人来说,这条路该怎么走是时候好好琢磨琢磨了。(文/阿尔法粒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