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北京国际电影季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新闻动态

北京电影季中欧电影合作论坛实录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4月25日17:03

  王中军:从资本导向到市场导向

  主持人张恂:非常谢谢菲尔.艾格兰,他刚才说非常希望将来英国也和中国签署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协议。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现在正在筹备这件事情,而且已经有了很密切的接触。

  1994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王中军与弟弟王中磊一起成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从此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出现了一匹黑马。1998年王中军凭借实干型个人风格,敏锐的艺术眼光和洞察力,使华谊兄弟成为首个以投资方式进入电影行业的民营公司,随后作为冯式贺岁喜剧创始人,他带领团队开始了中国贺岁片的旅程。他被誉为最爱读剧本的娱乐公司老板,让我们有请华谊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十年合拍历程与树立新坐标,有请王中军先生。

  王中军: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谈的话题是合拍,而且命题又是中欧的合拍,我自己做电影十多年,大多数电影要从中国的政策上都差不多都是合拍片。但是确实比较遗憾,还没有一部是跟我们今天关注的话题,也就是跟欧洲的片方或者是市场有过合拍的经验。我自己感觉做电影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电影公司的实际的操作人,或者是参与着整个电影全部过程。从拍摄、营销到完成,包括对公司业绩整个的控制,我自己的感受,中国这十多年电影的合拍是分两个大的阶段。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未来同行会怎么理解。

  第一个阶段的需求方向是以资金为导向的,当然这个分界点在什么时候现在没有非常明显的数字和时间,以我们华谊兄弟为主,最早寻求合作伙伴,肯定第一导向是资金导向,那个时候是中国大陆本土的公司从资本上都相对比较弱,虽然我自己做电影,第一年参与电影,好像参与了三部大的电影。包括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姜文《鬼子来了》,陈凯歌《荆柯刺秦王》,但是实际上自己调动的资金量非常之低,第一部电影,冯小刚电影总投资八百万人民币,我还是三个投资方之一,你想这个数额之小。姜文的《鬼子来了》最后做到三百多万美金,我们公司投了九百万多人民币,《荆柯刺秦王》当时我跟董平这个公司国内的版权方两家一千四百万人民币,好像别的都不太想它的市场能力等等。都是寻求首先是资金能力,都缺钱,所以我们当时合作的方向基本属于两个组成部分。我自己合作最多的还是美国片方,当时有一阶段美国电影公司对华语片市场非常的热情,我觉得也是赶上李安的《卧虎藏龙》时期,那一次片子做得非常成功,我是受益者。所以当时美国电影公司,特别以索尼哥伦比亚,我首要合作伙伴主要跟美国电影公司合作得比较多。跟美国合作,有跟索尼,有跟哥伦比亚,有跟福克斯,有跟迪斯尼都有合作,加在一起有十几部,但是主要合作方还是来源于香港,香港主要几个电影公司都做过合作。早期基本谈的方向都是以资金为主的。但后来阶段中国本土电影公司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个是自己在本土盈利能力大大提高,这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实际情况。从原来一部电影卖三千万人民币,就是票房冠军。发展到去年可以卖到一亿多美金,是票房冠军,这个变化我自己在里面深有体会。以冯小刚为例,卖《没完没了》三千多万人民币就是当年的票房冠军,《手机》是四千四百万,跨越到《集结号》两亿六千万还是票房冠军,《非诚勿扰》都是票房冠军。从资金需求转向为市场,和技术和学习专业性上的合作方向。所以这个合作伙伴谈的基本上钱、资金这个需求已经退到第二位,甚至是最不重要的地位。今天的在座的合拍,我刚才翻了一下那个本,有很多寻求的项目,都是资金等等。我觉得只要项目好,中国电影界的钱是满天飞。太多太多了。我们公司IPO将近一年不到两年时间,涌入这个行业无法计算,刚开始上市第二天,公司董事会开会我们公司上市带来效应将有两百亿进入中国电影行业,这是当时完全拍脑门说的数字,我相信不只这个数字。不管是IPO市场,还是银行市场,还是基金市场,还是散的其他企业类型的市场,不只两百亿。在合拍上已经有大的战略性的调整,我觉得今天谈中欧合作,可能角度上希望制片人也好,或者电影公司也好,或者这些同行也好,怎么去探索在互相市场的借势,如果没有市场的借势,这个很难做到。前几年中国电影对西方电影公司没有魅力,或者没有需求,总是觉得我们找人要钱的感觉,没有太大回报能力。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电影和海外主流电影公司谈判当中第一资本上,不认为你是弱势资本,你觉得出多少钱,就是拍一亿美元电影,融资也是分分钟可以融到钱。再一个对中国大陆市场预估越来越高,展望非常远大。现在有了一亿美金这个门槛,迅速可以过两亿美金这个门槛。如果一个电影在中国这么一个市场就可以拿回一亿美元票房收入,当然我们票房收入是主流收入,境外有收入的话,未来合拍片可能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当然我想合拍不见得都是华语片,合拍片的思路我觉得可能从今年也好,可能会大大的展开,英文片可能是未来合拍片大制作主流方向。因为它的诉求,它从投资规模已经有全球战略眼光。我们公司从现在开始,除了我们原来跟香港的一些稳定的合作伙伴,和美国的一些稳定合作伙伴以外,我觉得展望一些大制作,具备全球从制作品质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合拍电影。

  我自己理解合拍现在已经走到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阶段,当然由于涌入这个行业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媒体导向,我觉得泡沫效果也非常大。其实有很大的误导,使我们的人才感觉急剧短缺,一个戏演员排着队骨牌效应反映,上面一个戏一超期,下面有五个戏要超期。中国人才需求,我觉得合拍可能是一个我们改变中国电影这几年最大瓶颈的一个办法,特别是导演,欧洲的好导演我们也认识得比较少,和我们自己文化能力,包括我们的语言能力,文化沟通能力可能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可能需要新一代更年轻的电影人,是不是在视野上更宽广,所以我觉得人才可能是国际化。包括前年、三年前拍的《功夫之王》,我看刚才介绍导演也来了北京,当时组合的时候,他整个合作,那个时间已经不是资本需求,完全是市场需求。那个戏组合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美国,还是中国,主要三个购片方没有一家达不到协议,那个片子就不开机,非常国际化,当时对大陆需求要五百万美元的MG,而且这个MG不是公司签约就行了,当时走的国际化趋势,签了什么有限公司责任的,你签了五百万,或者一千万可能做完这个戏没有盈利,这个公司倒闭了。当然他们对华谊兄弟不太了解,我们公司不会倒闭,他们从法律诉求上要求这么严格,我们当时五百万美元必须是一家银行开出信用证,那个时候组合就不是资金组合了,因为可以出五百万美元的人很多,但是银行开信用证,基本上对你市场的需求,还有一个安全性。所以当时美国和中国,再加上一个主要卖区等等这些东西,我觉得组合的成功,当然人才组合有了美国的电影导演,有了他的制作团队。我觉得未来确实我们合拍在视野上,只是靠我们现在目前本土的从导演、制片人等等层面,我们最大缺口是人才。我觉得大家除了交流项目以外,制片人之间或者公司老板之间,可能在一块交流交流,假设说欧洲的人才,我们能不能真实的调过来拍合拍片,能够驾驭这种规模的戏做全球视野的市场。

  我因为没有做太多准备,刚才听台下朋友交流,说这些年拍合拍的一些感受,希望这个感受对今天参加论坛的朋友,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鑫)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