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大量的迹象表明,中国电
影业经过了第一个十年甜美而杂乱的狂飙突进之后,在2011年突然面临一个拐点。中国电影业的低风险
时代一去不返…………[
我来说两句]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用将近半个世纪才健全了自身庞大的工业体系。而作为市场化进程还不到二十年的中国电影,其中势必存在着许多概念性分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分歧越来越被凸显出来——在过去的半年里,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洗牌和分化的预兆,而这些模糊概念的讨论,在此刻也因具有了现实意义而被越来越多地搬上台面。
鉴于此,我们在此整理出中国电影市场现今的七大误区,并邀请六位当今中国电影业内大佬对此分别进行解答。我们不是为了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而是想通过这样一番讨论,能让大家知道彼此的想法,从而更加理性地应对市场竞争;对广大影迷来说,通过这些大佬们的视角,也能捕捉到这个市场的我们平时难以窥见的另一面。
艺术片与商业片有分野吗?
国内大多数媒体和观众,常常将电影分成“艺术片”和“商业片”,但实际上,电影作为一类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艺术片”和“商业片”差别的讨论就从来没停止过。在好莱坞,其实也没有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只有主流类型片和非主流类型片之分。而国内的这种分法,已经在观众心中形成了既定概念,直接影响到影迷的观影心态。对一些欠缺卖座元素的小成本诚意之作造成不利影响。
艺术片与商业片有分野吗?
|
|
导演陈嘉上:中间派有多少最重要 |
本来就没有分野,最重要的是中间派有多少,两方面都照顾到的人越多,你的工业就越强。只是我们现在还停留在两个极端。都拉不上,甚至是对立的,这样对整个工业发展完全没有好处。从电影文化来说,其实两方都往中间走。你会发现很多所谓好的电影,其实都在中间。 |
|
|
|
|
王长田:还是要区分一下 |
艺术片为了传达创作人员的某种理念,某种情怀或者是用某种创新的手法,独特的手法来展现电影的内容。它不是以愉悦观众为主要目的,它更多的是以表达为主要目的。这是艺术片的一个基本的特征。而商业片的话,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就需要更多的娱乐性。我们说的商业片往往是娱乐片,通常跟娱乐片是划等号的。但是两者之间有时候很难区分,因为互相渗透。比如艺术片会借用商业的元素,会用一些商业的手法。而商业片会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会有艺术性的探索,会关注某一些特定的话题等等。也有一些影片,商业兴和它的娱乐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比较好,但是这种片子,不是市场的主流,所以总体来讲,我们还是要把它区分的。 |
|
|
|
|
小马奔腾钟丽芳:有区别,但不对立 |
我认为这两者肯定是有区别的,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商业片以盈利最大化为追求,艺术片更强调展现创作者的感受和观念。但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发展中的中国电影市场,商业片和艺术片的界线已经极大地模糊了。好的作品应该就像我们常说的,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而这样的作品再加上良好的营销手段,也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肯定。我们今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这样的作品,很难说它更商业还是更艺术,它几乎使用了一切艺术片的元素,但在很多人眼中它又有着强烈的商业目的。 |
|
|
|
|
导演罗启锐:好电影两方面都可以兼顾 |
我不是这么分的,我知道有一些文艺片很能卖座。有一些商业品艺术性也蛮高。有一些影片,两方面都可以兼顾。你看前几年波兰斯基的《钢琴家》,他的文艺性、艺术性很高,可是他也是一部非常感人、非常有商业性的电影。不会说老讲文艺性这么高,就肯定不卖座。 |
|
|
|
|
星美影业覃宏:要培养观众的观影水准 |
这几年大家都在较劲,媒体一问就问商业片艺术片,投资方也要规避艺术片。我觉得文艺片、艺术片取决于你怎么去做。今年这两部片子,如果说《观音山》是一个偶然现象的话,《最爱》就是一个必然现象,会慢慢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最爱》也同样给了我一个信心,要培养观众的观影水准。 |
|
|
|
(责任编辑:刘冉)
《观察》——2011上半
年华语电影亏损近半:不改变 就玩完
>>> 这半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 亏损引发强力调整
>>> 电影大亨论行业乱象
>>> 中国电影七大误区
>>> 更残酷更美好的下一个十年
>>> 华语巨头谈各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