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赵本山玩转《乡村爱情》
乡土剧扬眉吐气 |
2006年,一向“正气凛然”的央一黄金档上演了一出与自身气质颇为不符的电视剧《乡村爱情》。这也是赵本山在电视剧领域耕耘多年后第一部上央一黄金档的电视剧。就是这个更像是长篇小品的电视剧和这群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不知道是在演戏还是插科打诨的演员,迅速征服了差不多大半个中国。至此一向受地域和表现力限制的乡村剧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乡村剧向来是不太讨喜的类型剧,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乡村剧。一方面受地域文化的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剧中传达的人物和内容;一方面此类剧集一向被看做是粗俗文化,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这么多年以来,东北文化最大的贡献和表现舞台,也无非就是一年一度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了。而正是在这个舞台上功成名就的赵本山,转身开始了对东北文化的复兴和推广。从《刘老根》到《马大帅》,从小品到电视剧,赵本山成功的找到了一条把东北农村戏拍得好看、拍得更多观众爱看的路子。即便这两个系列的影响力还仅仅局限于长江以北的地区。但都为后来《乡村爱情》的火爆奠定了基础。
不可否认,《乡村爱情》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首先要得益于央一黄金档这个平台。这也是赵本山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去的原因。当然,这也要《乡村爱情》真的有它的过人之处才可以。
剧如其名,《乡村爱情》从多个层面展开爱情线索。一是以谢大脚、长贵为轴,表现了中年人再婚恋情;二是以小蒙与永强、香秀与大国为轴,表现了青年人婚恋中的爱情;三是以刘云与玉田为轴,表现了年青夫妇的家庭爱情;四是以刘能、七哥、广坤为轴,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爱情的心情;五是以王大拿父子、刘大脑袋、王云、王宾、延来为轴,表现了对爱情的追求。编导为了突出爱情的乡村情境,着力在拗、哏、拙、嘎上做铺垫,通过戏剧化手法表现农村的‘那点事’。拗,就是为了面子不让步;哏,就是表现的可爱又可笑;拙,就是爱的直白守的坚定;嘎,就是为了个人想法心眼儿时时翻腾。这些花絮,在剧中俯首即拾,也让观众忍俊不止。
《乡村爱情》剧没有表现伟大的爱和浪漫的爱,着力开掘的是爱的起伏。爱情是一个有着排斥性和可塑性的感情,自私在这里是高尚,嫉妒在这里是真挚,咯讥在这里是常态,游情在这里是天籁。这种大众化且有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爱,不能与《刑场上的婚礼》貔美,也不能与陆游唐婉凄美绝恋并提,但确是淡淡里的真实,《乡》剧正是在这种真实里面,设计波澜,表现人性,从而让人们获得似曾相识的感觉。感情起伏与爱是并存的,没有起伏不真实不说也索然无味,有了起伏又神魂颠倒倍受煎熬,人性就这么怪。《乡》剧正是把这个‘怪’与农村的拗、哏、拙、嘎揉到一块儿,才让大家从淡淡的乡村日常生活中看到了诙谐多趣儿的爱情故事。
从拍电视剧开始,赵本山从始至终只坚持一个原则——真实。虽然把小品的技巧加入到电视剧当中,制造了不少包袱和笑料,但整个故事和演员表演的真实、生活,让电视剧并没有浮夸、潜俗的感觉。08年,赵本山又推出了《乡村爱情2》,顶着《闯关东》开门红的压力,再度笑傲收视榜。虽然很多人反映第二部在故事上没有第一部那么好看,但它的影响力则远远超过了前者。央视甚至还为这部剧特意召开了一次现象研讨会。最后大家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在《乡村爱情》前后,也出现了不少反映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比如高秀敏的《圣水河畔》、潘长江的《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等。前者虽然在东北大地风靡一时,但影响力最终还是没有跨过长江。而后者虽然紧接着《乡村爱情2》也在央一黄金档播出,但无论是在演员的选择上,还是“农村化”的程度上都远不及《乡村爱情》系列,多少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只能败下阵来。虽然有不少人批评《乡村爱情》系列有丑化东北农民之嫌,但正如赵本山自己所说的,他并不觉得剧里任何一个人是丑的,因为他们都是真实的、具体的、充满热情的活在现实中的人。
(责任编辑: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