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梅派名旦魏海敏在《金锁记》中的造型 |
由台湾国光剧团创排的京剧《金锁记》下月将在逸夫舞台亮相,这也是张爱玲的小说首次被搬上京剧舞台。国光剧团艺术总监、该剧编剧王安祈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张爱玲的小说心理刻画太深刻太细腻,所以一般京剧人不太敢碰。而国光剧团的《金锁记》是特意为台湾梅派名旦魏海敏度身打造的。以雍容华贵的梅派来演绎曹七巧这样一个扭曲变态的人物,着实让人有些意外,但王安祈表示,这一突破正好证明“流派艺术不是一种局限”。
京剧还是“进行式”
据王安祈介绍,京剧《金锁记》里较多地运用了创新的手法,“张爱玲太特殊了,不太能只用京剧的传统手法。”王安祈说,如果让曹七巧踩着锣鼓点子出场,唱一段“曹七巧坐深闺自思自叹”会显得很可笑。据介绍,剧中唱腔融入了一些民歌小曲的元素,而由于是现代戏,京剧的传统程式也会有较大的突破,部分场景甚至还拿掉了锣鼓点子,用木鱼声、咳嗽声来控制节奏。王安祈认为:“京剧不是过去式,不是完成式,而是进行式。”而《金锁记》的尝试可以“让传统变得更加丰富”。
传统抒情很表面
虽然从小看戏,但王安祈在谈到传统戏时却充满了“批判精神”——“京剧的文学性真是不够。”而且他认为很多传统戏的故事情节在现代人看来很不通。王安祈的理想是让京剧“有现代文学的特质”。王安祈认为,传统京剧的大段唱腔只是停留在抒情的层面,而且就连抒情也比较表面,无法很深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王安祈特意举了传统京剧《坐宫》的唱段来说明其中人物情感心理的不通,并表示这样的唱段“实在没什么感人的力量”“唱得再好听也一点不感人”。
专业戏迷已难觅
说到对《金锁记》的期待,王安祈表示,如果看过这出戏的观众在若干年后的某一时刻,眼前会闪现《金锁记》的某一幕场景,那自己就很满足了。王安祈还表示,自己并不期望观众学会戏里的哪一段唱,“这不是文学所要求的。”虽然传统京剧的经典剧目大都以其经典唱段传世,但王安祈认为现在观众群变了,观众的审美也变了,在台湾“现在很难再有专业京剧迷了”。王安祈表示,京剧在鼎盛时期就等于是当时的“流行音乐”,而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京剧必须转型成一个精致艺术”,转型成“文学剧场”。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