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戏剧贺岁档来势汹汹 拿什么留住你 我的观众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2010年12月09日15:08

  11月17日,孟京辉执导、廖一梅编剧的话剧《柔软》在保利剧院首演,一连5场,引发全城热议,甚至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栏目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话剧《柔软》舞台梦幻,台词犀利,导演、编剧大胆创作、全情表达,演员们都将自身极具颠覆性的角色表现得丝丝入扣……这是每一部艺术作品都不可或缺的支撑。”

  11月25日,赖声川携《宝岛一村》二度来京,再次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同时《当司马TA遇见韩寒》首演,开创北京戏剧界“有班车送散场观众回家”的先河;11月30日开始,林兆华以个人名义举行首届“戏剧邀请展”,20天内将上演7部大戏,包括他的两部旧作、两部新作(《说客》和《回家》),及易立明的新作和一部德国版《哈姆雷特》;12月16日至19日,林奕华导演、张艾嘉编剧的《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将首度来京;接下来,年底还有陈佩斯的《雷人晚餐》、田沁鑫的《四世同堂》,以及无数的大戏小戏……在电影界推出贺岁档已经超过10年之后,戏剧界终于也迎来了自己的贺岁档,且更加生猛,更加不拘一格。

  但即使占住了先机,最终胜出者还是那些拥有“独门武器”,能够牢牢吸引观众的戏剧——对好戏来说,月月都是贺岁档。


  孟京辉:导演,代表作《恋爱的犀牛》《柔软》

  廖一梅:编剧,代表作“悲观主义三部曲”

  赖声川:导演,代表作《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

  林奕华:导演,代表作“城市三部曲”

  林兆华:导演,代表作《哈姆雷特1990》

  曹璐:三拓旗剧团首席舞美设计师

  洪雪:曾任舞美设计师,现在致力于新媒体拓展

  崔峤:任职于德国文化中心

  艺术?商业?各说各的理儿……

  据说蜂巢剧场的每一块瓷砖和地板都是孟京辉亲自挑选的——从最早在中戏内部上演习作,到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照亮北京的小剧场,再到作品巡演至全国各地最好的大舞台,直至最终有了自己的剧场,孟京辉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同时他也是经常被质疑“商业化”的一个戏剧导演。

  “戏剧本来是小众的戏剧,但商业把戏剧变成一种商品,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大家都来欣赏它。对艺术工作者来讲,最不用怕的就是被商业吞噬,因为你保留的东西是最本真的东西。”所以他敢于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剧场里同时导演《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和《恋爱的犀牛》,宣称自己能分得开,“一边在狂笑爆笑,一边是400个人都在哭,这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很好,只能说我很有本事。”

  他还提出一个看法,认为不是他在找钱而是钱在找他,“虽然我们现在是团队合作,要考虑赚钱,但我从来不觉得矛盾,因为越不想着挣钱,钱越来找你。要把艺术和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独门经验都调动起来,会发现(做戏的)前半部分可能跟钱没关系,等到后半部分,所有东西都来了。”

  而《宝岛一村》导演赖声川与孟京辉不太一样,可能算比较传统的“谈钱色变”型。他说自己“讲数字都可能会讲错一个零”,但表演工作坊可以靠票房维持25年之久,一个原因就是艺术部门只负责艺术,制作部门负责找钱。“这个行业确实有很多人的目的是赚钱,但我不是,因为如果目的是赚钱,所有的‘作业方式’会不一样,导演要经常跟投资人吃饭啊、喝酒啊,他的戏也一定在某些方面是迎合某些观众口味的——但《宝岛一村》,你能说它是迎合谁呢?”对他来说,《宝岛一村》是忠于“题材”的,眷村有那么多故事要讲,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他没空再去想商业上的回报。

  另一位最近几年在内地大热的导演林奕华,从《半生缘》到《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再到即将来北京演出的《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部部抢手,部部制造话题,但“普通话加明星”的做戏方式也令一些人说他“港味儿消失”,他对此的回应是“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我从小说国语,初中去台湾读书,20 岁时与荣念曾组成‘进念二十面体’,碰巧那时的艺术中心做‘中国电影节’,自此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内地电影文化,后来又做戏剧。我只是用我熟悉的语言去创作,不是为迎合市场潮流。香港又不是只有林奕华卖话剧,为何我不能开发另一些可能性?谁又能说这些可能性不能代表香港?”

  林奕华对城市生活有多敏感?看到报纸上女明星怀孕的八卦新闻,他会想到:“子宫在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地产项目,女人生小孩,就等于示范单位,可以公开地被人家参观。”而重读《茶花女》,他会想到要把它排成一个“富二代”的故事,“因为阿芒就是‘富二代’”。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崔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