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纯美可爱 |
风情江一燕 |
江一燕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饰演的周蒙,清纯得像每个男生的初恋对象,惹人心疼。
有人称她“小徐静蕾”其实她没这么简单
从《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似乎是每个男生初恋对象般惹人心疼的周蒙,到《南京!南京!》中惊鸿一瞥的妓女小江,再到《秋喜》中单纯到有些突兀的秋喜……江一燕的角色,似乎总在纯情和风情之间摇摆。
当然,她还有很多别的角色,但是人们对她最普遍的感觉,还是这两种吸引力交织而成的形象。现实中的江一燕,没这么简单。
有人称她为“小徐静蕾”,可能想表达她确实有才,唱歌、弹吉他、作词、作曲、编曲、摄影、写文章,拿得出手的才艺她有很多。近日在某网站娱乐投票中,江一燕竟在“大龄文艺男青年梦中情人”票选中高居榜首。
由台湾名导陈铭章执导,江一燕、张震主演的爱情片《蓝色矢车菊》正在制作,将于明年3月正式上映。最近她和陈坤、桂伦镁主演的童话爱情片《肩上蝶》也在日本北海道开机。给她打电话的时候,是在开机之前,江一燕正处于密集宣传完《秋喜》、哑着嗓子的休整期。
小城姑娘日记写了十几个本子
爸妈都是普通的职员。爸爸是邮递员,妈妈在公园里工作。
江一燕不像那个让她一举成名的角色“蒙蒙”一样纯白如纸,不像一些同龄的孩子一样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
她出生于浙江绍兴,自称“没有太多欲望的小城姑娘”。长相不是那种混血儿般轮廓立体的惊艳美貌,但有一张干净的笑脸。
爸妈都是普通的职员。爸爸是邮递员,妈妈在公园里工作。“小时候,他们去上班了,就把我锁在家里。我只能自己跟自己说话,跟布娃娃玩。”
为了继承老师的遗愿,她14岁就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音乐剧班,开始她的半流浪生活。“从小我就喜欢三毛到发痴,流浪的情结在我骨子里很强烈,我看不同的人和事物,喜欢漂着。”
刚开始,她不太习惯集体生活,不知道怎么跟人交流。于是只好跟自己交流,“日记写了十几个本子”。别人在玩的时候,她坐在楼梯上弹着吉它唱歌、写歌,弹到手指都破了。很多人好奇,她为什么那么喜欢表达,写作、音乐、拍戏,都是她表达自我的方式;她说:“因为我太孤独了。”
这个解释很文艺。在这所学校的孤独时期,她开始了自己的初恋,和舞蹈学院附中的老师。“爱情的产生是一种情境给予你的,在当时那种环境。我是个不能没有爱的人,我很早离开家,这十年我很独立,但精神上我确实很弱,需要别人保护我。”
固执演员因为恋爱败给张静初
与张静初争夺《孔雀》中“姐姐”一角。拉手风琴、打乒乓球……张静初每次训练都会提前到,而她迟到,因为她正在恋爱。
从舞蹈学院附中毕业,江一燕本有机会当签约歌手,她却作出了报考大学的决定。
她希望能体验到真正的校园生活,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读书。于是,她拒绝了影视公司的合约,疯狂地复习,最终如愿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2002级表演系。
为什么想当演员?当时她还不是特别清楚。“其实当初我报了几个学校。电影学院的老师挺喜欢我的,而且,北影也离当时的男朋友比较近。”她很坦白。
早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之前,还在电影学院读大一的江一燕,就被顾长卫导演看中,与张静初争夺《孔雀》中“姐姐”一角。拉手风琴、打乒乓球……张静初每次训练都会提前到,相当投入。“天哪,为什么要这样?”这是江一燕当时的第一感觉。她迟到,因为她正在恋爱,“完全不知道机会来时怎么努力,我觉得自己条件很好。”最终张静初演了“姐姐”,一炮而红。
在有了一些人生经历之后,江一燕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些有内容的角色。所以,她一开始很排斥“蒙蒙”这个单纯温顺的女一号,她想演的,是张歆艺演的那个更加复杂的女人。但是“周蒙”的爸爸是陈道明扮演的,他也是这部剧的监制,一个同样固执的人。他看到江一燕后说,她只能演周蒙,平凡得人群中认不出来。
江一燕曾经透露过他们拍戏的状态:“现场时我俩经常争吵,我试了所有办法没用。有天大哭,一直哭,把妆哭完了,用这种方式抵抗。他的时间特别紧,只好过来求我:别哭了,拍戏吧。”
一直到后来的很多角色,她还是有自己的坚持,比如秋喜。“对我来说,没有不温不火的角色,只有对角色不温不火的演员。再简单的东西也不能没有个性,否则就是平淡。”
慢性子开淘宝店资助11个小孩
卖她和朋友高圆圆的私人衣物,所卖的钱资助他们从小学读到大学,每年都去。
江一燕的小名叫“爬爬”,这是妈妈给她取的名字,意思是说她动作很慢。
现实中,她过着一种令自己和别人都着急的“慢生活”,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还没洗脸刷牙,剧组都已经上车了;提着箱子飞奔出电梯,突然所有的服装从箱子里逃出来散落一地;从影没几年,她已经丢了两台笔记本电脑,手机六七部,数码相机三架……在家休息的时候,她更是把这种生活过到奢侈:早上起来,就给猫猫狗狗清理一下粪便,在家里听听音乐看看书。
可是,这么“慢”的人,却做了一件很有效率的事。她在淘宝上开了一个网店,卖她和朋友高圆圆的私人衣物,所卖的钱用于慈善。这笔善款的目的很具体:为广西某个小学的孩子们做新校服。“我经常到处乱走,后来到了一个叫小嘎丫的村子,在那里我的心能完全静下来。那个村子到现在还没水没电,电话信号没有,但村民依然可以那么的开心———简单的快乐很珍贵。我在那资助了11个小朋友,供他们从小学读到大学,每年都去。”
这些私服包括江一燕在一些发布会上穿过的衣服和鞋子,还有她的摄影作品。之后,小江特别设计了一款纪念帽子,亲自画了可爱的爬行者LOGO,限量80个,每个30元。她在博客上写道:淘宝爱心义卖小铺开张的第二天,就有人向我“投诉”,东西卖太快,货品不够!有人说太贵,有人嫌便宜,更有甚者认为竞拍更为公平。
文艺青年不自信的封闭分子
拍第一部戏的时候,导演评价她拍戏像拍照片一样,站那不动。
江一燕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粉丝整理了她的很多语录,多半都关于内心。她说,其实从事这份工作,有时候会偏离自己,会迷失,被一些外在的因素影响,比如虚荣心,比如一些角色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思考来清空自己,沉淀下来,把自己拉回原来的轨道。”另外,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进步的状态,人永远要有学习的态度,没法让自己停下来。
她对自己有很清楚的认识。“生活中我不会刻意改变自己,但在电影里我希望完全不是自己,那种感觉很过瘾。作为演员,可能有的人适合做大明星,在一群人里永远最闪光。我是老想躲在角落的那种人,不适合直接面对观众,我会变得很紧张。我更适合拍电影的感觉,我不想为了适应这个圈子而刻意改变自己。”
她喜欢干净、纯粹。“我觉得自己很像白纸,现在觉得自己像画,但不管多少颜色,我会给自己留一块白色。我的衣服也是白的多。”
她不自信。她经常在人群中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从来都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想把自己保护起来。也不太会搞笑。”拍第一部戏的时候,导演评价她拍戏像拍照片一样,站那不动。但是现在,她很善于面对镜头。“镜头和我的关系犹如情人,很享受全身毛孔刷一下张开的感觉。我在它面前,会愿意展示自己。平时我都是关闭的。而且我也学会了让自己掌控镜头,而不是镜头掌控我。”
极致感情喜欢黯然销魂的爱情
20岁的时候也有特极致的举动,吵架啊,跳海。就那种蠢事儿,都干过。
和所有有想法的姑娘一样,江一燕对爱情有自己的一套。
“比如说自己平时不爱表达,就希望找个活泼的,就是这样。”
有一些特质她觉得是必须的:善良、有责任感。“我没和同龄人谈过恋爱,初恋的老师是非常懂我的人,好多事情我不说出来他就明白,所以我希望将来的他能包容我,懂我。”
她说,喜欢黯然销魂的爱情。“从小对爱情的向往来自《罗马假日》,它的结局是伤痛的,我喜欢看。最后男女主人公都没在一起,这可能是我的悲观的来源:相爱不能相守,这对我影响大,如果特别爱一个人,我会害怕和对方在一起,因为怕失去。”
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她并不讳言“20岁的时候也有特极致的举动,吵架啊,跳海。就那种蠢事儿,都干过。”说出这些事,她回想起来有点后悔,也不愿意再多说,她说:“谁年轻的时候没有向往过轰轰烈烈的爱情?”
她喜欢画画的男人,那种神经质的风格很性感。气质偏伤感忧郁,一定不怎么爱讲话。“当一个男人在我面前害羞或忧郁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有吸引力,很性感,可能会激发我母性的东西。”
不过她又觉得:当你真的遇到一个人的时候,你爱上他的时候,其实任何条条框框在那个时候都没有了,他可能跟你想象的差距很大,但是你就是爱上他了。
因为,她本质上是个感性的人。“有一次要写一首歌词,我怎么都没有灵感。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就对着蛋糕许了一个愿:让我今天在12点前看到大海。然后朋友叫去唱K,我没去,我突然跑去机场,买了飞青岛的机票。那天晚上,12点之前,我真的看到了海。歌词也很快写好了。”她笑着说。
文艺女青年江一燕语录
我的性格也许不能让我成为一个耀眼的明星,却可以让我在梦想的道路上走下去。
我就是小城姑娘,没受过多么强烈的物质刺激,生活态度是比较淡然的,没有太多欲望、妒忌心、竞争心。我不很在意物质生活,它来了你就接受,没来,你就面对自己平淡的生活。人若太看重机会,就会被机会支配了。
我在阁楼整整呆了一天。我推掉所有的戏整整呆了一年。我可以接受他们的无视。我的耐力让我勇往直前。没关系,真的没关系。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冷落,耐得住等待,才是今天的我。
没有理想会被鄙视,实现理想会被质疑。理想主义的悲哀。尽管,现实不适合理想,可也不能放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