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赴国家话剧院排练场探班时意外发现,即将于10月10日起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厅上演的田沁鑫话剧新作《明》,明明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但在排练场中却毫无西方戏剧的影子,令许多人迷惑不已。
记者发现,不仅莎剧中拗口的长名字被换成“皇帝”“太子”“将军”等称谓,就连原本普通的排练场,也被布置成为垂帐与草席呼应的中式风格,演员们对词以及日常交流中,时常冒出抱拳、鞠躬等动作,而桌上竟然则摆着折扇和惊堂木。
经过和田导交流,记者得知,此次田沁鑫导演和当年明月合作的新剧《明》虽然是改编自莎士比亚杰作《李尔王》,但从内容到形式却充满了东方情怀,剧情背景换成了明代中国,李尔王化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而演员们的表现手段更是来自于相声、评书、太极甚至二人转等中国传统以及民间艺术。
田导表示,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是她一贯的创作特色,这次在改编莎士比亚名剧时仍然“求助”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其实是体现莎士比亚精神的一次创作。
田导提出,作为一名当时的年代的“流行文化”红人,莎士比亚的原作中很多精彩的段落正是体现了他所在年底最鲜活的民间文化风貌。为了保持这种鲜活的色彩,田导不想在这次改编中展现原作的“异国风情”,而在努力营造属于中国气息的鲜活景象中找到戏剧的生命力,因此相声、曲艺、二人转等最有代表性的鲜活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了演员进入《明》的必修课,而很多在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上颇有作为的大家更成为了《明》剧的顾问和“客座教授”,将各自的“绝活”和独家经验展现、分享给《明》剧组。
![]() |
新快报讯 莎士比亚名剧《驯悍记》上周在星海音乐厅上演了,虽然票房惨淡观众席上有大片的空位置,但这丝毫不影响英国TNT剧团的演出,在约两个小时的演出中...
08-10-14 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