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麦格:比较漫长细致的点评 需要你耐心去看
总体评分:8分
根据记忆把演出的过程大致回忆一下,并作相应点评:
第一幕:(酒楼门前)
幕启。一家颇有档次的酒楼前,身为师徒的两位伙计在扫地,扬起的灰尘历历在目。
(在斜射的灯光的的照耀下,一股烟雾就像扬起的灰尘一般。我坐在第四排的中部位置,很快闻到了一股类似檀香的气味。)
师傅呵斥徒弟,吓得徒弟下跪认错。徒弟暗地里苦着脸,表示对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不满,宣泄了出人头地的欲望。
(暗示剧中事件的主因:对出人头地、安逸富贵的渴望。)
做师傅的也是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壮年,尚未成家。樊掌柜出来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说是可以帮他成家,让他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难道仅是为了营造当时的社会环境,一个酒楼伙计的生活?看上去没必要费这个笔墨。应该是埋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一个大伙计突然能得到掌柜的丰厚奖励,基本可以猜测是酒楼迎来了一件好事。那么这件好事是什么呢?)
一个车夫拉着人力车出场,却将人力车停在酒楼门外的一角就走了。
(尚看不清车里坐着的是什么人?一个小悬念。)
有三人一行随后赶到,一位老爷架势,一位贵妇打扮,一位西装马夹,从三辆人力车中下来,在酒楼门口停下来。老爷架势的见没人迎接,坚决不进,非要小伙计召唤樊掌柜等人前来迎接。
(不知这位老爷架势的人是啥来头,他是达官显贵吗?为什么非得如此摆谱,搞这种排场?这会给人悬念,但这是一种突兀的悬念,因为不熟悉剧情的观众既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会作出不切实际的推测。)
掌柜率一行店员出来迎接,其接待的隆重程度和尊重程度让人对手拿一个礼品盒的人产生了兴趣。
(为何他能如此地趾高气扬,如此讲究排场?)
小伙计正在私下埋汰,突然看到了这辆不远处的人力车,上前招呼,先是没人应。小伙计转身正要走,被人力车里坐着的女人叫住了。
(先闻其声,不见其人。从硬朗的女声来猜测,这不是个小女人的性格,看上去是个敢作敢当的女子。)
女子给小伙计一点小钱,让他别声张,并去叫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穿着西装马甲的天和出来了,惊异于在这里看到莲花,想劝她走,自己也想走,但被莲花拦住。正在莲花强烈要求天和跟她回家,而天和却不愿回去时。只听得酒楼内有人大声地宣布拍卖成交的事情,最终成交价为五万元大洋。然后,屋里走出一群参加拍卖的人,天和紧张地试图把莲花挡在这些人的视线之外,还是很快被洪舅爷等人看见。洪舅爷指责莲花,要求天和跟他们走。天和在莲花和洪舅爷等人的面前,还是没能作出坚定的抉择,显得十分为难。莲花声色俱厉地指责洪舅爷,要求他们把古董还给她,自己也不要钱。
(联系前后故事情节,莲花与洪舅爷原为远房亲戚,虽然因卖古董的事情而闹翻,但这里看上去像两个仇人一样地分外眼红。虽说是有点冤家路窄的感觉,但就前面上演的内容给人的印象似乎不该如此严重。如果是按时间顺叙,那么这一幕就好理解,而倒叙时,观众就不知道事情的原委,因此一些信息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点明。顺叙时和倒叙时前后信息出现的次序该有所不同的,而不能将顺叙时故事的先后安排简单地倒叙过来就好了。)
莲花暗示洪舅爷不要让她拿出腰间别着的东西(指抢),但这种警告还是没能吓住洪舅爷,也叫不走天和,事情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突然,莲花拿出枪,指着洪舅爷以及其他人,命令买走古董的人将古董拿出来,然后把他自己的钱拿走。所有其他人都被吓得倒在地上,把头向下埋着。在莲花手中枪的掩护下,莲花拉上天和走上人力车。由于帘幕挡着,观众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情况,突然,听见一声枪响,紧接着又一声,其他人以为事情结束了,很快地又是一声枪响。洪舅爷走过去,掀起帘幕,拿出古董盒,打开一看,古董已成碎片。
(两枪过后,观众也可能会觉得事情就这么了解了,没想到还会有第三声。可以猜测的是,莲花先是杀了天和,再打碎古董,然后自杀的。但一个问题是,既然莲花已经用枪把古董拿回来了,而且逼着天和一起坐上车回去了,为何又要杀掉天和并自杀呢?剧作给出的解释应该是莲花对天和并非真心回去而感到绝望,所以干脆把天和杀了,这样他就不会不真心跟她一起回去了。从后来上演的剧情来看,莲花向生子要枪本来就指望用这个来搳持天和回去的,既然最后已经拿回古董并和天和一起上车了,似乎没必要在车上枪杀天和并自杀的。或许有人会说在她俩踏上人力车之前,莲花就已经准备用枪来了解两人的生命,而枪杀别人并自杀这样血腥的事情不适合在话剧舞台上演出,因此就采用了在帘幕遮盖的人力车里面来演出这个情节。)
第二幕:(莲花祖坟前,距上幕六天)
舞台前部分是一座坟,旁边有枯草枯枝,舞台的中后部分被一堵由枯干的腾蔓和树枝连成一排的网墙隔开,依稀可以看到一位戏子在师傅的教导下练唱。声调哀婉悠扬,与整个舞台的凄凉氛围形成一体。
(这种萧条的气氛无疑是为莲花决绝的选择作了铺垫,渲染了整幕的氛围。)
莲花边把解开着的衣服扣好,一边从坟墓的后面走出来。生子尾随而出。生子给莲花强调用手枪是不得已而用的凶器,后果不堪设想。莲花不接受生子的劝阻,执意要用它来逼天和回心转意。生子提起他的耿耿于怀的伤心事,和莲花青梅竹马的他因为几年前被抓壮丁,致使莲花成为天和的妻子,在他看来,更气人的是天和并不如他。
(莲花和生子苟且的事有三个原因,一是生子借莲花向他要手枪的机会提出要求,二是莲花因天和与喜珠子的暧昧关系而心生妒意并怀恨在心,有报复的内心冲动,三是莲花和生子本来就青梅竹马,要不是生子被抓壮丁,莲花可能早就成了生子的女人了,因此莲花在情感上也不会觉得有太多心理负担。这三个原因缺一不可,否则故事就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当然,就故事情节来说,这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突然,莲花发现他们躲在后面苟且的坟正式她的祖先的坟墓,这使她觉得这是老天对他的报应和诅咒,她做了对不起祖宗的很不光彩的事情。
(对祖宗的大不敬在整个话剧中似乎也没有对莲花的最后决定产生了太多的影响,然后需要说明的是,莲花为了发财而拿出古董要天和去卖个好价钱,并答应天和装模作样扮富贵捧戏子,最后却后悔了;而莲花与生子苟且的事情虽然在剧中没有渲染,甚至隐晦得很,但这种苟且的事情就发生在祖坟的旁边,这件事无疑会产生不少的影响,也给莲花很深的挫败感。虽然不能肯定这与莲花在第一幕中如此决绝,用枪杀死天和并自杀有多大的联系,剧情中也没特别的联系,但还是值得深思的。)
生子在劝阻莲花无效后,只得从祖坟的后面拿出手枪,并教莲花地开了一枪。莲花冷不防打了个寒颤,本能地拿手掩住双耳。生子在离开前还是再一次告诫莲花,万不得已不要拿出手枪;并将手枪放回洞里,让莲花好好想想后再去拿。莲花很快地拿出手枪,并以一去不复返的神情为第一幕的惨剧做了解释。
(莲花虽然也是敢作敢当,但毕竟没见过手枪,也没听过枪声,所以本能的反应是害怕,但在失去天和的情况下,在嫉妒、失落、悔恨、愧疚感面前,她还是坚定地要做出抗争。这与莲花的性格有一定的关联性,也是编剧刻意渲染后的结果。)
第三幕:(六国饭店,距上一幕十天)
洪舅爷悠闲地躺在沙发上,天和蹲在收音机前听戏。洪舅爷教导天和要养成一位阔气先生的习惯,不要还是以前穷日子的那种猥琐习气。而天和一时还不能完全能理解并时时记得,看上去还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底层小平民的惯常反应。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听戏没听相。
(在不了解剧情的情况下,看这些故事情节容易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第一幕中的天和是身穿西装看起来像模像样的有钱人,而现在则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百姓。前后因果关系、起承转合是存在着的,但这种因果关系却不是以因果关系的逻辑顺序而出现在观众面前,对观众来说,看前面半幕的时候,是不能自然地推断事情是如何发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观众只能知道已经演出过的内容,而对没演出或即将演出的内容则只能根据逻辑和常识,但这部倒叙的《莲花》却似乎把观众当成了对演出内容就已有了解的人,只是原来顺叙的故事改成倒叙情节就好了。
喜珠子出场,很容易被看出是一位习惯娱乐场的戏子。她有些漫不经心地、略带调侃地与天和说话,而天和却在她面前显得紧张而拘谨。当喜珠子得知有人已经愿意出三万买下古董时,她的两眼发亮,对天和的态度马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她开始讨好天和,告诉他已经是有钱人了,并主动亲近、勾引他。天和还是不适应有这样花枝招展的女人对他那么殷情。直到喜珠子道出自己凄惨的身世,以及表面风光实际惨苦的日子时,天和才半信半疑了,决定感谢她。但他对喜珠子要嫁给他做二房的提议还是很拘束,表示自己已经有妻子了。等到喜珠子让天和相信自己已经是有钱人,并激起天和作为一个男人的自信心和征服女人的勇气时,天和的行为和神态都改变了很多,具备了一个卖古董的有钱人的气质了。
(喜珠子是先让天和确认自己是有钱人后才激起天和作为男人的勇气,从表演上来说也看不出有什么新意,但这种转变对天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自认为有钱人后,才能按照有钱人的样子去生活。原来和莲花一起生活时,因为莲花比自己年龄大,又加上莲花不是小女人那样的谦顺,所以天和显不出一个大男子的气概,很多事情要由莲花来主导。但喜珠子让他明白自己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使他成为一个大男子,这使他最终敢于不顾莲花的哀求的命令。所以说,使天和走上莲花没预料到的这条路的不仅是古董,不仅是发财的梦想,不仅是贪得的人性,也是一个妻子教导下的男人成为大男子主义者的转变过程。古董激发了穷人的发财物欲,女人诱惑了男人的贪婪情欲。)
莲花扮作一个送饭的老妈子来见天和,一面为天和从外表到举止的显著改变而欣喜,一面又担心天和与喜珠子会背着她有私情。天和对她的到来始料不及,但又不得不耐心地告诉她他们只是在演戏给人看,并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关系,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古董卖出个好价钱。莲花已经有一些后悔了,想让洪舅爷答应让天和回去,但在几百大洋的六国饭店的账单面前,莲花却不得不暂且离开,因为她根本无力付清。等莲花一走,天和就和洪舅爷商量对策。为了不让莲花找到他们的下一个住处,他们必须得付账离开,而这时也只有喜珠子卖首饰来付账。
(莲花的担忧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加剧,并越来越反对天和和喜珠子在一起,也极度反感古董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这洪舅爷的设定中,莲花根本不可能通过走常规的道路来使她及天和走出洪舅爷的路子了,而天和还觉得这种路子是最好的。其实,《莲花》的惨剧最根本的不是人在虚妄的物质面前的越陷越深,单说按照洪舅爷的策略来卖古董,不失为一种获取更多钱财的好方法。问题的关键是人心会变,特别是在不同的境况下,一个人会产生新的欲望,而原来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就会随之改变。莲花与天和的关系就是在这种即将到来的巨大改变面前而变得不可预测,莲花在这种不可预面前变得没有安全感,并随着这种不安全感上升时而觉得回到原来的路子来,但原来的路子已经回不去了。天和在这种转变中占有利的一方,因此是希望这种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给了他原来不曾体验不曾想象的东西和目标。)
第四幕,
第一场:(莲花家,距上幕十天前)
莲花要天和穿上长衫,戴上帽子,去鬼市卖古董。作为一个粗人,天和很不习惯这种斯文打扮,在行为上依旧可见一个底层小百姓的穷相。天和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观,让莲花也赞叹不已。
(莲花对天和的教导显然不如洪舅爷特别是喜珠子对天和的引导,莲花对天和外表的改观只是表面的,而第三幕中喜珠子让天和认识到自己是个有钱人才是改变到性格的。莲花一开始并没奢想要把天和改变得太多,而喜珠子只有把天和的性格和自我认识改变得彻底才能使她自己的目的实现。)
第二场:(鬼市)
鬼市是老北京时交易古董的好地方,随着一群人在黑暗中拎着灯笼上台,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看古董买卖古董。鬼市对很多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名字,因此需要有人来稍微解释一下。一位看上去来头不小的老先生就像画外音地在一旁解释起来。莲花与天和去鬼市卖古董,这位老先生看到天和是鬼市中陌生的面孔,本想问问看看,但又觉得天和的神态、举动不像一个有好古董卖的人,就没有看个究竟。倒是一位年轻识货的伙计跟天和搭上话了,在仔细看了几眼天和的古董后,这位伙计知道这肯定是件值钱的宝物,于是迅即赶回去把他们的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老行家请过来细看。老行家在仔细地看、摸、问之后,肯定这是一件极为贵州的古董,激动得浑身颤抖。于是与这位伙计让天和开个价。天和伸出一个指头,伙计叫了声一百,老行家交出一千。老行家马上说就以一千成交,天和自然没想到这么件瓷器还能值这么多钱,一时想的是先把这一千搞到手,因此要求现钱付款。躲在暗处的莲花开始出来解围,说是她的兄弟背着家庭要把传家宝卖掉,因此她要拿回去,不卖了。老行家本以为占了天大的便宜,没想到快到手的宝物最后给买砸了。
(这件在天和看来就是一张乘不了半晚粥的古董,开始以其不可估量的价值吹起了莲花与天和的欲望泡泡。这次交易为后面许多人去四国饭店要观看古董并开价,及最后卖出五万的价格作了铺垫。但以为是以倒叙的方式来表演的,所以这里再怎么渲染古董的价值都是意义不大的,以为既然能卖出五万,先前有人开出一千也就不算稀奇和惊异了。从这个方面来说,这种倒叙的方法是不能简单地把原来顺叙的内容就简单地倒叙算完事的。顺叙和倒叙对很多细节的交待是很不一样的,不管倒叙还是顺叙,在观众看来,接受剧情的次序只有一个,那就是舞台上演出的次序。在这个次序中,如何先后地安排剧情,详略得当地交待信息是需要根据前后关系来考虑的,而非先有了顺叙的剧情在脑海中,再将之倒过来就好了。)
第三场:(洪舅爷家?还是酒铺?)
莲花有这么一个远亲洪舅爷,她想请洪舅爷帮忙卖个好价钱。洪舅爷表示愿意给莲花卖古董,只是也不清楚究竟能卖个怎样的价钱,只是表示想办法 让这个古董尽量买的高些;但他可不是省油的灯,自然另有算盘。莲花也没那么没头脑,不放心让洪舅爷一个人去卖,于是就让天和跟洪舅爷一起卖,并将卖到十分之一钱作为谢礼。洪舅爷给莲花的提议是让天和住高档酒店,而且还要捧戏子。莲花一开始还不太接受捧戏子,但还是答应让天和照办。
(天和走的路是莲花一手促成的,虽然其结果不是莲花所希望看到的。要说起来,洪舅爷也不算怎样的一个坏人,也只有通过他,才能使这件古董的拍卖价格最大化。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洪舅爷,使莲花发现事情的结果离自己的设想越来越远而且不可挽回了。莲花希望自己的男人能活得像个达官显贵,但不愿看到的是达官显贵对妻子之外的女人的爱。而这确实困难的,因为某一方面有了重大改变,其它方面就会随着改变。)
第四场:(戏楼前)
在寒冷的夜晚,莲花在戏楼前卖烟,生子在一旁等客人。生子先是埋怨天和怎么能让自己的女人在这么寒冷的夜晚卖烟,但莲花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她似乎看到了不久的将来不知是天和会穿得很有身份在暖和的戏院里看戏,与天和一起看戏的也正是自己。天和与戏子喜珠子一起从戏院里出来,看到了不远处的莲花,天和走过去带着一丝恋爱地让莲花回家,莲花虽然看到喜珠子心里不高兴,但还是被天和标致阔气的打扮给乐住了。最后在喜珠子的催促下,天和与喜珠子坐车走了。
(这一场的反差够突出。天和看上去即将富有,但似乎离莲花越来越远了,此时莲花还是在心里安慰自己,天和有钱后那个穿着华贵衣服和天和一起看戏的将是自己。生子虽然是一个人力车夫,但还是能关怀莲花的,并同甘共苦。这种反差的表现方式显得很没力,并在这种的故事情节下不太有吸引力了。)
第五幕:(莲花家,距第四幕十天)
莲花因为借钱做水果买卖而折本,被债主追讨到家。天和也因此被债主的人打倒在地,身上唯一的一点钱也被搜走。在莲花简陋的家中,也真的不见什么值钱的东西,债主因此放话,下次再来要钱。在如此窘困的情境下,天和也为自己没能养好这个家而羞愧。但就是这么一个贫贱的家,莲花还是感到很幸福,因为天和对她还是很好的。现在,家里只有一个红薯可吃,天和推让说不饿,将整个红薯给莲花吃,而莲花也礼让地要两人分着吃。两人躺在床上,虽然没多少可吃的,但也因这种关爱的让吃而感到特别幸福温馨。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剧情也就将故事的结尾定格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地方,使故事看起来还是温情脉脉,似乎一切矛盾在这种温情下面都可以解决似的。但这种矛盾的缓和不是矛盾已经解决了,他们该面对的矛盾还是要面对的,或者说他们由于梦想富贵而产生的矛盾还是不会因为贫贱时候的恩爱究就不会产生的。当然,就话剧的结尾来说,这种处理是找不出瑕疵的,也是很有意味的。)
如果将《莲花》的故事按顺叙来排演,而五幕的剧本不变,会是怎样的舞台效果呢?可以肯定的是,顺叙的故事肯定看起来肯定明白而完整一体得多,不会像现在的《莲花》很多时候有突兀的感觉,又有很多时候有多余的介绍和故事的感觉。就像原来合成一体的不规则图形,将两个组成部分朝相反的方向来放置,就会出现要么是多余的部分,要么是欠缺的内容。
从这种角度来说,《莲花》的这种倒叙其实并不成功,虽然这种与众不同的思路是值得嘉奖的。但这里说的不成功并非说话剧一倒叙就不是好剧作,而是说一方面按顺叙的思路也写各个组成部分,只是在排演时将这几个部分组织成倒叙,是不会成功的;如果一开始就在时间上按倒叙来写,但是倒叙的内在情节确实有着逻辑联系和戏剧矛盾冲突,并将故事组织得不缺少必要信息,不显得突兀,也不作多余介绍,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倒叙就是成功的,很可能会超越顺叙的剧本。
至于演员的表演,就不多说了。陈小艺的表演确实很有力,但有时会让人觉得太强势了而使人物性格有些突兀,转变得不够自然。谷智鑫的表演虽然看上去有些稚嫩,但这也跟角色的特点有些关系,应该说是没什么差错,只能说有些地方还可以表演得更好些。洪舅爷、喜珠子在舞台表演的焦点时也都表现得很到位。其他的也不一一细道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捧着白薯的日子可能是贫贱而幸福的,捧着金钱的日子也可能是揪心的.新京味儿话剧《莲花》采取倒叙的方式描述的虽是民国时期古玩行里的事...
08-06-10 1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