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能够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看到耆耄之年的郑榕先生和朱旭先生登台演出《屠夫》,一方面是感慨万千,一方面是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在一个隆重的历史时刻,观看一场毕生难忘的演出,是人生一大美事。
《屠夫》所写的那场血腥的战争,把全世界全人类都卷进灾难之中;虽然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生活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但过的是心中泣血的日子。小小的年纪,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关心着莫斯科的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我恨透了日本鬼子,它夺走了我父亲的生命。我眼看着自己的同胞,死于日本鬼子的枪下,鲜血染红了海河的水。六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看到法西斯的阴魂不散。日本的一些当权派还在为日本战犯鸣冤叫屈,扬幡招魂。因此,也就更深切感到《屠夫》的演出意义。
北京人艺真是一个戏剧宝库,收藏着这样的戏剧宝典,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奉献出来。我敬佩着人艺的老一代的领导人和艺术家,他们给人艺缔造了宝贵的传统,留下了这多宝贵的“遗产”。
我想,郑榕先生、朱旭先生于耆耄之年之所以再挂帅,心中自然有着他们的郑重的考量:那就是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在这里,他们为后辈作出了榜样。
最让我感动的是,朱旭先生回答《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一席话,他说他们为什么还重聚一起演出《屠夫》:“现在戏剧发展很快,也许我们赶不上年轻人的脚步和潮流了,但我相信‘传统’这两个字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这些老头儿重聚在这里,为传统现实主义戏剧写上一小笔。”这是从他心底发出来的,蕴含他一辈子的演剧的经验,既是对于当前戏剧的寄语,也是对于未来的期待,一片深情,一腔忧虑。这里,有着一个老艺术家的谦虚。拿这些话同那些不可一世的,口吐狂言,张口“叛逆传统”,闭口“破坏颠覆”的“大师”比较起来,也许,朱旭先生倒更令人尊敬,令人折服!最可悲的是那些既不懂得传统,又蔑视传统的“半瓶醋”!
在当前,戏剧已经被糟踏得不像个样子的时候,呼唤传统,就像当年鲁迅呐喊呼唤“救救孩子”一样!
二
在剧间休息的时候,遇到王育生,他问我:“戏,怎么样?”我说:“好啊!”他说:“还得好剧本啊!”
育生自然是剧本专家,他懂得剧本的重要。可是现在,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道理,却被严重忽略了,能不让他感慨万千吗!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戏单,印得相当考究。使我惊诧的是,翻开第一页,却是某省宣传部长的肖像,一人独占一页;第二页就是文化厅长和某地市长的肖像;第三页,是剧院院长和某公司总经理的肖像;翻到第八页才是两位导演,翻到第十二页,才找到两位编剧的“身份证”式的小照片,被安排在最底层,一个五人的行列里。几乎都找不到他们了。这就是当代编剧的地位和命运!我心中是无限的悲哀和愤慨!我不知道这样一份戏单在宣传什么,是在怎样的思想指导下编排出来的?这话似乎扯远了些。
到了应该把剧作家请到前台来的时候,到了应该尊重剧作家的时候!没有剧作家,没有优秀的剧作,中国的话剧就没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