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0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 评论荟萃

《外滩画报》:拼凑出来的《哈姆雷特机器》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三瓣儿
2010年10月24日16:23

  北京青年戏剧节《哈姆雷特机器》的宣传册上这么写:“哈姆雷特只是在演哈姆雷特。奥菲利亚的心是一块表。在死人大学,哈姆雷特想成为女人。他的戏从没演出过,剧本已经丢了。哈姆雷特想成为机器。奥菲利亚撕碎了所有男人的照片。当她拿着刀穿过你的卧室,你就会领悟真理。”

  大幕徐徐拉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极端的影像资料,金日成去世朝鲜举国哀悼,台下观众却在笑,我想这一定不是导演王想要的效果。旁白的运用是为影像基调服务的,但是大量的滥用,就会导致与整体脱节。倒是不少镜头利用了局部抠图的手段,很有黑色幽默效果。京剧形式的运用浅尝辄止,政治态度的符号化简单处理,既没做更深的挖掘也没有冲击力的爆发,看起来就像平平淡淡的一个片段接一个片段,让观众忙不迭地揣摩台词和联系场景。既然导演对原剧本做了如此多的删改,那么肯定是为了自己的意志服务,可惜的是整出戏里重新拼凑的东西并不完整明确,依赖原作的脉络又没有很好衔接。

  不过,这场演出依旧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据网友透露,澳洲女星凯特·布兰切特也来到了现场。演出的交流反而更精彩,正反两方完全是唇枪舌剑。有个观众很气愤地问导演:“我们大老远坐了两小时车赶过来,你就让我们看这么一场演出,除去视频的时间,演出还不到半个小时,你觉得你负责任吗?”导演当即反驳:“话剧的质量跟时间长短没关系。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去看两小时或者三小时的话剧。”每当有观众反馈,觉得话剧不好,就会有很多人叫好鼓掌;每当有观众觉得话剧不错,称赞导演,就会被喝倒彩。

  王一再提及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之说,就是说作者创造出来的作品,是一个开放性的、多元性的东西,读者可以参与联想和延伸意义,作者不再具有对作品的掌控权,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成为作品的主人,可以赋予作品自己的想法。

  如果按《哈姆雷特机器》的原著看,王的导演是不合格的,不忠于海纳·穆勒的原著,打乱了原著的结构、削减了原著的力量、抛弃了原著的内涵。但如果按王一贯的导演中心观点来看,他对形体与文字的割裂、对剧本的拼贴、戏曲与话剧的跨界组合这些戏剧形式上的尝试虽还处于探索阶段,也未尝不可。而且北京的话剧舞台,敢于做这种尝试的导演确实不多,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我们关注与思索。只是戏剧除了形式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探索形式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对戏剧内涵的探究。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