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香港电影频道 > 秘闻大踢爆

武侠大师张彻遗作:我来谈香港电影的本土渊源

港台两地以至中华电影圈重要导演之一。1949年编导台湾第一部国语片《阿里山风云》,1957年编导他在香港第一部电影《野火》,其后于1967年执导《独臂刀》,开拓港台两地新派武侠电影世界。

图为吴宇森与张彻


  第一章:港片的泉源 :吸收传统戏曲

  电影是外来的艺术形式,自不免受到美国以至日本的影响;但像中国这样的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大国,当然也有本土深厚的渊源。

  各国都有不同的戏剧、话剧、歌剧、舞剧和音乐剧,这些都成为电影的泉源,从古至今,都有许多戏剧”搬上银幕”。另一个泉源,就是文学作品,小说拍成电影。其后有了电视,更特别适于篇幅巨大的作品,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古典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但电视不属本文的讨论范围。

  中国旧时没有话剧,话剧也是从外国传入,当然也成为华语片一大泉源,这与全世界一样。中国戏剧的特色在传统戏曲,全国性的京、昆,和各种地方戏;其中有文戏也有武戏,都有歌和舞的成份,文戏侧重于歌,武戏侧重于舞,皆与外国的歌剧分别甚大。中国人的武打,无论南派、北派,都接近舞蹈,北派尤其明显,已有很多人指出,从制片家邵逸夫到影评家石琪,都看出这一点,我也说过甚多,无庸再谈了。

  中国电影一直以话剧形式为主流,和西方相同,但吸收传统戏曲的因素,也很早就开始;那时电影的中心在上海,故首先吸收到是“海派京戏”,也受到当时的武侠小说影响,如改编自《江湖奇侠传》的《火烧红莲寺》。

  早期的武侠片,情节取自当时的武侠小说,技术得自海派京戏,从上海到中心南移香港皆然,如《黄飞鸿》系列电影和学自海派京戏的“龙虎武师”,都十分明显。

  改编自传统戏曲的歌剧(文戏)者也有,但大量改编都在中共建政以后,京戏如《杨门女将》,地方戏《七仙女》、《梁祝》,在海外都风靡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在文革未起前,文艺活动已由江青等“四人帮”主导,传统戏曲的电影化便划然而上,进入“样板戏”时代,但在香港和海外,改编传统戏曲的电影,却一时成为主流,这是邵逸夫“空降”主政香港邵氏的结果。邵氏在地方戏曲中独取“黄梅调”,黄梅调用“中州韵”比越剧等接近普通话,自是原因之一,但为什么不是京剧?我曾当面询诸邵逸夫,他的回复很一针见血,“黄梅调是自然发音”!确实,京戏的特殊发音,不自然,缺乏普通性,没有受过特殊训练的一般人,不易上口;港片之吸收京剧因素,尚有待于日后的武侠片。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冯静)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邵逸夫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