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龙教授在讲座上-摄影:李博禅 |
“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文化冲击,因此要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有比较地看待各种文化,才能更好地创作。”在7月16日的2013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2013BICW)上,著名华裔作曲家、普利策奖得主周龙教授登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理解。
周龙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78级作曲系,随后留学美国,并在密苏里州立大学堪萨斯音乐学院任教多年。对他而言,中国传统音乐与他的创作不可分割,并已成为他的音乐特质的一部分。在讲座上,周龙教授谈及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从最古老的骨笛、骨哨,到唐代的宫廷音乐,每一次音乐的向前推进都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而这种传统音乐的积淀也渗透到国人的精神与气质中,成为了国人音乐创作的一部分。然而周龙也认为,面临着现在的网路化时代,文化也在交互发展,我们无法仅仅固守着自己的传统。如何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同时做到多元文化的交融,这是当代艺术家必然思考的问题。
周龙教授提到,当初入美国时,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音乐流派,他也曾有过迷茫与不适。然而他最终意识到,西方音乐的形成也有着自身的历史原因,生硬模仿只能得到不自然的形式与表象,身为作曲家依然要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找到最合适的创作形式与风格。“你是中国作曲家,所以你在创作中一定要使用中国乐器。”在面对西方乐团的委约时,周龙教授也经常得到这样的要求。即使已经在美国生活很多年,即使已经加入美国籍,但中国的文化与身份始终是不变的烙印,一直伴随着他的创作。“我认为,当一个人成长到30岁时,很多固有的东西便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了。”周龙教授感慨地说,“我的思维方式已经定了型,没法去走极端。连我自己都接受不了的东西,我更不能能强迫自己去写,并且还要让别人接受了。”
在讲座上,周龙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的长笛协奏曲《五行》。这部作品分为五个乐章,按照金、木、水、火、土排列,并交替使用了长笛、短笛、低音长笛作为主奏乐器。每个乐章都表现了五种元素不同的特质,其中金使用了古琴曲幽兰的素材,木以节奏型为特质,而水乐章则运用了合唱的元素,并运用了复调写法。此外,周龙教授也提及了自己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白蛇传》的创作,这是一部大型的歌剧作品,周龙教授首先修改了剧本的语言,随后再谱写唱段与配器,并选用了二胡、埙和竹笛来代表许仙、小青与白娘子的人物特质。在写作时,周龙教授摈弃了传统歌剧细分各个唱段的形式,采用了无收束感的创作方法,使得整部作品一气呵成。
而伴随着中国作曲家在世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中国的民族乐器也在世界上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力。“我85年在美国加入了一个中国乐团,并开始以林肯中心为基地举办民乐创作比赛,现在美国人已经很熟悉中国乐器了,这是一个二三十年的过程。”周龙教授说,“西洋乐在中国很普遍,但它进入国内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希望中国音乐广为人知,这不仅需要我们努力,也需要时间的积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