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曲家,08年起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参与2012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BICW)时入选为A类学员。在校期间曾获“帕拉天奴杯”、“百川奖”以及“TMSK刘天华奖”等多个专业作曲奖项。其作品《开往秋天的火车》在大师班期间由德国“E-max ensemble”室内乐团首演,并荣获大师班作品比赛最佳作品奖(一等奖)。 |
在大师班小组课上,陈怡教授正在点评天夫的作品 |
天夫领受奖项 |
Q:你是如何决定参加大师班的?
A:大师班提供了一个作品免费排练演出的机会,机会难得,所以我决定参加。
Q:在参加大师班成为A类学员之前,你是否旁听或参与过往届大师班,或者对国际上的“作曲大师班”这一形式有所了解?
A:我对此类大师班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去年在维也纳参加过勋伯格作曲大师班,但具体形式与北京大师班不太一样。
Q:你认为维也纳的大师班与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在教学风格与活动安排上有什么差异和特点?
A: 去年我参加了维也纳的勋伯格作曲大师班,这是一个针对作曲学者开设的为期半个月的大师班,有当地的作曲教授讲授各种作曲知识、免费的各类音乐会和学生作品的排练演出。相比较而言,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为学员提供了更多选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带来的不同主题的讲座,有个别课、小组课、自由论坛、乐器工作坊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最具特色的是中国民乐器的加入,它使学员新作品的创作有了更多可能性。
Q:在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位老师或者哪些教学内容令你印象深刻吗?
A:西村郎教授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让我很有共鸣,同时薛尔霍恩教授提出的针对前人音乐哲学化、对立化的观念也引起我的思考。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可以给我们带来思想的碰撞,我觉得这也是北京大师班最吸引人之处。
Q:我们知道,你在上届的作曲大师班上所写的《开往秋天的火车》获得了“最佳作品奖”,在十位优秀学员中脱颖而出,的确是非常难得也是十分优秀的。不知你能否分享一下你在大师班期间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并给即将参加大师班的同学一些建议,使他们能够更有效率、更好地利用这短暂的十天呢?
A:我参加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不同教授对我作品的不同看法,从多角度来看待同一事物,这使我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作品。参加北京大师班的短短十天中我收获颇多,我希望大家也能参与其中,听所有的讲座,和更多的教授、学员交流,敞开心扉,真诚沟通。预祝大家学习愉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