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是会演话剧的相声演员,会讲相声的说书先生,在这些角色之外,他还是“冯教授”。
他有两个老师——赖声川和常宝华,一个是公认的戏剧大师,一个是公认的相声大师。
他的老师赖声川是即兴创作的高手,他却拒绝即兴,所有作品都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
二十多年前,他在马路上遇到后来合作无间的好搭档宋少卿,他说,没遇到他就不会有相声瓦舍。
他是台湾相声瓦舍的创始人、团长冯翊纲。
自赖声川“发明”相声剧之时,冯翊纲就已是赖氏的门下高徒。史上第一部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年诞生,不仅在当时创下了台湾舞台剧的演出纪录,两位演员李立群和李国修也旋即红透宝岛。那时还在台北艺术大学就读的“相声迷”冯翊纲是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见证者,排练场下的他挥汗如雨地抄写着剧本,这是他进入表演工作坊的第一份工作。
对相声先天的热爱加之若干年戏剧专业的学习,似乎冥冥中注定了冯翊纲此生与相声剧的难解情缘。1988年,冯翊纲“偶遇”学弟宋少卿,机灵瘦小、猴样十足的宋少卿与高大威猛、虎背熊腰的冯翊纲站在一起,外型上看就是天造地设的喜剧搭档。听冯翊纲闲扯中国历史,听宋少卿瞎侃台湾原住民,再加上个鬼马精灵活色生香的黄士伟,三个男人鞠躬作揖,好戏便可开锣。
如今的相声瓦舍早已成长为台湾本土最受欢迎的剧团之一,风头甚至不输赖声川一手创建的表演工作坊。相声瓦舍在台湾连年巡演百场,一票难求也从不加演。问及票房,冯翊纲的脸上掠过一丝得意:我们的票房从来——极好。
和“冯掰掰”聊天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他思维飞快,出口成章,私下里也是爱笑爱逗乐,说到兴头,眉眼处像绽开的两朵小花,十分可乐。台下的冯翊纲还是一位大学教授,在台湾多所高校担任教职,教授“老本行”编剧。熟悉相声瓦舍的人大多知道,那些借古讽今的精彩段子几乎都出自冯翊纲的笔下。冯翊纲说相声,用的却不是相声那套插科打诨耍嘴皮子的活计,瓦舍创作不喜即兴,倒更重设计感;角色不分捧逗,更灵活多变;故事往往以大历史为容器,承载当下社会之万象,诙谐不乏厚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剧团林立的台湾地区,可算独树一帜。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