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戏剧十年:树立市场化标杆的往事并不如烟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12月22日19:08

  【新闻眼】

  十年前,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刚火,那会的戏剧界,大牌还有林兆华、牟森、王晓鹰等很多人。十年过去,孟京辉的戏搞得风生水起,他也一度成为戏剧青年的“教父”。十年戏剧,发生了什么,是谁在坚守是谁在离去,是谁在搞笑是谁在严肃,观众太少,口水不多,产业刚起,这就是现状?

  戏剧的十年其实很有必要聊聊,尽管戏剧的波澜远远不如电影娱乐那般壮阔,但也绝不是死水无浪,十年前戏剧界的那些大牌们,诸如徐晓钟,林兆华、王晓鹰、查明哲、牟森之类的,其实说他们是大牌,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们对于戏剧的贡献仅仅只局限于小众的戏剧范畴之内,还没有波及到文化的大盘子里。

  上世纪末的时候,人们在冥冥之中都有那么一股子杞人忧天的调调儿,所以很多事物和人物也就会自然而言的应运而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孟京辉,这个“爱撒娇”的愤青终于从地下慢慢地浮出了水面,让人们看到了点不太一样的东西。

  《恋爱的犀牛》是那个时候的产物,这是一个俗到极致的故事,但却因为有着太大的共鸣性,所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爱情又一次变成了没完没了的话题,那些文艺腔调浓郁的台词也成了不少人曾经的“爱情圣经”,单说孟京辉对于戏剧树立市场化标杆的商业贡献,目前,在国内还就真无一人能出其左右。孟京辉弄明白了之后,便以戏剧的名义盘活了一种姿态,这种姿态被人们标榜成为了“先锋”。

  我们不得不说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那个做音乐的张广天(博客),媒体们称他为“先疯戏子”,这个称号多少有些褒贬不一,张广天凭着自己吟游诗人的气质,以“革命”的名义每每口出狂言,仿佛不把自己闹腾成了一个大师的姿态绝不善罢甘休似的,从一炮而红的《切•格瓦拉》开始,他就真没消停过,还不失时机的著书立传,但张广天还真就是一个成功的投机分子,他跨界的忽悠,不按常理出牌,当然,他也为自己的种种做法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对于戏剧而言,这毕竟是好事,对于创作者而言,那就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了。

  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戏剧圈才真是好玩了起来,因为这个圈子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抢夺观众也罢,挽留观众也好,都比不上发展观众,以戏逍堂(博客)和麻花为代表的民营团队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质量虽然难以拿上台面,但不可否认戏逍堂的关皓月是个成功的戏剧制作人,他还推出了李伯男、大鬼等戏剧导演。北京人艺的小剧场也从几年之内的无人问津起了大的变化,姑且不说这些民营团队的艺术水准如何如何,单单就从商业角度上来看,谁也不能否认更多的观众是在他们的折腾下走进了剧场。

  可是最近几年,情况好像就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国人有一种强烈的共性,叫做“跟风”,其实就是山寨的无休止复制,民营团队的成功引起了很多商人的关注,于是,大家呼朋引伴,召集各路人马,一起逐鹿京城,好像戏剧市场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块唐僧肉,甭管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要来分上一口,也不管是赔了还是赚了,反正逢人大家都说“一票难求”啊!“一票难求”啊!戏剧的圈子貌似一下子就热了起来,繁荣的就像是打激素后长出的赘肉。

  繁荣的还远远不止这些,都消停不了,两岸三地的戏剧人们也一股脑儿的挤了进来,台湾的赖声川扛着“表演工作坊”的大旗,香港的林奕华也哪管它三七“二十一”,大家一起挤进大陆,为这戏剧的一锅水再加把柴火。

  还有不少的年轻人,年轻人不一定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也有可能是中午的太阳,杀菌效果好啊。孟京辉任艺术总监,弄出了一个“青年戏剧节”,还一年一年的办了三年,美其名曰“国际化”。此事对于戏剧本身是极好的事儿,可有多少市场前景,仍有待观望。

  年青一代貌似来势汹汹,一个个都抱着人死留名,豹死留皮的雄心壮志,把自己的荷尔蒙飙到极致,北京的黄盈、赵淼、李伯男……各显神通,还有上海的何念,也和票房不断的攀亲。

  不过说到底,年轻一代还是稍显稚嫩,但毕竟也在成长,更多的人还是在做观望状。其实这样也挺好,大浪淘沙始得金,观众们在人声鼎沸时退在一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市场的法则大多时候和艺术没有半点关系,该淘汰的自然会淘汰,有生命力的也自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北京的剧场一夜之间多了起来,然而看戏的观众是否也相应多了起来呢?有人做过一个统计,说是北京买票看戏的观众只有五万人,这个数据我不知是否可,可是剧场一多,剧团一多,大家都在抢这五万观众,却只有极少数的人在试图去发展第五万零一个观众,这个情况够戏剧化的,远远要比戏剧精彩。

  戏剧是舶来品,人们喜欢将戏剧称之为高雅艺术,但这“高雅艺术”没准也在变成一种制度,这制度或者是商业的嫁衣,或者是艺术的幌子,总之,它终究还是或多或少地满足了形形色色从业者的不同需求,十年的时间,当年的那些真愤青慢慢地不再愤怒,有的歇菜了,有的退隐江湖,有的还在死磕,越是死磕就越是拧巴,当然也不排除强装愤怒的。当年的那些知识分子,有的从个人情怀变成了人文关怀,有的从左派变成了彻底左派,有的静坐常思自己过,有的闲谈只论他人非,真疯了的没有,装疯却是满坑满谷。

  戏剧还在先前走着,尽管速度有点慢,但有幸还是在向前走着,道路两旁有鲜花和掌声,也有口水和浓痰,可无论是口诛还是笔伐,似乎对戏剧的影响还真就不大,我想十年的时间,戏剧应该是越来越好了,至少大多数的观众慢慢明白了戏剧和戏曲还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艺术,还是商业,此事古难全。我们做诸多的讨论也无太大意义,体验者继续体验,旁观者继续旁观。十年中如流星划过的从业者们昙花一现,虽是昙花,但毕竟也是现过眼的。十年前是新人的从业者们,有很多在十年后还是新人,也算是保持了一种状态,难能可贵。有的人成为冬天里的暖壶,有的人沦为夏天里的夜壶,暖壶也好,夜壶也罢,都挺好,行者无疆,你得动弹着。

  廉颇老矣的人,尚能饭否?老骥伏枥的人,又是否还志在千里?草莽出身的黑马,还能走多远?忽如一夜的春风,又是否真能吹出千树万树的梨花开呢?十年前我们说要摸着石头过河,十年后我们都以为自己站到了河的对岸,孰不知倒还真没摸到几块石头。

  十年的时间让很多戏剧变成了往事,往事如烟,但往事也并不如烟,十年后的戏剧,即使没有倒转乾坤的动静,但也注定逃不过理氏六级以上的大地震。

  文末,仅仅祝愿,未来的戏剧圈,多点人性,少点兽性,多点作品,少点作秀,多点不要命,少点不要脸,多点先锋精神,少点先锋制度,多点戏里的纠结,少点戏外的是非。

  就此打住。

  戏剧拉灯(李亦燃,剧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宋易)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