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宏
冯小刚(左一)在《集结号》拍摄现场

  无论冯小刚有多无奈和委屈,但事实上内地电影第一个在电影上置入广告的就是他冯小刚本人。冯小刚巧妙地融入广告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不过至今他还是最懂得节奏、角度和分寸的。从电影《不见不散》开始,冯小刚在电影里卖起了宝马车,《手机》里更推出摩托罗拉手机,并让很多人知道开机拿下电池,对方会听到“你不在服务区”这一欺骗性回答。《一声叹息》则成广告经典,一处是傅彪把张国立和刘蓓送到海南三亚的总统套房,临走时悄声对刘蓓说:“打电话用吉通卡。”另一处则是张国立在海南三亚给北京的夫人徐帆打电话,过问买房子的事情,徐帆说:“欧陆经典不错,就是太贵。”到了《大腕》,冯小刚电影中的广告就更是很吊诡的方式呈现,接连出现“报丧鸟”、“硕士伦”等品牌。《天下无贼》中的淘宝网、中石油等等。再往前追,冯小刚在电视剧时代,在《编辑部的故事》里就有置入广告存在。此外,冯小刚一帮老朋友们王朔、马未都等折腾的《海马歌舞厅》则完全是超级广告剧。

  冯小刚的电影中,没有工业化社会的冷漠、夸饰和虚假、做作,对于权威身份尽量采取消解和讽刺的态度,将处于生存高压下经常焦虑的观众从权力关系中带出,即便是评价参差的《夜宴》都与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的价值观大不相同。冯小刚的电影,从文化属性上讲,是较为纯粹的北方文化,延续相声、小品甚至二人转的一些艺术特色带入电影。冯小刚和吴宇森、李安、袁和平等人不同,他的电影不以动作见长,最擅长的是语言和际遇形成的幽默感,看似躲避崇高,实则非常有代表性,葛优、张国立那些人分明是时代曲的强音。既然冯小刚可以导演出《北京人在纽约》、《夜宴》和《集结号》题材大不同的电影,以《大腕》、《北京人在纽约》、《集结号》的反讽、夸饰和内敛,冯小刚本身具有的反建制思潮的正常表达,令观众始终没有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