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照:训练6个月就敢太空行走?哪个单位派你来的?! |
电影剧照:在太空中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连线?艾玛,这概率太低了! |
Part.3 太空不是你想上,想上就能上!
Q: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女主角,原来就是一搞科研的,拢共也就接受过六个月训练,而且每次“驾驶太空器着落训练”(开航空飞船模拟机)的结果都是“坠毁”——我想问的是,就这经验值,还能上太空?!
A:这绝对是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为了给观众“找刺激”而虚构的!实际上,类似于片中女主角这样上太空做“特定任务”的科学家,是不被允许做太空行走的!想要具备进行太空行走的资格?至少要训练两年呢!
【专业解析】根据电影中的设定,《地心引力》的女主角斯通博士,是去执行维修飞船任务的“任务专家”,并非专业宇航员出身。果壳网友@Mr.1援引美国前宇航员斯科特-帕拉兹斯基(他曾经完成过七次太空行走!)的说法介绍道:“实际上,这种所谓‘任务专家’,专业的称呼其实是‘载荷专家(payload specialist)’:有人因为一个非常特殊的技能,就可能被派太空任务,做一个特定的任务或实验。”而“载荷专家”通常不会进行模拟器着陆训练,因为他们只是在太空做一个特定的任务,就只会飞那么一次(这基本上会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之旅)。
另外,在帕拉兹斯基的访谈中也提到:“我们从来不会派一个载荷专家去做太空行走。在航天飞机计划中那些做太空行走的人,像我一样,是舱外任务专家。”实际生活中,这些舱外任务专家,至少要经过两年的基本技能训练,才有可能被允许进行太空行走。综上所述,电影中的桑姐以一介普通科学家的身份,竟然能进行“太空行走”,更能在太空历险中生存,真是开挂了!
Q:太空中能够接收到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么?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
A:概率极其低,接近不可能。
【专业解析】黄春平先生解释说:“宇航员在太空的通信是按规定的频率约定好的,发射功率要足够大才能接收到,一旦收不到可能是由于设备坏了或者飞船姿态的变化,天线要对准地面,宇航员可通过调整姿态来解决,不可能通过调频乱找地面无线电发射源,一位普通无线爱好者,发射功率也不够更不可能有语音功能。”所以桑姐能和地球上的无线电爱好者搭上联络,也真是开挂了。
顺便一提的是,开挂了的桑姐在听到来自地球的声音以后哭了,但如果真的在太空中,她流出来的眼泪将不会是球状,而是“小的、是雾状的”。
Q: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土豪,想要搭太空船兜个风行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还有,宇航服看上去挺酷的,能买一套在家穿着玩不?
A:作为普通人,如果你的要求仅仅是上太空,坐着太空船兜兜风、看看地球,这个心愿还是能够实现的。但前提条件是:一要身体好,二要智力够,三要……特别有钱!我国本土研制的宇航服几千万人民币一套,亲你买得起么?不包邮哦!
【专业解析】黄春平先生很负责的告诉我们:“在我国,身体素质好的科学家经一定的环境试验考核和技术训练,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均可上太空,而非专业人员也按上述试验和训练也可上太空。六个月时间训练是可以上太空的。”但除了“身体好”、“经过训练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素养”之外,我们通过外媒的相关报道发现,想成为“太空游客”,你还得要特别有钱才行——
2001年,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富商丹尼斯-蒂托花了2000万美元在太空畅游了十天(但须知此君以前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动实验室工程师,参与了火星和水星探测飞船飞行轨道的设计,这次太空之旅也是因为他用赞助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的方式交换而来的。)到了2009年,美国电子游戏大亨理查-盖瑞特作为史上第六位“太空游客”登上太空时,这个价就变成了3000万美元!而经俄罗斯《劳动报》报道,即将成为第八位“太空游客”的英国著名歌唱家莎拉-布莱曼,不仅打算“太空十日游”,还准备在空间站里开个“演唱会”,为此她大约要花5100万美元!
至于一套宇航服的售价,黄春平先生说,“不同的国家宇航服价格是不同的,(在中国)约准备几千万人民币才能买一套。”内什么,大家还是买张《地心引力》的电影票过过干瘾比较经济实惠啊!
【后记】
综上所述,虽然《地心引力》的主创力求片中细节更贴近现实,但毕竟艺术都是虚构的,这部片子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硬伤”也确实不少。但至少在一些美国媒体的专访中,宇航员们普遍觉得,作为一部电影的来,它看上去还不错——在吐槽了“桑德拉-布洛克忘了在宇航服下面垫张‘尿不湿’”后,美国宇航员焦立中认为,“他们把太空的样子和感觉处理得很好。总体上的感觉是很真实的。你必须把它当成一个娱乐作品,而不能太在意细节”。而两度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在太空中度过了156天的凯瑟琳-科尔曼也评价道,“他们没有弄对所有的科学和物理要怎么说呢?只要《地心引力》能够鼓励一个小朋友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太空,关于那个神秘又神奇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关于那个地方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那我就认为它胜利了。”
所以,就算不够科学又如何呢?我们认为,只要《地心引力》能够带给观众娱乐性,并令大家“信以为真”,它作为电影的使命,就已经达到——如果能够激发一些小朋友日后从事航空航天研究,就更好了,不是么?
(注:特别感谢黄春平先生与果壳网给予本文的悉心指导,以及带来的巨大帮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