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演出结束,热情的杭州戏迷都会涌至台口,用相机、手机拍下王冠丽的舞台形象留作纪念。 |
王冠丽在《韩玉娘》中的精彩表演。图② 每次演出结束,热情的杭州戏迷都会涌至台口,用相机、手机拍下王冠丽的舞台形象留作纪念。 |
“请问您喜欢今晚的演出吗?”“喜欢呀!故事编得好看,演来好有趣,声腔也好听,念白清晰好懂,演员的扮相和表演非常精美。”这是《今晚报》记者在杭州剧院座席间与几位中年女观众的对话。本月26日、27日、28日,一连三晚的评剧白派好戏,让这些生长在西子湖畔听惯了越剧、婺剧、绍剧等江南剧种的人们,深深地爱上了评剧这个来自北方的剧种。
白派评剧 杭州观众追捧
“上世纪30年代,评剧白派宗师白玉霜曾到过上海演出,声名日隆,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又面临艺术多元化现状,今天的南方观众还能否接受北方的评剧?剧团演出效果会是什么样?”想起这些,王冠丽禁不住一阵阵兴奋和忐忑。况且,此行还是比上海更往南的杭州啊。
出人意料的是,观众们都对白派剧团的演出寄予了厚望,三场演出几乎场场客满,观众由始至终深深沉浸和陶醉在剧情和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中,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席,都是安安静静聚精会神欣赏演出。随着剧情的发展与人物命运的变化,观众们时而哄堂大笑,时而举座唏嘘,每当切换场景时,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每场结束后,观众都站起来向演员致意,并涌向台口,与演员们亲切握手,就像久别的亲朋。
为了广泛听取杭州观众意见,剧团专门在剧场前厅设置了意见簿,与大家互动。观众纷纷留言,写下自己的观后感,有的观众热情称赞:看了演出感觉是享受一道艺术大餐。还有的观众写道:从未看过评剧,这次的感受真是美妙极了!一位老年观众兴奋得无法言表,就写上一首诗以抒胸臆:“评剧原叫崩崩腔,传承四代继辉煌,喜临歌舞繁华地,听唱纯真白玉霜。”
专家盛赞 白派吹来清风
在白派剧团“打炮戏”《珍珠衫》演出第二天上午,浙江省文化厅还专门召集了一个研讨会。研讨会上的专家不仅看了演出,而且事先阅读了《珍珠衫》剧本;许多专家看了戏后,连夜赶写发言稿;一级作家胡小孩情绪激动,散戏回家后连饮数杯酒;浙江大学一位教授的后两场入场券被看完第一场的朋友“抢”去,不得不在会上请求“援助”。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火爆,既有对剧本成功改编的热情赞扬,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不乏真知灼见。一位专家还提出,此番评剧白派来杭,是给当地戏曲舞台吹来一阵清风,带来一阵惊喜。
贴近百姓 艺术不分地域
年近八旬的资深剧作家、白派剧团艺术总监赵德明先生感慨良多,他对记者说:“评剧虽然植根于北方大地,但它具有贴近大众的属性。此次在南方能受到广泛的欢迎,说明艺术是不分地域的。大众化的东西必然会为大众所接受。”刚刚还在舞台上饰演《秦香莲》尚未来得及卸妆的王冠丽,抑制不住兴奋之情,对记者表示:“三场演出获得如此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南方演出市场。观众的掌声和散戏后一双双鼓励和期待的眼神告诉我,南方演出市场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很值得我们重视。为了传承好祖宗们留下的宝贝艺术,我们一定会努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