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综艺

2011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启动仪式 26日收官

2011年12月27日11:39
来源:搜狐娱乐

  “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启动仪式

  马拉松对话

  会议时间:2011年12月26日

  会议地点: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

  对话嘉宾:傅维伯、解玺璋、毛修炳、杨乾武、黄春雷、张长城、关皓月、芦建鹏、高伟、杨杨。

  对话主持:盛博、朱红。

  朱红: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来到现场有很多嘉宾朋友和媒体朋友。

  盛博:是。首先要欢迎大家来到“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应该说,今天大家无论是早上走进办公室翻开报纸还是在车上听广播、打开互联网应该看到北京市委有一个建议,把北京建成一个重大文化之都。那么今天下午我们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启动这个平台是相当有意义的。

  朱红:是的。这次“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已经有六场“马拉松对话”了,今天是一个总结。前六场“马拉松对话”当中,气氛非常好,我也主持了其中一场对话,从运营、投资、制作、票务等等,分了六个方面进行讨论。这六场“马拉松对话”也遗留了一些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平台再热烈地碰撞一下自己的思想。

  盛博:没错。今天台上嘉宾都坐着,跟前也有茶,虽然北京天气有点冷,但是毕竟外面还是艳阳高照,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于“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对于北京演艺文化事业有什么想法和问题,今天都可以探讨一下。

  朱红:对,举手也可以,写成小纸条也可以。今天是一个特别开放的平台,您也可以随时发表意见。

  盛博:是的。我们舞台这侧投影是微博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微博参与讨论,把您关心的问题写在上面,我们工作人员也会随时记录,会把微博上比较关注的问题拿上来一起探讨。

  朱红:这个开场白真长!(笑)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于北京文艺广播FM87.6的主持人朱红。

  盛博:我也是来自北京文艺广播,我是盛博。首先我们通过视频回访看看过去六场“马拉松对话”当中的精彩片段和观点。

  (视频播放)

  朱红:虽然我看不见,但是我听到有好多熟人的声音能判断出来。其实我做那天的对话时特别感动,因为大家可以真正坐下来静静地思考这个行业怎么往前发展。我觉得特别欣喜!有那么多制作、创作、票务等等方面的人可以坐在一起好好聊一聊,特别让人振奋!

  盛博:好,今天就开启咱们的论坛对话。首先介绍一下来到现场的嘉宾。

  国话先锋剧场总经理傅维伯先生;

  《北京日报》主编、文化评论人解玺璋先生;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毛修炳先生;

  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先生;

  歌华投融资总经理黄春雷先生;

  歌华中演总经理张长城先生;

  戏逍堂总经理关皓月先生;

  大麦网戏剧总监芦建鹏先生;

  宽度网创始人、CEO高伟先生;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戏剧导演杨杨女士。

  朱红:50%的嘉宾都参加过我们的节目。首先我们就聊聊“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首先请张长城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想法做这个平台?

  张长城:介绍前先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因为年底大家都特别忙,有的还需要赶场。首先先谢谢大家!这个行业很多人一直在关注、思考,一直希望这个行业发展,自然而然我们很希望尽点责任做这么一个事儿。这个事儿的名字叫做“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实际上这个名字可以解读为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演艺。当然“演艺”是前缀,我们是针对表演艺术,这么一个细分行业的专业化服务。

  第二个关键词:服务。因为歌华集团立志要成为国内著名服务供应商,而歌华中演是对表演行业进行全方面服务。

  第三个关紧词:平台。不管有多漂亮的花,总是要有土壤。如果这个土壤不够肥沃,那么花就很难生长。要想让整个行业发展首先要对行业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研究、培育。这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仅靠我们一家或者仅靠咱们在座的一些人一起努力是没有意义的,一定是政府、行业、社会全面的系统(来提供服务),这个系统如何形成呢?我们在源头假设一个平台,相当于云端计划,它汇集资本、政策、资源、内容、衍生、开放、研究、策划整个行业产业链的综合性汇集。端是什么?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计划就是往下延伸,在具备条件、可以具备条件的地方形成院线,这样云端双向互通交流才能对这个行业起到作业。

  我们看到现在是2011年做,但是我们做的是2012年的事。我们从12月5号到今天实际上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启动”。为什么启动这么长时间?我们不是造一条小山,如果做一条小船很容易,如果做系统化的,所以我们启动非常慎重,我们把业界精英、意见领袖、学者做研究、探讨,把各个话题做了一个综合性讨论,确定我们的方向和目标,让我们走得更结实。这就是对“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名词的解释。谢谢!

  朱红:谢谢,现场有什么问题请大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传上来。

  盛博:是的。每个活动最后要落实到终端上,比如说我们这个平台终端,就是每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帮助、投资的一些在文化战线基层的单位、团体或者是演出。

  朱红:是的。今天的话题是前六期论坛当中讨论特别热烈同时没有谈透的话题。

  盛博:第一个话题是谈关于剧场硬件投资问题。应该说北京最近的小剧场、大剧场、各种各样的演出场所,硬件建设步伐是比较快的。但是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感觉,还是觉得看话剧想起来就是去那么几个地方,好象普通受众对于这种建设感知,并不是很明显。首先我们请傅维伯先生说说,因为您是主管剧场的,在剧场建设方面还有整个行业来讲,目前现状是怎么样的?

  傅维伯:怎么说呢!上次已经说过了。这里关皓月也做剧场,长城也做过很长时间的剧场。还有我们台下的好多嘉宾也是做剧场。

  我一直谈一个意见就是什么呢?前些日子听北京要建80个、100个剧场。起码从政府角度对舞台艺术这块给予了重点支持了。但是现在有很多东西我们得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我就一直说,北京这么大一个都市,将近两三千万人口的都市,再有200个剧场从数量上讲也不多。但是有了这么多剧场必须得配套。我们不要光把剧场数字增加起来,但是它的配套,所谓配套就是它的产品、各个方面的管理,可能对我们今天来说都是一个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再一个,我一直在说,剧场好象是我们文化家产当中占投资比重最大,有哪个剧场不管你是现在有的还是没有在投资的,可能都得几个亿。这么大一块资产,就是国家的这块资产怎么把它运营好!这个方面我觉得是一个课题,应该值得研究。我为什么它是课题?现在我们在现有的剧场当中还都处于朝不保夕,或者说没有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比如说现在闲置了多少剧场!或者有些剧场处于半闲置!有些剧场一年就三五场演出。这块毛总更有发言权,他那有数据统计。就是这些剧场建设之前的资金,说白了都是纳税人的钱。如何把这笔资金运用好又能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北京老百姓文化的需要?这是一个挺值得研究的问题。

  朱红:毛总,给我们来几个数字佐证一下好吧。

  毛修炳:北京市剧场确实很多,正在演出的有180多个。但是有的演个一两场、两三场。我们就拿去年数字说,当时统计演200场以上的基本是饱和度比较高的,这就相当不错了。大概只有40多家。去年在200场以上的就是42家。其他的都是不饱和的。50场的有81家。也就是说,100家剧场演出不到50场。也就是说大部分剧场处于半闲置状态。

  杨乾武:毛总说的是整个剧场,一定不要误解成戏剧。戏剧占多少,这个也是一个问题。

  毛修炳:戏剧占一半。去年有28家每天都在演的。只有14个剧场演出在200场以上。

  杨乾武:我觉得只有戏剧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可以立得住。拉斯维加漂不漂亮?让你去了之后从娱乐角度,你觉得震撼。觉得太厉害了!但是美国觉得以它作为文化代表,不太合适。至少是好莱坞、百老汇。所以我们戏剧人的责任。

  朱红:我先做个调查,因为来我们这上节目的人80%的人订不着剧场。在座的有是剧场的人?有没有觉得难订剧场的?

  盛博:100%的觉得难订剧场。

  (互动)

  朱红:这个很逗。刚才说了有这么多剧场,但是这么多人觉得难订剧场。

  傅维伯:其实大家对于剧场管理、经营没有认识。所谓剧场管理者其实他对演出可能根本不了解。就等于一个商店我要卖我的产品,他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是什么,他也不研究自己的产品。无非就是你来我租,你不来我也不租。基本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刚才说到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实不管建多少剧场,怎么发挥它的效应,关键是你得对这个行业去研究它。

  我说一个笑话,曾经我有一个学生跟我说“准备做一个特棒的剧场,特人性化的。”我说“哎呦,赶快学学,听听怎么做啊。得了解了解。”他说“我们做一个特人性化的,只要到我们这看戏,一人发一瓶矿泉水。”所以有很多就是,说白了“别拿剧场来作秀。”有很多在作秀。这个可能容易伤人,但是我要说。

  盛博:关皓月,我跟朱红第一次演话剧就是演关皓月的戏。你觉得做剧难不难?你觉得剧场怎么人性化?

  关皓月:我原来是做话剧的,现在做小剧场话剧院线,这个改变对我自己也是很有意思的。我原来还敢说我是个话剧制作人。现在我是天天研究选址等等。目前我们选址,首先会选择CBD这样的区域,基本成本相对高一些。比如说我们做的柏拉图式的剧场,周边有21万白领,月均收入是9100元。我在这建立这样一个剧场的话,会给很多做戏的团队给它很自然的人流量。比如说我是做话剧的,到你这,周边客户量很多。所以剧场选址层面我们希望周边大企业、看戏观众要多。这是选址方面的工作。

  盛博:追着目标客户走。

  关皓月:对。我们也给戏剧建立销售平台。我们自己成立了“中国戏剧热线”。现在看还很小,是我们公司自己内部的。那么未来我们会用这个票务公司,可能今年就把明年这个剧场的票卖掉。这样每个剧组来这里演戏,我直接跟他谈一场多少钱就可以了。我做戏不行,卖票我行。这中间形成中间是戏逍堂销售终端,上面就是做戏团队。他们只管把戏做漂亮了,到我们这做戏直接把利润值带成本付给他了。这样做戏的专业做戏,卖票的专业卖票。

  朱红:大麦网的,他抢你生意。(笑)

  芦建鹏:这不是抢生意吧。(笑)

  朱红:90%的戏剧都应该在大麦。现在对于戏剧的销售刚好提到票务了,能不能给我们来说一说。

  芦建鹏:其实现在每个戏剧社就逮着那几个剧场,觉得剧场可以把票带起来。现在成本慢慢加大也会转到票上,那么观众就越来越少关注戏剧。加上电影对戏剧冲击也比较大,所以从剧场、政府支持方面加大力度,解决一些民营剧社的压力,把票价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可以吸引更多人进剧场观看演出。

  朱红:戏剧基础很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