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八卦频道 > 内地八卦

湖南明星地方风味重 不学洋明星自成特色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2011年07月01日15:03

  南都娱乐周刊报道 包括汪涵在内,湖南娱乐界的明星,都有一口标签式的湘潭风味的普通话或者长沙塑料普通话。没错,这些方言都是出现在电视上的。

  本土著名笑星,曾长期与汪涵搭档《越策越开心》节目的“陈英俊”(王湘平),就有一句标志性的名言“喝杯白酒,交个朋友”,这句无厘头,是通过宁乡方言说出来的。如果你没有听到宁乡话版的,你就无法理解它天线宝宝式的流行。

  汪涵本人亦与我说过几次,他想办一本杂志《莫学洋范》,文章用方言来写,情趣与故事都是地方风味的。全国人民最早耳熟能详的湖南声音,大概是奇志大兵在“金盆洗脚城”里的捧和逗,这是与京派相声的“说学逗唱”迥异的一种发笑原料。周卫星、何晶晶,亦是如此。

  演电影的左小青、廖凡,则不在此列。因为电影这种全国市场的产品中,湖南人并未占据优势。但以电视为主的市场里,湖南明星就能够用方言味浓郁的塑料普通话流行起来。

  方言这几年并不寂寞的。《南方人物周刊》这样的纸媒力捧四川名笑星李伯清;盗版碟市场力捧海派清口周立波;视频网站力捧天津郭德纲;新浪微博也不断流传北京小王爷王自健的犀利。

  长沙明星,算是赶上了一个早集。一是占了方言本身的便宜:在人们开始觉悟到CCTV和东北土话并没那么值得让你去笑的时候,粤语、上海话的方言毕竟太难懂了,长沙话一般十句听明白六句还是问题不大。另一个原因自然是有湖南的电视这个强势的媒体群在滚动播出它们的节目。

  我曾试图从湖南历史传统上去找其中的“秘密”,本土历史学家谭伯牛也告诉我:“我看曾胡诸位大佬书信,还是有不少段子的。”这毕竟很难说通,一个农耕传统为主的地方,究竟能培育出多少市井幽默感。

  靠谱的解释只能是,观众烦了念文件式的CC某V,观众烦了口味重的东北玩笑了。“方言是平的年代”,人话更受欢迎,方言是最适合讲人话的。湖南人率先摘了个果子。

  此果子之后,有流行度更高、冲击力更大的果子,无论是周立波、郭德纲、王自健,他们共通的地方,不仅是“演绎市井生活、呈现人生百态”,他们被媒体和观众记住的东西,更是那些涉及公共话题的段子、是嬉笑怒骂中的世界情怀、是那或者投巧或者自觉的批判精神。而这些东西,在湖南明星的世界中,不是第一位,甚至不是需要的。

  时代不一样,光靠自嘲与促狭,掌声会越来越少,人们除了关心姑娘和粮食,也关心天气和大地的内在需求。湖南明星们也因此未能更上一层楼,在全国观众面前,树立一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美誉度。这遗憾,同样适用于整体概念上的湖南广电。

不学洋范的湖南明星
湖南著名主持人大兵

  南都娱乐 大兵

  “能进歌厅表演,就证明进入一流”

  南都娱乐:你的相声也是通过歌厅锻炼出来的,当时是怎样的表演环节?

  大兵:

  对,我们当时没有人教我们这一切,自己完全不知道好歹,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那一批人。其实上电视之前,我在歌厅已经有3年的经验了。当时歌厅多嘛,我基本上每天都要跑3、4场,你想3年每年都是一千多场,那是多大的锻炼。所以我们等于是厚积薄发。

  南都娱乐:听说歌厅有评分,当时你们压力大吗?

  大兵:

  因为当时歌厅老是同一批观众,不像今天,当时还没有什么外地观众。我一上来,他们就会警告我:“莫演显滴(老的)咯。”而且你看歌厅多大多乱啊,特别是早期的歌厅,卖瓜子聊天扯皮的都有,你留不住他,老板就不会给你钱了。

  南都娱乐:你现在早已成名了,还会去歌厅演出吗?

  大兵:

  去,但是不多,一般我有新作品就会去歌厅试试,大概试十几二十场,就能看出一个作品成不成了。我们赶上了歌厅的黄金时期,甚至是全过程,刚刚歌厅在长沙兴起不久,我们就出来跑场子,那个时候观众虽然闹,但远不如现在观众这么成熟这么挑剔,他们也是在成长,我们也是搭着他们的成长在成长,这个是历史性机遇,可遇不可求。现在的孩子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南都娱乐:你现在是不是在给新生代演员提供一些表演机会和场所?

  大兵:

  我们2年前办了个笑工场,这是由我们省曲艺家协会举办的青年相声俱乐部。我们着意通过这种方式,为青年演员提供场地和机会。因为相声演员都是演出来的,你和他说一千道一万没用,不如他自己到舞台上去栽一个跟头。现在每周演出一场,大概有二三十个青年演员。现在每一场都有七成的上座率,大概200多人来,票价就是20元。现在我们还安排了一些相声剧的演出,还利用了戏剧的表演方式啊,结合了戏剧对舞台的调动啊,而不是两根柱子矗在这里。现在他们的演出水平,应该说是突飞猛进的。

  南都娱乐:设立这个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考虑到现在长沙歌厅太少了?

  大兵:

  是啊,现在歌厅这么少,算得上急剧减少,长沙市最发达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同时有近200家歌厅,现在才4、5家歌厅。你看数量是萎缩了,但是观众人数上是绝对没有萎缩的,你说(歌厅)得用多好的节目才能维持成长。所以如果他们能进入长沙市的歌厅演出,就证明他们已经进入一流行列,不但他们进不了(歌厅),现在全国很多知名的演员也进不了,一两场可以,但多了就会怯场。

  南都娱乐:但现在年轻人貌似去酒吧比较多些。

  大兵:

  娱乐消费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你不知道它为什么好,我觉得酒吧就是典型,你看长沙酒吧这么火,但大家也都说不出来。但喜欢歌厅消费的人都能很清楚,我为什么喜欢歌厅,这是比较清醒的娱乐消费。

  南都娱乐 X 杨奇志

  “当时湖南人以我们为自豪”

  南都娱乐:作为外地人,你的普通话纯正是优势,但融入长沙娱乐氛围困难吗?

  杨奇志:

  我们最早看到湖南的一对相声演员,像杨志淳、周卫星,他们是方言相声。对我们专业相声演员来说,觉得很难受,可是老百姓喜欢。等我放弃了主持准备说相声的时候,就首先定位,咱们有一个说方言的,有一个说普通话的。而且我们的相声走“互为捧逗”的一条路,而不是像北方相声演员逗哏是逗哏,捧哏就是捧哏,捧哏在旁边就是“嗯”、“啊”、“这”、“是”、“别挨骂了”,完了。可是我们就出现了一种近乎表演状态,吸取其他表演形式,比如话剧的人物性格刻画,着重于表演、现实、刻画、细节。这样长时间就形成了一种风格,我跟大兵合作的时候,他一上去就形成了本地这种技巧聪明刻薄耍弄,我这种是北方的稍微憨厚真诚,但某些时候突然变得十分睿智,反倒把他咬了一口,让他大大吓了一跳,人们忍俊不禁。

  南都娱乐:你的这种摸索过程有多久?

  杨奇志:

  最早的时候,我跟大兵两个人讲相声,是按正宗的北方相声讲。1992年的时候,到了港岛歌厅,老板说你们先上去演一下,我们看一下,说完了,底下该起哄的起哄。人家也多多少少听出了有这么一号人,多多少少给面子,要是一般人就会说下去,长沙话说“下客咯”、“烦躁”。我们头一场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然后又跑到别的场子去,也是这样的反应,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坐到办公室,为什么人家不喜欢这样的,好,我们就把这北方的认为非常可乐的包袱,换成湖南话长沙话,在这个地方是怎样的一种幽默,就是怎样的一种语言,他们一听这话就乐了。他们就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员,有一种乐子要说给他听。但多年下来,他们接受了你之后,你就逐渐回到所谓正宗的相声表演、正宗的文体也好,实际我们就把相声引领到湖南的湖南观众之中。除了他们理解的方言之外,对北方的相声也能接受。另外,湖南出了这么两位相声演员之后,在晚会上,在外面来的客人中,湖南人也想给他们展示下我们湖南的相声是怎么样的。当时湖南人就是以我们为自豪。

  南都娱乐:你怎么评价其他一些本土相声演员呢?

  杨奇志:

  最早出现的是杨志淳、周卫星,但他们完全用长沙话在说相声,我们在争夺相声市场上,还动了一点小心眼,在同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显示弱势,一定要说不太火的那一段。有一年是1989、1990年的时候,到处的录音带子都是做他们的,我们就觉得这个……外地人一点都听不懂,但本地人听了就哈哈大笑。其实他们基本上是根据成熟的北方相声段子改的、化的,后来我们几乎也是走了这条路线,我是以普通话为主,大兵说方言,在内容上有一些北方相声的骨干,我们把它重新变了,化过来,这个创作还是救了我们,不光是把一些传统相声化过来,我们是也租船,也造船,到最后完全是自己造船。每出一个作品,湖南人都在关注我们,几乎在全省的电视上,每个星期经视的《幸运3721》上都播出我们的相声,如同现在人们关注周立波、郭德纲。在电视上有一段新作,这是在1989-1992年,最后《幸运3721》正式上电视台的时候是1996年了,每周每天一段两段,这个量就非常大了,刚出了就遍地都是盗版。

  南都娱乐:当时离开湖南是否多少有点失望?

  杨奇志:

  也没有。当时跟大兵分手之后,在艺术上跟同伴分手的时候,还是避开一些,都各自实践一下,都没什么坏处。于是我就选择了回北京,我的平台可能就更大一些,我的作品能得到更多的展示。以前我写的作品只能跟他合作,我到北京以后,演员让你看得眼花缭乱的,人才太多了。别看有的人上了春晚,但我始终没认为上了春晚就是全国最好的节目,而且春晚的导演也说,所有上春晚的节目就是文艺界一年中最拔尖的,这个我们也是心知肚明。当然我们俩分手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我年纪长他一些,我应该保住这一对,或者说几对、一群人的群体。我觉得既没什么恨他,同时也是一个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事情。从过去到现在,我从来没在任何地方对他有过什么微词,但今天就是有些遗憾,哎哟,太遗憾了。

  南都娱乐 X 王湘平

  “歌厅荤段子可以有,但电视会有导向问题”

  南都娱乐:你感觉电视表演跟在歌厅现场的区别大吗?

  王湘平:

  刚开始演电视,都会有生涩感,把舞台东西带到电视画面上,肯定制片人、导演都不满意。那时被导演骂得狗血淋头,我在外面表演都掌声雷动的,会有落差,挺难受的。曾经想过放弃,后来觉得是个机会吧,是不是能在这方面找到突破口?那一月之内,每天除了排练就是躲到房间里,把剧本从前面看到后面,从后面看到前面。在表演上寻求自然的角度,从四五集开始,收视就慢慢上来了。后来《一家老小》的影响肯定更大,妇孺皆知,认识你的人更多,家家户户到周末必看的,《故事酒吧》就是的士司机和家庭妇女看。另外不同的是,夜场、歌厅什么的都有荤段子,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但电视是个媒体,还有个导向问题,必须多宣传向上的东西,太俗的东西也不能搬上去。

  南都娱乐:你自己的段子有哪些是觉得还不错的?

  王湘平:

  像前几年的“喝杯白(bia)酒,交个朋(pia)友”,就是突发奇想,有点湘乡的方言,也是一种亲和力。那一年都在说这句话,上至领导,下至普通人,流行起来就跟“你吃了吗”差不多,也成为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

  南都娱乐:当年《故事酒吧》本土笑星同台表演,彼此之间有竞争吗?

  王湘平:

  暗中斗法,都在使劲。像何晶晶她压力可能更大,女孩子其实都想把自己打扮漂亮点,她要把自己往丑里整,内心跟自己是反的,但她能这么做,也挺不容易。笑星出来一个比较难,而且要全才,说学逗唱都要会,才能胜券在握。我感觉挺难的,时刻会有危机感,花无百日红嘛。

  南都娱乐:你在歌厅还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王湘平:

  长沙的故事说过了,说来原先我在吉林演出时,还跟小沈阳同过场,那时300块一场,这是上世纪90年代了。我也跟李玉刚、雷龙、盘龙、阿宝同过场。还有胡文阁,他后来就师从梅葆玖了,进了京剧院,不再在夜场、歌厅里演了,他原来是李玉刚这种反串的。我在珠海跑场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大嘉宾了,他在香港等地也演出。他在我们眼里就属于大牌明星的感觉,原来第一眼看他以为是个女的,后来到了后台一看原来是个男的,好羡慕的。至于甘萍就比我们出道还早一点,那时候她在长沙的夜场演出,叫“白雪公主”,穿一身白色的连衣裙,很素雅的感觉。

  郑佳明:长沙消费文化,与湘军崛起有关

  湖南世俗文化的形成

  湖南文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比较深刻的思维方面、价值方面的文化,就是湖湘文化。它一直探求天人之际这样终极的道理,从宋明理学到王船山,到谭嗣同、毛泽东,都在探求人间大道理。湖南人有一种“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思想,也导致了其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文化和激进思想,把很多人推上了高峰,也推动了社会前进。另一个是改革开放凸显的世俗文化、娱乐文化,这也是有历史根源和传统的。

  长沙从清末民初,就逐渐变成消费性很强的城市。1851年到1870年左右,湘军崛起,一方面带来了很大的财富,使这里的生活水平都得到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大批湘军军人从省外回到湖南以后,也带来了一些消费方式。湖南大概从清朝末年就有一种消费文化,逐渐产生的士子文化、工商文化、城市文化,市民旧时爱听戏、玩书,搞娱乐都很活跃,赌博、娼妓也都很发达,这是很典型的消费型城市。1906年长沙开埠,形成很大的市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运输业开始发达,而湘军盖房子、公馆,也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开始。

  这种消费文化和先前的理性文化碰撞,使得湖南在民国时期,无论戏剧文化、饮食文化还是烟花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基因又被激活了。湖南文化得到普遍的繁荣,既有文化原因,也有市场原因,其中广电、出版、动漫、餐饮、旅游是这里比较出头露面的领域。长沙有娱乐消闲的情怀,是个不夜城,每天晚上有很多人在消费。长沙有几家夜总会是踩在政策边上开的,却经久不衰。我当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时候,也曾经对琴岛的管理者说过,不要搞死,但要搞对。实际上,我们要有一种大众文化的胸怀和气度。歌厅也促进了长沙娱乐业的发展,它和电视的发展有内在联系,很多主持人白天主持节目,晚上就到歌舞场做主持。

  湖南卫视的作用

  如今的湖南卫视以“快乐中国”为理念,实际上就跟长沙的消费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相当多的电视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吸收了市井文化。以前我管过一段时间文艺,曾和湖南卫视的制片人、编导说,你们的节目不要太俗,立台不要太偏,不要庸俗媚俗恶俗,但要建立在人们喜闻乐见的基础上。湖南经视走市场化的道路也很成功,除了体制优势,还有市场份额等多种因素,他们获得了市民观众。他们开了剧集《一家老少向前冲》等,就是走向了娱乐和世俗的定位。这些节目和剧集一方面有长沙本土的东西,一方面克隆了外国和港澳台,在市场上有竞争基础,俗中有雅,很值得肯定。

  从省到市各界都很爱惜湖南娱乐这张名片,支持娱乐业发展。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也有个尺度的问题,我自己至少是抱着支持的态度的。现在领导对娱乐的看法,大体上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争论不是很大。新闻立台是中央的一个要求,就努力去做。现在还是要把特色坚持下去,也跟湖南广电的领导们反复讲要有高端节目,要有品位,要看长一点、远一点。有些快餐性的东西,生命力不是很强,所以既要新闻立台,又要有市场,在矛盾中还要往前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杨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