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北京国际电影季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新闻动态

“北京展映”强势出击 网罗世界电影最强音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李雯雯
2011年03月27日17:19

 

《玛丽和马克思》海报
《玛丽和马克思》海报


  片名:玛丽和马克思

  外文名:Mary and Max

  国别:澳大利亚

  导演:亚当-艾略特

  语种:英语

  出品年代:2009年

  片长:80min

  类型:动画/剧情

  主演:托妮•克莱特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艾瑞克•巴纳 / Bethany Whitmore

  获奖:2009年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奖。

  一句话点评:马克思离开了玛丽,将来谁和玛丽说话?

  玛丽终于找到了马克思。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可是马克思离开了玛丽,将来谁和玛丽说话?

  本是一个简单的笔友之间的故事,但却牵扯到“灵魂伴侣”这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词。它比友谊更深入,比爱情更严肃,比亲情更纯粹。它可能是柏拉图式的高端精神恋爱,也可以是人生路上默默无言的相伴相扶,甚至还可能是两个从未见过面的人之间的鸿雁传书,比如粘土动画片《玛丽与马克思》。

  电影的画面特质和它所描述的灵魂伴侣性质完全一样:平实,朴素、低调。一个是沐浴在澳洲阳光下的小女孩,一个是生活在纽约阴冷公寓中的老宅男,这两个地球两端的孤独人,从1976年玛丽寄出第一封稚气十足的书信以来,断断续续维持了十八年的笔友关系。这期间,玛丽与马克思的人生各自起伏,马克思的焦虑症曾几次达到崩溃边缘,玛丽也差点跟黯淡的人生说再见。这就是《玛丽和马克思》这部粘土动画片的情节,这里面没有故事,只有人生。

  电影中的粘土人物造型都不漂亮,布景也简单到近乎简陋,但画面色调却风格十足:澳大利亚是偏暖色系的淡褐,纽约则是经典的黑白灰,唯一醒目的只有玛丽送给马克思的红毛球跟人的红舌头。配乐也是亮点——马克思第一次给玛丽回信时伴随打字机节奏快步回旋的交响乐,玛丽在半清醒状态下被悲伤的黑幕包围,希区柯克老电影《擒凶记》中那首经典的《Que Sera, Sera》随之忧伤环绕,还有结尾歌剧《蝴蝶夫人》中的低吟,都动人至深。

  电影开头告诉我们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对的,这是导演亚当-艾略特的半自传式的影片。而这位曾在2004年凭借《裸体哈维闯人生》Harvie Krumpet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澳大利亚男人不只是这部动画的编剧导演,还是该片所有粘土形象的设计者,影片将人物和人生呈现的如此饱满、如此贴近人心,也和大量匠心独具的分镜头设计有关。如果你被这样一部没有依靠过多电脑技术,仅以黏土停格动画精心描绘的他人人生感动,那么就更要给艾略特掌声。

  我相信,看过电影之后,恐怕我们很难忘记,这趟由38个灯泡、133个场景、212个黏土人物、475个微缩道具、632个黏土模具、808个茶包、1026张嘴巴、132480张独立画面构成的奇迹之旅。

  第一批曝光片单:奥斯卡获奖影片强势登陆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冉)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