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评论

《云下的日子》:城市梦和亦悲亦喜的浪潮年代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铁任
2011年03月11日11:32
《云下的日子》主海报
《云下的日子》主海报


  十几年前,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一部《云上的日子》横空出世,成就不朽的影像传奇,当下,中国影坛的新手闫然拍出了一部《云下的日子》,一“上”一“下”,只字之别,已经能够很明显的看出创作者的自信和胆识,纵览全片以后,发现两部电影并不只是片名有所近似,更有相近的主题,“上”是以四座城市为灵魂演绎人性的游离,而“下”表现了一代人从乡村到城市的求索。梦幻般的城市之旅,从欧洲到中国贵州,从一部大师的传世经典到一部新人的热忱之作,电影本身的诗意已足够令影迷为之感叹。

  如果要把《云下的日子》归类的话,绝对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它既不是历险片也不是通俗剧,它既有类型片的结构特征,又有文艺片的反思和探索,它既像悲剧也像是喜剧又似乎是一部正剧,它有很扎实的时代感,却又目光流离让观者恍若隔世。其实就在这种犹疑之间,电影已经达到了具体与抽象的平衡量,也许,导演想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亦悲亦喜,诗意自现。

  影片的故事从两个孩子的视角展开,一对从来没见过城市的农村孩子,被闯进山里的一辆汽车、一本画册和一个指北针所驱引,跋山涉水来到了他们从未见过的城市,从此也推开了他们认知一个时代的大门。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即便舍掉孩子也要逃到城市的于娜;每年都伪造一张先进工作者奖状回家、其实早已在城里早已是风云人物的“反派”张涵予;在大街上寻找钥匙的精神病;同时也在离奇的旅程中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执法者,以及老厂长所代表的主流人物。

  一边是怀着强烈城市梦的个体,逐渐从歧途走向正轨,一边是代表城市动转的机构部件,也在逐渐从混乱走向平衡。尽管这个流程就像两个孩子眼中的城市一样正常且光鲜,但其中也不免碰撞出一些如张涵予、于娜般的人生悲喜剧。恰到好处的是,创作者没有刻意去营造人物光明或悲伤一面,或是太过艰辛的历程和太执着的理想,而是把暗涌压制在色彩明亮的画面里,让观众凭心去感怀并欣慰于那个浪潮般的年代。

  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空间,不同文化的对撞;文革、改革开放,两个不同年代的对撞,在影片中都有所展示。记得当年曾有一部颇为火爆的《人生》,其中的高加林不想在农村,一心向往城市。当时,“高加林”一词,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时代变迁,再回头去看一下彼时的选择,是很难用对与错说清的。而本片中最后两个主人公都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梦。这不单是个人的自我选择,也是一种不可逆的浪潮,推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刘冉)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