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创编的京剧群曲精选展演节目《虎啸龙吟》于12月8日19:30在北戏排演场首演。该节目是由院长王鸣铎策划,副院长李建监制,吴一平任导演,京剧系师生为主体集体创作的,以“推敲京剧艺术之陈,出落群曲魅力之新” 为主题,集中表现京剧群曲的艺术魅力,旨在庆祝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濒临失传的京剧群曲搭建展示平台,增进艺术信息交流,进一步探索京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
京剧群曲是从昆曲直接搬移过来的曲牌体群唱。在京剧发展史上,也曾同皮黄腔一样,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20世纪中叶,群曲还是京剧教学中的重要课程;现代戏《沙家浜》中还沿用了群曲的演唱传统,创作了“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经典唱段。但是也就在同一时间,京剧群曲的舞台生命力整体上日渐衰微,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很多群曲词句与剧目内容不符,文不对题;二、一段曲调反复应用于多种场面,曲不对情;三、群曲伴奏乐器唢呐声音宏大,盖过了演唱者的声音,喧宾夺主。于是,群曲演唱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演员在锣鼓唢呐伴奏下以动作一带而过。从内容上看,群曲在一出剧目中多承担“过场”职能,删减与否并不妨碍剧情结构的完整性,但是从其艺术价值来看,群曲是联系京剧与昆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优秀京剧人才的有力手段。我院创始人之一沈玉斌先生致力于群曲编纂和传授,整理的《京剧群曲汇编》是京剧教学的特色教材。多年来,传授群曲是我院的优良传统,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致使群曲教学中断,但是我院仍有一批受过正规训练,能唱群曲、教群曲的师资队伍,这为恢复群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京剧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学院把《虎啸龙吟》节目作为保护、传承、推广京剧群曲,落实、践行申遗承诺的具体行为。
《虎啸龙吟》精选了【泣颜回】【点绛唇】【风入松】【粉蝶儿】【石榴花】等传统曲牌近30个,通过重新配器,把西洋交响音乐融合到京剧传统伴奏中,极大丰富提高了群曲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节目按照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内涵,将群曲合理编排成了反映我院第一届学生如何学习群曲的故事情境,整台节目包括8场戏,根据每场特色贯穿成“传承”“升华”“出新”三个篇章。其中“传承篇”选取《长坂坡》《挑滑车》《扈家庄》《草桥关》《醉打山门》《铁龙山》《林冲夜奔》等戏中的若干曲牌,全面展示了生旦净丑各行当的群曲表演特色;“升华篇”择取《游园惊梦》和《火烧裴元庆》片段,侧重表现群曲与群舞、群曲与独唱、群曲与独舞的对接;“出新篇”是整台节目的亮点,不由恒蹊,浓缩了创作组的集体智慧。《霸王别姬》首次把群曲【哭相思】和乐曲【夜深沉】交错编排,创造性的使用民族传统乐器埙和箫,加深了英雄奈何的凄凉意境;《水漫金山》原本是板腔体和曲牌体结合的经典折子戏,此番演出,京剧群曲成为了主要音乐形式,在保留原有曲牌基础上,加入【上小楼】【番竹马】【山歌】三支曲,重新编奏、填词,配合火爆的开打场面,精彩纷呈。
《虎啸龙吟》是对京剧群曲的一次挖掘工作,是对京剧音乐“群曲体”体制的大胆探索,是对群曲这一独特的合唱形式所进行的中国思维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