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山楂树之恋》 > 新闻报道

张艺谋“纯爱”山楂树 新片蕴含诸多转变

来源:《综艺报》 作者:文/马巍
2010年09月08日14:36
张艺谋
张艺谋

  张艺谋的新作《山楂树之恋》即将在9月15日上映。这是张艺谋再次谋求转变的一部影片。该片能否扭转之前“张艺谋大片”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高票房低口碑惯性,目前尚难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该片至少会缓解这一“张氏惯性”。

  8月31日,《山楂树之恋》进行媒体试映。活动结束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组织了一个研讨会,多位理论界专家对张艺谋的这部新片有弹有赞,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山楂树之恋》的确蕴含了诸多有意义的转变。相比张艺谋的前作,尤其是浓墨重彩的《三枪之拍岸惊奇》,《山楂树之恋》显得出人意料的克制,无论是视觉还是戏剧性上都明显有意收敛。在张艺谋的个人作品序列中,该片是相对内敛的一部。即使是相比同样定位于文艺类型的《我的父亲母亲》《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也少了视觉方面的噱头,甚至很少见到“精致”的镜头。影片的整体色调也未沿用张艺谋作品一贯的鲜艳风格,而是选择了灰暗的基调。

  虽改编自时下流行的网络小说,但电影《山楂树之恋》仍是一部主打怀旧概念的作品。或许是为了吸引作为影院观众主力的青年观众,片方在宣传中多次打出了“纯爱”概念——之前,“纯爱”概念多见于日本的影视剧——《山楂树之恋》确实是一部具备相当偶像剧气质的影片,这一点或许能大大提升年轻观众对影片的接受度。

  《山楂树之恋》的幕后团队依然是张艺谋多年来的老班底,包括著名摄影师赵小丁和录音师陶经,负责配乐的也是曾与张艺谋合作过2008年奥运会的老搭档、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刚。影片由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IDG中国媒体基金、美锦影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与英国的环球电影(2010)伙伴有限公司(Film Partner (2010) International,Inc)联合出品。

  张艺谋自述《山楂树之恋》

  话题1:影片整体风格

  之前很偶然地看到了这个小说和剧本,很受感动。筹备期间也请了很多精英来讨论到底该怎么改编,大家提了很多意见,但最后还是决定沿着小说的基本方向走,不做大改变。我希望能拍成一个比较朴实的电影,就是弱化手段,我跟摄影师(赵小丁)讲要像上世纪70年代拍电影一样,不要那么多的摄影机运动,不要那么多的炫技,希望能表现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话题2:演员选择

  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这几个年轻演员。拍摄之前我就觉得要还原原著里的静秋很难,因为小说里这个人物几乎是完美女性,从外形到年龄都是如此。

  我们讨论了很久,在电影里要表现一个怎样的角色?看了很多人,也参考了那个时代大量的历史照片。我感觉在那个时代的人的脸上总能找到一种纯真和干净,还有单纯。我有时也想,甚至文化大革命那时,那么多政治的东西,或许就是因为当时整个民族都很单纯,因为单纯才能产生那样的狂热,也才能产生那么多的故事。所以我们觉得能否找到符合这种纯真、这个年龄段的演员,对这个电影很重要。选演员确实费了很大的劲。

  等两个主要演员终于确定后,我考虑的就是尽量通过这两个人物来传达信息。我希望把大量的时间和笔墨放在人身上,希望电影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尤其是后半段。影片的前半段,受到原著叙事的影响,比较“躲”。到了后半段,我尽量让故事没有其他杂质,就是两个人,也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我们希望能够表达出这种细腻和细节。

  话题3:时代背景

  过去很多影视作品也触及过“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包括我自己之前拍过的《活着》。

  有很多手段可以很容易地营造这段时期的氛围,比如大量的语录歌、样板戏,只用声音元素就能表现那个时代的味道。但我们对此很慎重,只在电影最后出现了一段排练“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戏。我们对背景音乐的处理很慎重,我一直跟录音师强调不要动不动就上一段革命音乐或是语录歌曲什么的,尽量少用,要尽量用两个人物,用他们的脸、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心理活动来传递那个时代的独特气质。

  话题4:转型

  我以前确实没拍过这种感觉的片子,《我的父亲母亲》在题材上比较类似,但当时处理的时候还是比较偏向外化的抒情。《我的父亲母亲》故事本身就是散文诗的感觉,影像上彩色黑白都有,偏重渲染、很外化地去表现。

  这次很内敛,强调娓娓道来的细节表现。比较长的镜头都是偶然得来的,比如俩人游完泳后男孩吻女孩那段戏,拍摄时女演员突然哭了,之前其实早说好了要拍这样一段戏,她也知道,但因为没演过戏(一下子接受不了)。后来又给她讲,歇了半小时,等到眼泪干了眼睛不肿了再拍,然后说亲头发也行。女孩一说好,我们都躲得远远的,但开拍不久,女孩又要哭,但我觉得那个感情很对,很单纯,所以一直没喊停,最后就拍成了一个很长的镜头。这些都不是原来设计好的,演员都有点手足无措,但我没喊停大家都不敢动。那个镜头就还原了初吻的感觉,为了剪辑后来又补了男主角的两个近景,最后完成了这一段。这种演员偶然、自然、身临其境的单纯发挥后来留了很多,这跟专业演员的表演是完全不一样的。

  话题5:想传递一种久违了的纯真

  我自己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也留了很多类似经历。当时对异性间的东西不太懂,现在是用细节传递很多东西,让一切尽在不言中,避免高度的戏剧性。

  通常我是很强化视觉、注重形式感的,喜欢尝试比较夸张的东西。而拍《山楂树之恋》,我跟自己说要静下来,并且要自信。拍朴素的东西是要有一个比较心定的状态,比如两个演员一起骑自行车那段,我们之前拍了很多高速的运动画面——因为那个时代的自行车就好像现在的宝马,而且拍出来的效果非常漂亮;我们的摄影师拍的东西都很棒,有很多灿烂的东西,以往我肯定会用,只需要几个镜头就会把画面顶得很满,但这次做后期的时候我全部剪掉了,一个都没用,为此摄影师都有意见,因为辛苦拍了好几天,拍得也确实好。但我最终希望片子整体能保持一种平视的视角——如果我们的电影需要某种诗意和浪漫,这中诗意和浪漫也应是在平视中产生的。

  我希望拍一个返璞归真、娓娓道来的类型,希望传递一种久违了的纯真。

  看片会

  纯情的影像告白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傅红星

  《山楂树之恋》说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我那时十几岁,和片子里主角的年龄比较相近。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对这部片子的感受:这是一部一位年近60 的大导演的一个关于纯情的影像告示和告白。

  我们小时候清纯是普遍的,我们的梦中情人反而是那种成熟的,比如《英雄虎胆》里的女特务阿兰。张艺谋导演的所有影片我都比较喜欢。这次是在一个特定年代、一个很封闭的空间里发生的爱情故事。不管什么时代,人都有本能的东西,比如爱情,比如对异性的渴望,电影就是要解决这些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我觉得影片方向是对的,角度也找得很准,但我看的时候还是没太被感动,或许这是电影里的“盐”“味精”等调料搭配的问题。

  温馨版、小格局的《活着》

  《电影艺术》主编 吴冠平

  3月份以来,大家都在谈论《阿凡达》,那部电影创造了很高的票房和巨大轰动效应,以至于很多研讨会研讨《阿凡达》效应。那种复杂的东西有一种效应, 那么《山楂树之恋》这种简单的东西是否也能形成一种效应?

  中国的商业电影,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视觉效果,追求什么样的情感表达,选择什么样的故事,或是放置什么样的情节?这些都是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尤其是在《阿凡达》之后。我觉得我们也许会更喜欢另一种口味的食品,这种食品过去很少有人研发,或者是没有人有胆量和资质做——用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找到能让中国观众感动的元素。

  《唐山大地震》中还能看到很多疙瘩,《山楂树之恋》非常简单,几乎没什么硬伤。我觉得张艺谋敢做这样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他如今的身份能让他用泰然的心态、用最简单的元素做一部电影。《山楂树之恋》有点像温馨版的《活着》,当然格局小了,把生活的东西归结到爱情和感情这个点上。这是一个世俗选择,或许是为了跟年轻观众或者说主流电影观众建立共鸣。但因此丧失了很多东西,没有《活着》那么有冲击力。或许也是因为文革仍是一个禁区,我们无法突破一些束缚。这是在这个时代做这样一件事情必然要留下的遗憾。

  清纯和简单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 丁亚平

  影片非常特殊,影片的基调和色调非常沉郁灰暗,没有依靠特技或者通常大片里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是靠人物、简单封闭的情境;影片也不像《我的父亲母亲》那样抒情,但它表现了清纯和简单这种情绪,引领我们回到过去;更没有像《三枪拍案惊奇》那种雷人后的暴笑。但这样的影片80后和90后会不会去看?看了以后的感觉是怎么样?我个人肯定是期待的,也希望更多年轻观众去看。

  张艺谋成功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黄会林

  这个片子和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两码事,跟《三枪》更是两码事,是(张艺谋)一个非常好的转型。看影片时我脑子里出现了《小城之春》——这是一部非常含蓄内敛,但是非常有内涵的电影。我们这个时代出现静秋这样的形象——那种纯净、温润和波澜不惊的感觉——是有必要的。

  中国独有的电影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王人殷

  当年看《红高粱》,给我很大触动。今天看《山楂树之恋》,我觉得张艺谋走到了另一个层面。这个新起点很有独特性。

  《红高粱》是一种情感大爆发,《活着》是跟历史融合,但《山楂树之恋》是朴素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看外国电影看得非常多,(所以银幕上出现的)相当多的都是模仿,这种模仿出来的中国电影是赝品,《山楂树之恋》才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电影。

  表面单纯,内涵丰富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彭加瑾

  中国电影转型以后处在一个紧张的探索期,市场很严峻,这样的形势下,导演必须打开思路;想尽不同办法来争取观众和票房。当然要考虑多样化、各种类型共存,但也要考虑民族精神、民族情感这些东西。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反映了人类最基本、可贵的情感,表面上很单纯,实际上内涵很丰富。其实张导拍什么片子都有人看,但这部片子是要凭自身去打动别人 。

  两个期待,一个遗憾一个成功

  北京大学影视艺术系主任 陈旭光

  我之前对《山楂树之恋》的期待之一是希望能在背景里看到很多苏联元素,但影片淡化了时代环境,镜头对准了人物本身,这个我觉得稍有遗憾。还有一个不满足,就是静秋未免太不开放了,男主角到底哪一点吸引了她?是性吗,还是其他的?这点如果不清楚,这是不是一种真的爱情可能有疑问;第二个期待是如何跟《我的父亲母亲》区分开,因为两部片子的主题和文化取向非常像。看完电影后我觉得区分非常明显。《我的父亲母亲》是强化的,用了很多游离于叙事之外的手段强化电影色彩;但《山楂树之恋》从头到尾都是叙述,是一种波澜不惊、平淡沉稳、控制力很强的叙述,这种叙事风格对张艺谋导演的创作是有意义的。

  欲望的节制和宣泄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 张卫

  电影(故事)讲述的那个时代是欲望节制的时代,而电影(拍摄)所处的是欲望无限宣泄的时代,这使得电影有了一种特殊意义。主人公本来可以拉手,但拉不着;本来可以拥抱,却隔江空抱。当欲望节制后,可能感情的东西就非常细腻绵长。

  存疑字幕设置

  独立影评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活动部主任 王旭东

  影片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喧嚣的现今,对人的内心、命运以及爱与死完成了一种诗意表达。手法冷静,却又饱含深情。

  导演对非职业演员与职业演员这种混搭阵容的控制力很强,影片在镜头语言上很诗化,长镜头低调、干净。导演对历史和历史苦难进行了删减,但这种删减和淡化是有原则的,是对当时历史客观性的想象描摹,我觉得这可能和导演亲历过那个时代有关系。

  我有所存疑的地方是影片段落性的字幕设置让叙事视角不够统一,也许这是受篇幅所限不好处理的缘故。

  《山楂树之恋》非常值得总结其经验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章柏青

  张艺谋的电影,我最佩服得就是他能在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类型电影)当中取得成绩。导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这种创新精神,基于对不同样式和风格电影的把握能力。《山楂树之恋》非常值得我们总结其中的经验。

  

(责任编辑:三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