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唐山大地震》-主页 冯小刚作品 > 新闻动态

《唐山大地震》产生共鸣宣泄情感 想不哭太难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2010年07月22日07:44

  毫无疑问,《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浸满泪水的苦情戏。

  眼泪比预想中来得快。据说有观众看到空中飞行的蜻蜓出场时,就已控制不住流下眼泪。蜻蜓之于《唐山大地震》,是一个隐喻:它们集体逃离,不只是大地震将要到来的前兆,也意味着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如蜻蜓一样轻薄、脆弱。

  两个多小时的天崩地裂和温馨感人,让观众个个泪眼婆娑。漫长的拍摄,让参与该片的演员个个深受触动,哭了一回又一回。抉择、内疚、重逢、谅解……李元妮一家的故事撕心裂肺,人生甘苦,尽在其中。

  不能抹去的悲伤

  曾有一个误解:《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类似《2012》的灾难电影。其实,《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顾名思义,讲的是当事者在地震后的故事,地震的篇幅,不过几分钟而已。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想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

  冯小刚回忆说,拍摄一场祭奠亲人的戏时,当地群众演员的哭声无法停止,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有亲友在地震中罹难。银幕上的人在哭,银幕下的观众也在哭。提前观影的媒体记者,看后无不泪流满面,一位自认心理强大的记者坦言:眼泪根本控制不了,不哭是不可能的。

  影片伊始,用10分钟左右描述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随之而来的就是23秒地震。瞬间,天空变成紫红色,人们被惊醒,房屋倒塌,地面下陷。在残垣断壁下,无数双手沾满灰尘,亲人寻找亲人,生命寻找奇迹……纺织女工李元妮,在大雨中用“老天爷,你王八蛋”短短7个字撕开了整部电影悲伤的闸口,观影者的眼泪也从这一刻开始决堤。

  生离、死别,本以为逝去的女儿站了起来,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一幕幕悲情故事都浓缩在一个家庭之中,震后亲人诀别的绝望,母女心怀芥蒂的纠葛……悲伤,是《唐山大地震》直戳人心窝的第一种感情。

  催泪情景

  1.母亲选择救弟弟

  徐帆(在线看影视作品)扮演的李元妮,丈夫为救孩子身亡,两个孩子——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压在一块石板的两端,两个只能活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哽咽着说出此后犹如梦魇般纠缠了她32年和掏空了女儿32年的3个字:救弟弟。

  2.婆婆带走孩子

  地震后,面对婆婆要带走孙子的请求,李元妮沉默了。离别的时刻,她没有哭,像个木头般纹丝不动。当儿子拖着行李向她飞奔回来的瞬间,李元妮的情感瞬间决堤。

  3.李元妮的自我囚禁

  李元妮给自己修建了一座牢,然后心甘情愿走进去,再亲手锁上了门,判自己终生监禁。儿子劝她再找个伴儿时,李元妮说:“还有哪个男人能比你爸对我更好?他拿自己的命对我好!”

  4.养母辞世

  陈瑾饰演方登的养母,临终前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地对女儿说:“我这一辈子最爱的就是你们两个人,可是你俩偏偏都不想和我在一起。”方登哽咽着回答:“我们都很爱你。”陈道明扮演的养父在病房外泪如雨下。

  5.方登向养父自揭伤疤

  方登带着女儿与养父重聚。寂静的客厅里,养父老泪纵横。方登第一次向养父揭开多年的伤疤:“我不是记不得,我是忘不了啊!”

  不能放弃的温暖

  23秒的地震,其实是一个家庭此后32年纠葛的铺垫。女儿32年对母亲的恨,正是因为她对亲情的渴望;而母亲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更是失去亲人后欲哭无泪的绝望。

  “废墟之下,时光之上,亲情没有末日。”冯小刚用这样一个有关亲情故事来为生者疗伤。因此,《唐山大地震》的最大价值不是以影像的方式还原了那场灾难,而是警醒那些封闭自己、不愿意沟通的家庭成员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亲人。

  原本剧本在最后写的是,女儿主动给母亲下跪,但徐帆觉得,女儿虽然进了家门,心里还是有个坎,必须得帮助她迈过去,她要求改为母亲主动给女儿跪下。冯小刚回忆说,“后来我一想,这可能是对的。女儿在想,‘你为什么不要我了?我是你的亲生骨肉,而且你是让我最有安全感的人。’可是就是妈妈的这一跪,一下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化掉,这就是亲情。”

  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很难对当时的情形有深切体会,但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会更愿意去了解父辈们如何在灾难中重新站立的信心和希望,从而感悟如何珍惜幸福,以及在幸福中领悟生命和爱的意义。

  当一切苦痛发生后,我们应该发现,亲情是最温暖的归宿。片中的角色莫不是如此,正如冯小刚所说,“希望大家看完了会哭,但是哭完了,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还是对生活抱有一些希望,还是有一点温暖的感觉。”

  不能忽视的表演

  足足有6年,徐帆都没有在丈夫冯小刚的电影中出现过,直到《唐山大地震》。

  此次,徐帆出演跨度达30年的角色,她是全片的重心,一个背负内疚,心如碎渣的母亲,她甚至不愿意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在电影里,徐帆已完全与元妮这个角色重叠了,她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观众的神经。很多人说,这个角色是冯小刚送给妻子最好的礼物,其实,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如果说影片开始,徐帆面对孩子二选一的抉择,表现得只是中规中矩,之后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的表现渐入佳境,不动声色却又淋漓尽致地演绎了愧疚的心情,这种情感逐渐累积,到最后母女相见时轰然爆发——从没有眼神交流到下跪求原谅,再到撕心裂肺地追问,引爆了整部影片的情感高潮。那一刻,纵是能强忍眼泪的男观众也会泪腺崩溃。

  同样令人深刻的演员是陈道明,如果说徐帆是母爱的象征,那么陈道明代表的符号就是父爱。虽然只是方登的养父,但是他演绎的军人父亲是令人感触最多的一位,他自幼对养女疼爱有加,但养女却若即若离。养女大学时因为怀孕退学,从此杳无音讯后,逆光的镜头下,陈道明沧桑的身影,留下满地的静默。他扮演的这位沉默的养父,每个小画面都让人揪心。

  当然,陈瑾、李晨、张静初等演员的表演也充满生活质感,让整部影片在节制与爆发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

  不能避免的商业

  除了震撼、感动等正面评语,《唐山大地震》里的广告植入引起了争议。片中有几处明显的广告植入,涉及保险、电话、手机以及酒业和银行。比如开旅行社的李晨遇到“咱们的团为客人买什么保险”的问题时,回答“中国人寿吧,踏实。”这段对话明显与情节没有任何关系,广告痕迹明显。此外,还有剑南春在片中出现了多次,有观众质疑说:“难道唐山人那么爱喝四川的酒?”

  在这样一部感情深刻的电影中植入过多广告,对整个电影的节奏和意境都有损害,但这或许不是冯小刚能左右的。本版撰文 信报记者 唐雪薇

  影评

  带着简单的心情去看

  《唐山大地震》来了,我们对着大银幕泪如泉涌。煽情的细节那么圆润,即使是人工打造,磨着磨着,你的眼眶也就湿润了。

  很多人问我对电影的评价,我只说,哭了。其实,这电影并不完美,影片中间部分略显拖沓,虽然有个不错的头儿,但后来小孩开始长大就有点自乱阵脚了。

  但它的好也很明显,那就是可以让大部分人产生共鸣的情感宣泄。

  或许人们感动的不一定是电影本身,但通过这个故事的若干温情细节,我们很自然地从自身的人情和感伤出发,用自己的悲情去代入,看着银幕里的妈妈,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身边的亲人。

  如今,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褒贬不一,有人调侃冯小刚用如此悲情手段只为了赚钱,那么拍这样一部电影的意义何在?我倒认为,为何一定要将这部影片拔高到什么意义呢?难道只有带着那些所谓意义的电影才有资格让你感动?人的情感宣泄,不足以让一个正常的人感同身受吗?任评论飞扬,观众还是会走进电影院去看。既然如此,我们来看这部电影,也可以抱着简单的心态:眼泪,或许是冲刷和终止一切评论的灵药。

(责任编辑:小书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