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媒体眼中的《唐山大地震》(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
即将于7月22日公映的冯小刚心血力作《唐山大地震》,在北京、上海、青岛、香港等地举行了多场媒体试映和业内看片活动,在唐山首映仪式上则有1.5万观众共同观看了本片。无论是媒体人士还是院线经理、无论是明星大腕还是普通观众,被本片的情感力量所震撼,“亲情”这个永恒主题让人泪流不止,《唐山大地震》赢得了全面盛赞。
媒体篇:“华语电影从此有了新高度”
也许媒体的众位主编们是最挑剔的电影观众了,这是一个为了稿件里若干错别字就会大动肝火的群体,对于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甚至会以苛刻的眼光去审视,而《唐山大地震》却让主编们联袂为之发表最真诚的感言,就如《看电影》主编黄海鲲所说:“《唐山大地震》带领我们回到了电影的原点,它让人痛快地哭,之后让人破涕成笑,它让我们知道,电影还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有生命力,能感动人,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反复回想的电影。”
“人民网”娱乐主编赵纲对于本片的最大期待就是“讲个动人的好故事”,而导演冯小刚与本片台前幕后的各位主创,也用最大的诚意去讲好这个震撼心灵的故事,《京华时报》文娱部主任胡建礼在观看完本片后表示:“《唐山大地震》视觉震撼,情节真挚,细节感人,是冯小刚导演的又一部诚意之作!”而《时装》杂志主编程敏则称:“《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悸动灵魂的史诗,感人至深,几无瑕疵!”
“落泪”是感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谢晓被本片深深打动:“看电影感动落泪到不能自已,上次是二十年前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这一次是《唐山大地震》。”同是女性的《精品购物指南》娱乐时尚编辑部主编赵跃红表示:“ 《唐山大地震》这么拍,哭疼了五脏六腑,没想到!也久违了!冯导真会讲故事,也难怪票房常红!”
每年暑期档,好莱坞大片都是票房大户,《变形金刚2》等片如同重磅炸弹轰炸着中国电影市场,而《唐山大地震》的出现,则被寄托了更大的期望,《深圳晶报》填写调查问卷时,期待着“能有一部中国大片在暑期档与好莱坞巨制分庭抗礼”,《唐山大地震》能否实现“5亿票房”,也是众多媒体的关注焦点,“腾讯网”娱乐频道主编赵欣表示:“正当我以为国产电视剧水准已渐渐盖过电影的时候,《唐山大地震》及时出现,华语电影从此有了新高度。”这个“高度”不仅是口碑上的,也是票房上的至高追求。
院线篇:“让人领悟到家的重要性,适合全家观看”
陈可辛去年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征服戏院经理”之说,拷贝数量和院线排片是电影能否卖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院线经理的看片会对于影片来说,是一次考验甚至可以说是较量,就如同一件商品,没有最过硬的质量很难通过最严格的检验。而这次,《唐山大地震》征服了院线。
其实,院线之争早已打响,众多影片集结于六月或七月初,皆与《唐山大地震》上映时间有关,在《唐山大地震》前后一周,新片上映情况形成了空当,好莱坞大片《怪物史莱克4》调整档期改在8月16日上映,只有曾志伟的《七小罗汉》选择了7月23日上映,期望通过差异化营销抢得一杯羹。
在多场院线经理看片会上,前去观片的业内人士都对影片表达了全方位认可,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接受采访时坦言:“《唐山大地震》的确是感人肺腑的一部好片,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红肿的,男人也不例外。”而东方院线业务经理陈卫称:“这不是那种肤浅的灾难片,而是一部情感大片,让人领悟到家的重要性,适合全家观看。我看这部电影的影厅里,99%的人都哭了。到了最感人的部分,电影有一种让人忘记痛苦,但却让人心痛的力量。”
在全方位认可的同时,全国各大院线也收到了片方下达的最低票价“提价通知”,此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上》、《建国大业》等大片都曾在“保底票价”(制片方对影院的影片票价作出最低价格的限制,以保证电影成本回收)有所提高,而每次“保底票价”的提高都会引起一番争议,其实像《2012》、《阿凡达》这样的进口大片的最低票价一直都是40至45元,远高于国产大片。
相对于“保底票价”,《唐山大地震》在“保底分账”(每个拷贝的票房必须做到制片方规定的票房数字,院线才能分成)并未像其他大片那样有所要求,此举正是为了降低观众看片成本,让更多的观众前来看片。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助理邱晴表示:“这部片子有两个半小时,相当于普通一部半电影的时间。其实票价就应该是浮动的,不是呆板一成不变的,它也应该反映出影片的质量,让影片随行就市。说实话,有的片方对自己片子没有信心,还会主动给我们提降价呢,所以不必担心会因为《唐山大地震》一部片提最低票价引发连锁效应。”
《唐山大地震》唐山首映礼后,留言板上写满了观众感言 |
影评篇:“徐帆将会拿奖拿到手软”
影评人是所有电影创作者又爱又恨的,他们可以用文字把一部电影的主题升华,也同样可用文字把一部电影贬到一无是处,知名影评人的意见在影迷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搜狐娱乐所做的调查里,45%的人认为影评观点会“决定票房走势,尤其是后期票房”。在网络和平媒上目前已有的影评里,《唐山大地震》赢得了交口称赞。
同一部影片,每个影评人用不同风格的文字有着自己的解读,比如“哭”,影评人谭飞如此写道:“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这样的悲剧绝无法拿‘杯具’一词加以戏谑。但悲剧也是双刃剑,容易让电影陷入过于煽情甚至滥情的流俗境地。在导演手法上,冯小刚很注意把悲伤的层次感有节制呈现,这是《唐山大地震》超越一般心灵灾难片的地方。里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感。”而影评人李星文这样写的:“让观众跟剧中人哭成一片那是电视剧的做法,电影就是要引而不发,那种缠绕氤氲、无处伸张的悲伤最是打动人心。当然,情感的水位不断上升之后总要决堤,在墓碑林立的死难者陵园里,重逢的母女实现了泪眼相望的和解,也放出了大快人心的悲声。”
对于表演,影评人有着自己不同的支持,但这一次近乎完全一致的力挺徐帆,徐帆将“母爱”诠释得催人泪下,影评人司马平邦如此评价:“徐帆在人到中年之际为《唐山大地震》奉献了她最好的表演,将一个32年背负沉重伤痛的母亲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瞬间都演绎得感人至深,尤其是32年前她跪在地震废墟上乞求施救的极度绝望和32年后跪在女儿面前乞求原谅的极度自责,她的表演让我们明白了那几个字——母爱没有错。”影评人鸿水预言道:“我看到了徐帆最具力量和震撼的表演,而这种最具爆发力的表演也把整部电影推向了最高潮。就凭这一个角色,我相信徐帆将会拿奖拿到手软。无论奖项各大颁奖礼如何暗箱操作,只要没有徐帆的奖杯,都注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观众篇:“珍惜眼前人,爱生命,爱家人”
作为大地震的亲历者,唐山人对于这部电影也许最有发言权,搜狐娱乐在唐山首映仪式的现场采访了10多位唐山当地人。唐山人对这部电影的认同感极强,并且十分一致,给出了98分的平均分。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唐山人都用感动和震撼来形容了影片最直接的观看感受,他们对于这部电影的另一大认同,还在于“冯小刚对于唐山人的精神把握得非常好”,在他们眼中,这部电影里的唐山人,就是真正唐山人的缩影。唐山市体育中心田径场能容纳万人,当晚能安排的座位基本全部坐满,在影片放映的过程中,不时有啜泣之声在周围响起,尤其是当几场重点感情戏出现的时候,这种故意压低的啜泣声更是“声势浩大”,场上呼吸抽动的声音此起彼伏。
十几位接受采访的唐山人在谈到这部电影的感动之处时,也都把这几场重点感情戏列入其中,一位带着老母亲来看本片的女士说:“这都是自己生活的经历,自己以前的感受,现在要重新面对一次,我去年就知道拍戏的事了,即使没有拿到票,我也会带着我妈一起买票看。”一位年轻的姑娘没有经历过大地震的伤痛,但是她看完影片很激动,她说“如果说能用5、6个小时排队看世博会的沙特馆,我觉得就应该来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很震撼。”她的看法代表了一些年轻观众的视角:“影片不仅是感情线打动了我,地震的特效也做得很好。”首映礼结束,观众都散场后,几块观影展示牌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出现频率最多的有两句,一句是:“感谢冯小刚”,另一句是:“《唐山大地震》会感动全中国。”一个“感谢”和一个“感动”完整概括了唐山人在当晚的心境。
与唐山人一起被感动的还有远在香江的香港观众,在香港的《唐山大地震》试映会上,观众就始终被情节深深吸引而不时落泪,影片中共通的感人血脉更是让香港同胞体验到“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很多人认为影片中家庭的破碎和复合让他们的观影感受从纠结痛苦转变成珍惜感恩,看完电影之后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拥抱亲人,其中一位观众表示:“内容感人,令人扎心,使人感受到珍惜眼前人,爱生命,爱家人,谢谢戏中提醒。”
过去内地电影有时会在香港“水土不服”,香港观众也一向比较“挑剔”,而这次则感到了切身震撼,一位观众如此说:“震撼人心,一气呵成,本年度最佳华语电影,极诚意的。”如今的香港电影市场几乎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以视觉效果著称的好莱坞影片香港观众早已习以为常,《唐山大地震》在特效上也赢得了认同,一位香港记者表示:“《唐山大地震》特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灾难大场面和一些局部细节都非常真实逼真,比如地震前出现的大量蜻蜓,观众几乎可以看清楚每一只身上的纹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在之前的华语电影中极其少见。这也确实做到了冯小刚导演所说的,不说绝对意识不到是特效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