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参加搜狐观演团的活动了,很荣幸能跟随观演团再次参加活动。
闲话少叙,来谈谈观看之后的感受吧。以前看过的话剧比较多,也看过一些音乐剧,歌剧着实没有看过。对歌剧的了解还停留在,这种艺术形式不够本土化,是真正的舶来品。昨天的观演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屏幕上赫然写着中国歌剧《木兰诗篇》。想必是要打造本土歌剧的样板。总的来说,是一部本土原创、展示英雄主义精神、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的优秀作品。特别是以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崭新形式弘扬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 似乎正是因为有如此的思想高度,才能在7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在人民大会堂这个特别的地方进行演出。基本上达到了打造样板的高度。
首先,这部剧是很有故事的。好的戏剧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木兰的故事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家喻户晓,所以这部剧要好好的讲好故事才能为大家所接受。第一幕以叙事歌的形式讲述木兰女扮男装奔赴疆场的故事情节; 第二幕写意式“战场四季”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漫长的征战岁月,以梦幻曲抒发木兰负伤后在梦幻中的心态;最后一幕乡亲们迎接木兰凯旋归来时的喜悦心情和木兰以女儿装扮与战友们重逢时谐谑生动的戏剧性情景与盛大的婚礼场面。这一切切,使得这部歌剧故事完整,凸显了人物的各种性格。
其实,音乐很完美。柔板与叙事歌,快板与梦幻曲,酒歌与思乡曲,俚歌、安魂曲与终曲。遵循歌剧创作的规律,以音乐结构统领全剧。很符合“音乐在歌剧诸多元素中是居于第一位的。”
最后,说点小不足。可能不是《木兰诗篇》本身的问题,因为场地很多,远处的观众不用望远镜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有点困难,这样情感传递就少了一种方式,是有些不足,不过可能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吧,气势恢宏的场面要求场地广阔,这样必然带来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加一个屏幕来给出演员特写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木兰诗篇》是歌剧本土化的很好尝试,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其能否开启歌剧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