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
37岁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郦波,比袁腾飞小两个月,成为《百家讲坛》最年轻的男主讲人。前天中午,他在央视开讲“大明名臣”系列《风雨张居正》,以极具亲和力的演讲风格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认可。昨天下午在赶往北京前,郦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对此前有传闻说他:初登《百家讲坛》,郦波说没什么了不起。他很无奈地否认:“误解了我的意思,根本没说过这样的话。”
误解:
似乎感觉我有多清高
昨天,有媒体报道,“初上《百家讲坛》,郦波表示没什么了不起。
这讲坛与南师大的课堂也没什么区别”。郦波昨天解释说,“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样的标题,似乎感觉我有多清高,成自吹自擂了。其实完全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明一种平和的心态,上讲坛和在学校上课一样对待。去北京讲课坐火车也就八九个小时,睡一觉早上就到了,和从家去南京郊外仙林新校区上课,没什么区别,这样讲是让自己心里面放松,并不是要表明,自己有多了不起。”
至于说到当年明月,“我是说当年明月对明史通俗化有一定的贡献,怎么网上的标题掐头去尾变成了我和他有共鸣。”郦波表示,他从不去言另一个人,虽然都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明史,当还是有所区别的。对当年明月的关注是因为要上“讲坛”讲明史,开始只是知道有这个人,但没读过他写的书。“在编导推荐下,找来《明朝那些事儿》一读,感觉他确实很有才气,而且很聪敏。”
《风雨张居正》开播,郦波以亲和力征服了观众。这是他开讲“大明名臣”系列的第一位重量级人物,从去年就开始录制,他平均每个月都要往北京跑,“其间由于父亲因公殉职,不得不终止了一段时间。后来赶时间,每个月录七到八集,编导说,25集录得很满意,可能会全部播出”。
俏皮:
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去北京试讲,郦波的镇静,让编导们很是吃惊。编导们看见他就拎着个纸袋子上了北京,忙问这个“书呆子”:“行李是否落在火车上了?”而他一贯以笑容回答对方。“其实内心还是有点紧张,之前我就想好了,就当在学校上课,没想到试讲一次通过。”
记者问他,站在于丹、易中天等前辈,以及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袁腾飞曾经站过的讲台,面对镜头,心理上有没有压力?“压力当然有了,我最没镜头感,总是忘记看镜头,只是顾着看现场的听众。”郦波说,他和袁腾飞同年,但小他两个月。“其实我录制的时间比袁腾飞要早,但他在我先播出了。”记者问他对袁腾飞有何评价,他紧张起来,“我没有议论别人的习惯”。
首播中,郦波把张居正说成是万历皇帝的“班主任”,李太后说成是“最好的家长”,有模仿易中天曾把诸葛亮说成“帅哥”之嫌。对此,他解释说:“本身就应该这样,这是个准则,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不是学者放下架子,孔子也是这么上课的,大家围坐一团,很生活。大俗才能大雅。”
郦波强调说,千万不可低估电视观众的水平。亲和力、俏皮话并不是降低自己,更不是看不起观众。“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得感动自己,硬装只有令人厌恶。”他认为,对历史,不能只是平淡地表述就算成功了,也不仅是物理地去还原历史真相,重要的是解读其中的人文精神。本报记者蔡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