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和他的历史剧集 |
1978年走入北京电影学院的“第五代”影人,因为该群体的星光纷呈,注定要在中国的影视乃至大众文化发展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他们中,真正在2000年—2010年这个十年里留下富于人文色彩印记的,当属电视剧导演兼电影摄影师张黎。
张黎,1957年生于河北昌黎,在长沙长大,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分配到潇湘电影制片厂。他作为摄影师所参与的电影多为主流作品,有“主旋律”的《横空出世》、《离开雷锋的日子》,和面向票房的《一声叹息》、《大腕》、《红樱桃》、《红色恋人》、《天下无贼》、《夜宴》、《赤壁》(在线观看)等。
张黎执导过的历史剧集迄今有五部:《走向共和》(2003)、《军人机密》(2005)、《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2007)、《中国往事》(2008)、《人间正道是沧桑》(2008)。其中,《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人间正道是沧桑》因演员阵容的强大,拍摄手法贴近电影,以及对历史的强烈反思色彩震撼观众,并在文化界引发了一定关注。
《走向共和》是张黎执导的第一部历史剧集,它以正剧的风格演绎了自甲午战争到张勋复辟失败这一段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史沿革,在尊重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一反以往一个世纪人们的理解,塑造了迥然不同的慈禧、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翁同龢、袁世凯、孙中山、徐世昌、黎元洪、段祺瑞等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形像,艺术化的再现了中华民族告别帝制与封建的艰辛和反复,留下了对民主宪政在中国演进历程的反省与思索。全剧一经央视播出,便即引起轰动和热议。而因为该剧高度秉承的人性化和历史内在逻辑性的创作模式,也招致了“美化反面人物”和“丑化国父”的严厉苛责,一度引起最高层关注,并终于未能在央视如期重播。但该剧的现代视角,和坚持与史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同步的创作主导思想,则确系新世纪头一个十年里内地影视界的扛鼎之作,也对长期以来严重滞后的大中学近代史普及教育,起到了巨大的反拨和撼动,有不可低估的大众启蒙价值。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张黎“明史系列”摄制计划中问世的第一部剧集。全剧以明代嘉靖朝一年的政坛变幻为依托,以“扳倒严嵩”这一历史性事件为焦点,塑造了海瑞、嘉靖皇帝、继位前的隆庆皇帝、严嵩、严世藩、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冯保、戚继光等一系列明史人物的群像,审慎演绎和探讨了封建帝制下最高统治者和各级官员的微妙关系,对封建体制下的民生和权力下人性的扭曲,进行了委婉的鞭挞。该剧因为过于逼真地还原了明代政治的阴郁,以及播映前宣传力度有限,导致在国内观众中的“叫好不叫座”(估计受《走向共和》影响,未能在央视被接受和播出,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但在海外市场激起了一定反响。据说甚至被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规定为内阁成员必看。因为讲述的是中国封建文明逐渐开始走向它没落的那段历史,《大》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走向共和》在文明视角上的一个回溯,全剧的编织明显受到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书的启发,却多了不少忧伤和悲凉的调子;在对海瑞“正君道,明臣职”做法的演绎上,又存在着某种认同和俯瞰间的游移,这使得该剧在一些挚爱《走向共和》观众眼里,显得有些锐气丧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是到当时为止,内地以往所有演绎封建王朝历史的“大戏”中最具现代意识高度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因为反映的是从1925年至1949年国共分分合合的历史,可以部分地视作《走向共和》在时间段上的某种沿续。不过《人》剧不同于《大》和《走》剧的地方在于:普通人占据了剧情的中心位置,所有的大人物都不过是作为他们口中的日常接触对象出现,并没有在剧中占据一个镜头。全剧讲述杨立仁、杨立华、杨立青兄妹弟三人,各自因为机缘巧合奔赴广州投奔国民革命,却被时代裹挟,进入了不同阵营。哥哥杨立青成了蒋介石麾下的机要人员,后来更成为中统和国军的情报领导人员;妹妹杨立华作为潮流女性,先后和实力将领董建昌和共产党人瞿恩产生了一言难尽的感情纠葛;而董和瞿又因之成为小弟弟杨立青不同阶段的人生领路人,直至最后成为共产党杰出的高级军事和情报人才。“主义在家庭里针锋相对”,这样的人物关系架构在内地的史诗剧里并不少见,但《人》剧的背后却寄托了深深的对“兄弟失合”这一历史悲情的惋叹,在塑造人物面对各自理想所表现出的操守之外,更有一种悲悯的、站在历史更高处的“家国情怀”。并将张黎以往在《走》和《大》剧中所体现出的——“没有绝对的反派,只有特殊情境下催生的人类悲情”这一人性化和善意读解历史的角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每个爱国者看完,都会对剧中所涉及的那段历史唏嘘不已。
站在人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华民族过往的岁月。这似乎是张黎上述三部历史剧集的一个总的出发点。它会因题材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侧重与人文倾斜,但总体上确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一脉络隐隐指向的,又是对当下生活焦虑而不无善意的期盼。摄影师出身的张黎借电视剧这个载体,实现了第五代影人迄今在所有映像领域所能达到的最为崇高的高度,这是一件让人吃惊的事。或许这一点,在后来人看来,要远远超过张黎剧集播出时给社会带来的惊讶,也远远超过了张黎自己所身体力行的“电视剧制作电影化”这一娱乐业局部革命的价值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