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理发师的椅子、几个电风扇、电话和传真机……明日在保利剧院登台的话剧《哈姆雷特》将在林兆华的执导下给观众奇特的场景。林兆华昨天接受专访时说:“再次执导这部戏是因为我很怀念1990年时的演出创作状态,而人人都是哈姆雷特的理念,在那个时候已经被观众所接受。
林兆华很钟爱莎士比亚的戏,他说那是经典,而现在北京舞台上的经典名著演得太少。他感慨地回忆起1990年第一次排演这部名著的过程:“当时的创作态度特别让我难忘,李建民对剧本的翻译恰到好处,演员来自四面八方但都很有才华,濮存昕是北京人艺的,倪大红当时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娄乃鸣是全总文工团的,还有来自石家庄的演员,对这个创作集体的怀念是第一个原因。而当时排练《哈姆雷特》时对戏剧的思考也是认真的,九个人物的换位表演,达到我想要表达的人人都是哈姆雷特的理念。”
怀念1990年的创作对于林兆华来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戏的命运。林兆华说:“1990年的那一版在内部演出了几场后,就接到慕尼黑艺术节的邀请,当时慕尼黑艺术节还邀请了彼得·布鲁克尼的《暴风雨》,应该说是中国戏剧人与西方戏剧人的一次对话,但是,因为我们当时是工作室演出运作,按照当时的规定不能去国外演出,结果错失。后来日本国际研讨会也邀请这个戏,还是没有去成。在我国的戏剧舞台上,排演的世界名著太少,契可夫、莎士比亚、易卜生等名家的戏很少能够在当今的北京舞台演出。这次再排,我们也想了很多的方案,最后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觉得这个方案是最好的。”
据悉,这次再排,在大的基调上没有变化,舞台更为简洁。“我注重演员的表演状态。因为这个戏是以当代人的态度来对人生、死亡的解说,不是讲哈姆雷特的故事,不是演出原本的名剧。”林兆华说,他自己不会关注票房多少的,“但是我希望有一个创作的自由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