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瞎琢磨,总想:那位发明圆圈儿的人太伟大了,简直伟大得一塌糊涂!怎么呢?您仔细想想,倘若这世上要是没有对于圆圈的发现和发明,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模样儿?人类将会是什么模样儿?我敢说,人类绝对进化不到今天! 换句话说,圆,原本就是自然界许多事物的本来面貌——古人眼里,太阳是圆的,月亮有时也是圆的;河床上的鹅卵石是圆的,人的脑袋也是圆的…… 圆,原本还是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运动规律,古人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发现了这个规律——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在天上划一个半圆儿;月亮每到初一、十五就会变圆;一年四季的周而复始,似乎也是一个圆…… 古人先是发现了圆,而后从具象到抽象,又发明用一个象形的圈来表示这个圆。再后来,圆圈这两个同一意思的汉字就变成了同一意思的词组。(当然圈字还有另一读音juan,意思也不尽相同。略去不谈。) 我以为人类的最早的文字应该就是这个“O”字。 圆圈儿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不怎么圆的。人类从感性到理性,对圆圈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倍儿圆的圆圈儿上发现和发明了几何学、美学,用不太圆的圆圈儿代表从1到9之后的那个空位,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数学的奠基,实现了圆圈的“零的突破”,从而才有了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化时代的可能…… 圆圈儿实在是太伟大太厉害了,身跨世界,光耀古今,学贯中西,身兼数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谁都离不了它! 吾国吾民对圆圈情有独钟,特有研究。中国古代有名的太极图就是一个圆圈儿。当然圆圈里头还大有内涵——有一幅阴阳鱼儿,分为黑白两色,其中黑中又有白,白中又有黑,这里包含着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宇宙观和辩证法,也是中国的传统哲学之外化。我们祖先对天的认识就是一个圆,所谓天圆地方。在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里,到处都体现着这种观念。圆周率,我们中国人算得最精——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所算的精确度比欧洲人早了1000多年!在中国流通了两千年的货币铜钱——外圆内方,除了它的实用功能之外,还有说不尽的哲学内涵。佛教讲究圆,圆通、圆融、圆寂、功德圆满,都是佛家语。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儒、道相融合,深入国人的思想观念,所以中国人做人做事也讲究个圆喜欢个圆。过日子和和睦睦,过春节团团圆圆。阿Q公堂上的画押,遗憾的就是那个圆圈儿没画好,本来是可以画得更圆一些的。小时写大字,写得好的地方老师就用红笔画一个圆圈儿。大了看没有标点的古书,只见前人已在断句处画上了一个个的红圈儿红点,后来引申到评论某某作品的好——叫可圈可点。据说首长看文件是用“圈”阅的办法,这就大有古代遗风。老百姓画选票,同意的也是画一个圈儿,不同意的打个叉…… 举凡物质的与精神的,古代的与当代的,中国的与世界的——圆圈无处不在! 圆圈有形,圆圈又无形;圆圈可平面,圆圈又可立体。 第一个对无形立体圆圈进行文学研究的学者是钱钟书,他写了一部书叫《围城》。城也就是个圆圈。末代皇帝溥仪,对他那个黄圈圈厌恶之极,老想着逃出去,及至出去了,却又想复辟——这是对《围城》的极好注脚。世界电影,以好莱坞最有名,于是有些大导演便极力想要挤进那个圈圈里,竟不惜以牺牲国内观众为代价,尽管国内骂声一片,却还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极尽讨好之能事,其实是被那个圈圈所累。光环也是一个圆圈,只不过虚一些…… 可话又说回来,干什么都有什么的圈子,客观形成,你要是不挤进那个圈子就办不成事儿。这又是一个悖论!难道说这就叫人以“职”分、物以类聚? 可我总觉着小圈子不好。眼光不大,不宽,不远,想到看到的总是有限。共同利益驱使,拉帮结伙,排除异己,容不得批评,受不得委屈。还有一些是圈子与圈子的互动——突出的是娱乐圈与媒体圈的互动,吹捧也罢,诋毁也罢,都是互相利用,经常把读者带到沟里去。 现在总有一些人在说“狼来了!”其实是一种小圈圈心态。狼来了怕什么?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狼来了不知多少回了,结果怎么样?什么样的狼到了我们这个圈圈里都把它驯化了,同化了。只是今天我们应当把我们精神的圆圈划得更大些,多些包容,多些大度,多些胸怀,不要一味地看着别人家的圆圈儿圆,看不见自家的圆圈所具的极大魔力,非要从一个大圆圈儿中逃出,而去钻一个小圆圈儿。妄自尊大固然不好,但也决不能妄自菲薄。 圆圈儿实在是一个大的文化话题,根本不是鄙人一篇短文所能研究的了的——还是就此打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