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引起媒体热情的“AVANT GARDE电影”形消于无,至今国内的“艺术电影”仍然没有足够站脚的地方。《暖》的放映是不是也能暖一暖国内艺术电影市场呢?
霍建起是我见过外表最不像导演的导演,所有关于霍建起的文章都会提到他人非常好,北京金海方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董凡也觉得霍建起人好,但他跟霍建起合作,更大的原因应该是《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取得的惊人票房:这部电影在日本一家电影院的一个影厅里长年放映,到现在,“票房有10亿日元”。董凡把这个数字换算成人民币:“有7000万元。”该片成本为200万人民币。
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引起的反响远远超出霍建起预料,今年他去福冈,当地对他说要为放映一周年举办一个活动。《暖》要复制,或者超越《那山,那人,那狗》的成绩。影片在策划阶段就有针对性,比如找霍建起做导演,比如寻找一个类似的题材等等。苏童、刘恒的小说董凡都看了,觉得不合适,最后决定改编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刚好霍建起也在看这个小说。莫言喜欢川端康成,所以他的小说中除了“高粱酒”外,也有特别细腻的地方。虽然霍建起也了解金海方舟请他拍的原因之一是他在日本的影响,但他拍更是因为“喜欢这个东西”。关于拍摄,他觉得“不能急,一急就没了”。
如果说《那山,那人,那狗》用乐观的结尾保留住了导演认为是珍贵的东西,在《暖》中,这些东西却不可避免地失去了。林井河从北京回老家,遇到了10年前的恋人暖,3天时间,他断断续续地回忆了从前发生的事情。林井河曾非常肯定地说让暖等着他,他会回来娶暖,但10年后林井河也不得不承认,他也许希望暖忘记他,他好彻底开始一个城里人的生活——“人生有多少无奈,但不这样想就不能往前多走一步”。霍建起细腻的风格、美丽的皖南风景、淳朴的乡情、淡淡的故事,混合着知识分子矫情而无能为力的自我忏悔,《暖》就像一个城里人远远地、甜蜜而惆怅地回望往事——虽然故事不一样,但《那山,那人,那狗》和《暖》的基本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它们应该能吸引同一群观众。
《暖》在日本取得了成功,11月9日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麒麟大奖。董凡记得放映后的细节:“有两秒钟,剧场一片安静,然后观众开始鼓掌,整整持续了3分钟。”不少观众还擦着眼泪。影片投资700万元,日本的版权卖给一家叫MOVIE TELEVISION的公司,其他地区的版权仍在谈判中。我问董凡,是不是卖给日本一家公司就收回了成本?他笑着含混地点了点头,但语气比较肯定地说成绩不会比《那山,那人,那狗》差。
《演艺圈》主编卞智洪一起看了《暖》,出门后说:“这事儿靠谱。”“这事儿”指金海方舟针对市场的行为。董凡还在打算着另一件事,我更希望这件事靠谱:就是借鉴《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的放映模式:在一家影院长期放映。他透露说新东安影城经理姜伟也有同样意向。这样的安排对影片投资方和发行方,甚至放映方都是考验,它意味着资金流动速度变慢。按理说,“艺术院线”是放映《暖》这类电影理想空间。“艺术院线”构思曾经引起媒体的热情,该项目策划者,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的总经理卓顺国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李多钰采访时曾说:“这个项目的名称叫‘AVANT GARDE电影’(从英文字面上看,它是先锋电影,前卫电影的意思),不是一条院线,甚至不能算联盟,只是一些有志者共同建立的平台……”而至今,这个平台仍然没有成形。没有成形的原因探究起来是多方面的,影片、影院、发行、观众,而且互为因果,说起来没完。
新东安影城曾经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去年6月,新东安放映《小城之春》,放了40多天,每天放4场,同时举办了主创人员跟观众交流,反响颇好。自2000年开业以来,新东安放映国产电影在全北京市的成绩是最好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在姜伟看来,现在需要的是有足够质量和数量的国产电影,而且为这些影片找到观众群体。国内艺术电影生存空间小,姜伟觉得原因之一是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比例失调——商业电影都不繁荣,艺术电影能有多大生存空间呢?
即使新东安与金海方舟合作成功,也并不能改变目前大多数国产艺术电影(姜伟说:“别把票房不好的电影就当艺术片。”)的命运,不过至少能暖一暖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