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药第一次被中国人的祖先发明出来的时候,人类看到了非自然界所能呈现的最绚丽的花朵,继而发现了它毁灭的能量,并投入了战争。不过按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人似乎并不在乎它的杀伤力,而停留在了它所释放的美丽上,一如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西方的航海和扩张,却仅仅繁荣了中国的风水营生,因此才有中国近代史的百年之耻。 炸药的发明改写了人类的战争史,甚至发明者诺贝尔曾经预言,它将由于目的与手段相克的悖论而终止战争。因为炸药爆炸瞬间所产生的巨大威力,使拥有以炸药为武器的战争双方谁都不敢轻易地使用它。至于是否已经终止了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在给予了否定的回答的同时,也把战争的残酷性推向了史无前例的峰巅。但从此,人类似乎真的变得理智了起来。 爆炸的危险与人性的理智在这里成为两个关键词。即由于爆炸毁灭性的后果,人们在制造爆炸的时候,必须保持足够的理智。所以,任何国家对爆炸物的制造和使用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无奈犯罪的魍魉无时不在觊觎爆炸这柄杀手锏,因为除了爆炸的杀伤力以外,它还具有制造混乱、破坏现场等等其他作案手段不能替代的功能,从而实现作案的目的并试图逃脱法律的惩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疯狂的爆炸犯罪,作为共和国的警方,无疑必须具有这方面的专家级人才,迎接犯罪的挑战。而且作为一个人数不可能太多的警种,这又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从爆炸发生的现场确定案件的性质、发现侦破的线索到避免犯罪的侵害及时排除爆炸物,都要求对爆炸的秘密了如指掌,特别是后者,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钢铁般的意志,从而保证万无一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还是一个以生命和智慧投入的神圣使命──如果仅仅是职业,谁会选择这样让人想起来就会退避三舍的谋生手段呢?也正因为如此,全国著名的爆破专家王百姓,才被中央电视台选为纪念建党80周年特别节目特邀的4位嘉宾之一,成为全国瞩目的新闻人物。 揭示爆炸的秘密:从一个工兵开始 军棋(也有的叫陆战棋)是许多人童年都玩过的游戏,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兵种即工兵。它是棋子中惟一级别最低的士兵,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它就挖不了地雷,挖不了地雷就扛不了军旗。王百姓小时候也下过军棋,但直到他1969年18岁当兵时,也仅仅知道工兵是挖地雷的,而且恰恰被分到兰州军区工程兵14团,当了一名工兵。到了部队才知道,工兵并不仅仅是挖地雷的,部队的工兵还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技术。于是他开始学习与工程兵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刻苦钻研技术。因为他勤奋好学,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1971年8月,被保送到南京工程兵学院深造,系统地学习了地爆专业,成为一名工程兵大学生。1973年,他毕业回到部队,担任兰州军区工程兵教导大队教员。教学期间,他一边教,一边学,先后编写了《爆破教材》、《用爆破器材打坦克》、《工程兵排爆炸桥梁行动》、《各种构筑物爆破所需材料概算表》等实用教材,除了用于教学,还被军区领导肯定并在全区工兵部队推广。1980年,他被任命为教导一大队副大队长,1983年任教导大队教研室主任。十几年过去,王百姓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兵到教研室主任,已经成为熟悉各类爆破器材的性能、计算公式、爆破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爆破任务并进行技术指导的专家。长期以来,爆破工程中装多少列药才能炸出工程需要的平底坑,往往需要爆破专家绞尽脑汁地反复计算。王百姓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了计算炸坑的常数:0.35,即0.35乘平底坑口宽和底宽除以坑深,便能得出正确的装药列数,从而解决了计算的困难。同时,他还向我国爆破行业一直沿用的苏联专家计算多数装药同时爆炸时冲击波安全距离的公式提出质疑,并在《人民工兵》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多个装药同时爆炸时,冲击波的安全距离,应按最大药包的药量计算”。他的这一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计算方法经过各方面的论证,最终被证实是科学的,不但填补了我国爆破方面的一项空白,并已经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当时,已经在兰州军区小有名气的王百姓也许还想不到,他的这些爆破知识会在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以后派上大用场,并使他成为中国警方知名的爆破专家。 1995年1月31日,河南省洛宁县物资局炸药仓库发生爆炸。当时王百姓正在外地出差,奉命赶到洛宁时已经是2月4日。爆炸的性质已经有了倾向性的意见,从县公安局到有关领导和专家,都普遍认为是自燃自爆。这也正是当地有关部门希望的结论。否则,70多吨的炸药化为乌有了,几百万元的损失向谁索赔?王百姓在听取了情况介绍以后来到了爆炸现场,查看了两个爆炸点冲击波移动的土方量,经过计算,发现北库库存登记册上的41吨铵锑炸药少了8吨,即实际爆炸为33号召吨。这可疑的8吨炸药哪里去了?结合自己对各种炸药性能的熟悉和了解,他提出了不同意见:爆炸是人为的破坏!县公安局局长不服气,当即跑回办公室,拿来了一本厚厚的蓝皮书,翻开书中的一段念起来:“连书上都说炸药可以自燃自爆嘛!”王百姓一看,正是自己写的《爆炸药品安全使用与管理》一书。自燃自爆是需要特殊条件的,本案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他说:“你们先去查一查那8吨炸药的去向再说吧。” 一查不要紧,犯罪嫌疑人的尾巴露出来了。原来仓库保管员梅立新长期以来监守自盗,将北库炸药私自盗买8吨,当他听说春节后物资局要分家,担心罪行暴露,便孤注一掷炸毁了炸药仓库。 在王百姓从事爆破工作的生涯中,还有一次让美国同行目瞪口呆的经历。那是1993年11月,公安部组织的中国警察排爆访问团一行11人赴美国访问。作为中国的防爆专家,王百姓以他那淳朴的河南话出现在美国加州防爆中心的讲台上。然而当中方翻译把他的第一句话“猛炸药在爆炸瞬间不能引燃汽油等可燃物”翻译出来时,立即引起了美国同行的莫名惊诧,纷纷把吃惊的目光投向了翻译。汽油是遇火就燃烧的特级易燃物,这位中国专家不可能连常识都不懂!但翻译并没有翻译错,强调王百姓的确是这么说的。 也许这只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盲点,极易燃烧的汽油谁会想到不能在猛炸药爆炸的瞬间燃烧呢?因为没想到,便想当然地走进了认识的误区。然而王百姓早在许多年前就想到了,并从多次爆炸现场勘查和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正是这一结论,使他力排众议,为“7.18”特大列车爆炸案提供了重要的侦查线索。 1987年7月18日深夜,郑州开往重庆的287次列车正行驶在河南境内。列车将要驶进孟庙车站时,10号车厢里突然有人指着一只黑色人造革挎包惊呼:“冒烟了,要爆炸!”列车长郭会有和列车员杨明闻讯跑过来,抓起滋滋冒烟的挎包就要往窗外扔,就在这一瞬间,只轰地一声巨响,爆炸发生了,熊熊大火笼罩了整个车厢。列车长杨会有和列车员杨明当场以身殉职。此刻是18日夜23时50分。这起爆炸案共造成78人伤亡,消息传出,震惊了全国。 刚刚从外地出差回到郑州的王百姓奉命冒雨赶到孟庙车站列车爆炸现场,当他站在前面两侧都已被炸得变了形、车窗玻璃破碎、从头到尾被大火熏烧得黑乎乎的车厢前,他看了看表,19日凌晨2时,距爆炸2小时10分。他走进车厢,几乎是下意识地闻了闻爆炸后还没有散尽的气味,开始在杂乱不堪的现场进行认真的勘查。在炸点附近,他发现了黑色挎包的碎片、提包背带残段和大量的碎玻璃片。接着,又在车厢顶棚被炸损的保温层中发现了提包提手、金属提手环和一个白色的塑料壶盖。从现场的物证判断,爆炸装置系一个白色塑料壶和一瓶汽油,装在一个黑色人造革挎包里,爆炸后引燃汽油烧毁了整个车厢。显而易见,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爆炸犯罪。案件性质的判定没有疑义,但在接下来认定炸药种类,决定侦查方向时,王百姓与专家们发生了冲突。专家们认为是硝铵炸药,而且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对287次列车爆炸案的刑事鉴定书上也写的是硝铵炸药。可是王百姓却在专案组邀请专家参加的案情分析会上说:“我一走进现场,就闻到一股火药与汽油的混合味儿。因此不是硝铵炸药,而是火药。” 此言一出,在座的专家和专案组领导们一片愕然。那时候王百姓刚从部队转业到公安不久,刑事科技方面论资历论名气都略逊一筹,况且有公安部权威的鉴定摆在这里,科学的结论是靠鼻子闻出来的吗?可王百姓不亢不卑地说:“鉴定没有错,但那不是爆炸的炸药,而是铁路道碴上滞留的硝铵成份被旅客走路带到车厢里的。”在座的人一听似乎也觉得有这种可能,因为采矿碴一般用的都是硝铵炸药。但仅此并不能说明爆炸案使用的就是火药,必须用证据说话。王百姓加重了语气:“硝铵炸药是猛炸药,爆速高达4000米/秒左右,不能引燃汽油。” 在场人的惊异如同6年以后在美国加州防爆中心遇到的情况一样,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怀疑这个转业军人是不是智商有问题。王百姓的看法自然遭到会议一致的否定。 专案组把情况汇报到破案指挥部,高层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做模拟实验,实验现场就选择在离案发地最近的沙河滩上。王百姓将一桶汽油和硝铵炸药、棉纱捆绑在一起,制成爆炸装置,然后引爆。然而一次,两次,三次……同样的实验做了5次,每次爆炸后现场只留下浓重的汽油味儿,却不见燃烧的迹象。而接下来的火药捆绑汽油实验,爆炸的同时便燃起熊熊大火。专家们服了,287次列车爆炸案使用的是火药。王百姓的判断改变了侦查方向,侦破的目标从生产硝铵炸药的重点地区平顶山地区转移到生产火药的重点地区周口。果然,刑侦人员从爆炸时受伤的周口项城旅客中找到了犯罪分子董学亮。287次列车特大爆炸案的成功侦破,王百姓立了大功,成为他从部队到公安的第一个杰作,同时也奠定了他公安爆破事业的道路。 1996年6月27日,王百姓正在开封出差,接到省厅三处领导的电话,要他立即返回郑州。平顶山市郏县发现一枚汽车炸弹,当地公安无法排除,请求省厅派专家支援。回到郑州,天已经黑了,那天刚好妻子也出差在外,她出差时特意把13岁的女儿王琦交给了王百姓。爸爸回来后,王琦特高兴,表扬爸爸守信用,果然晚上回家了。王百姓不忍心告诉女儿他是回来告别的,而且必须告别。多少次,他与家人告别都没有这一次心情不平静。排除汽车炸弹不同于出爆炸现场,是要把炸弹从汽车下面拆下来。而犯罪分子在制造和捆绑炸弹时已想到了对付拆除的方法,设置了拆除障碍,稍有不慎,是彻底地要与亲人告别了。女儿哭了,嘱咐爸爸一定要小心。 王百姓连夜出发,第二天凌晨2时赶到现场。炸弹捆绑在一辆停靠在郏县三郎庙公路边的桑塔纳轿车尾部,远远望去,遥控天线、捆绑的铁丝依稀可见。可是由于炸弹外面裹着报纸伪装,无法看到内部结构。最危险的是罪犯可能就在附近观察,随时可以遥控引爆。为了他人的安全,王百姓让划出了200米的警戒线,并请处里随行的同志调好焦距,远距离给他拍一组照片,如果发生意外,给后人留个资料,给领导和家人一个交待。 围观的群众自愿从家里拿来了铺床的海棉毯,让王百姓不至于趴在坚硬的地上。王百姓铺好了海棉毯,趴到了车下。周围很静,公安民警下意识地观察着人群中有没有可疑人等,紧盯着每一个人的双手。王百姓何尝不明白,如果是在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情况完全可以远距离引爆,一辆汽车的价值不足以让人去冒生命的危险。可是在中国,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一辆汽车可能就是一家人大部分的财产,为了汽车他必须去冒险。他仰躺在汽车下,仔细观察炸弹结构,分析发火原理,首先剪断了遥控天线连接线,然后慢慢解开伪装,发现有4组引爆装置。但他不能判定这8根电线有没有短路连接--就像电视里我们看到的那样,如果剪错了哪根电线,短路消除,形成回路,炸弹就会立即爆炸。他极力镇定着自己,让头脑保持绝对的清醒,以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小心翼翼地剪断了4根电线……从汽车下面出来,他浑身上下大汗淋漓。 汽车炸弹成功排除了,人们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但王百姓想到了以后还要对付同类犯罪,不同意将炸弹引爆。他把炸弹放在海棉毯上,拉到一棵泡桐树下,又趴到树后像研究一件艺术品一样对炸弹进行了分解,一点一点地破译犯罪分子阴险狡猾的伎俩。当精心制作的炸弹被王百姓分解成4节电池、4只雷管、1.5公斤硝铵炸药和一堆附用材料时,在场的人们惊叹之中不禁想到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成语,并对这位来自省公安厅的专家肃然起敬。 王百姓的人生片断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为数不多的活着的二级英模、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爆破专家,王百姓的一生,究竟处理过多少爆炸现场,排除过多少爆炸物,经历过多少危险,他自己都已经说不清了。我们只能从他的亲身经历中,切下时间的片断,来了解作为一个爆破专家的人生。 2001年7月15日,刚刚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特别节目人物专访和《新闻调查》栏目专题采访的王百姓,又来到北京中国爆破工程协会报送河南省工程技术人员档案。16日下午2点左右,他准备返回郑州,已经驱车走在长安街上了,突然手机响了。电话是公安部三局十处副处长何力打来的。何力已经通过河南省公安厅三处得知王百姓此时刚好在北京,眼下他们实际上近在咫尺。但情况紧急,何力来不及寒暄,便告诉他:陕北榆林地区发生特大爆炸,已经有80多人死亡,受伤人数更多,案件的性质还没有确定,部领导决定请他马上到公安部。王百姓听完电话,立即调转车头,来到了公安部三局。副局长鲍遂献、何力及五局和国家安全生产局的负责人正在等他,简单通报了案情,大家便直奔北京西郊机场。几分钟后,国防科工委的负责同志也赶到了,一行20多人乘专机飞往榆林军用机场。 当天下午,他们来到了位于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马坊村的爆炸现场。这是一个有500多户,2000多人的村子,爆炸中心附近的房舍已经被夷为平地,远处的房舍被炸得支离破碎,存放炸药的两个相邻的窑洞变成了两个巨大的天井。伤者已经送往医院,80多具尸体搬离现场后被摆放在离现场不远的空地上。作为爆破专家,曾经无数次目睹过各种各样的爆炸现场的王百姓看到这一切,特别是那80多具尸体,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人活着的时候,站在那里不显眼,躺下却是一大片,真让人触目惊心哪! 爆炸是16日凌晨3时25分发生的。据当地警方介绍,村民马耀贵、马世平兄弟非法在山上生产炸药。4月份以来,当地警方开展了收枪治爆专项治理。为了逃避打击,马氏兄弟把炸药从山上作坊搬运到村里,分批类存放在自家的窑洞中。爆炸发生后,当地警方和有关部门猜测是一起特大意外事故。 王百姓仔细勘查了现场,访问了马坊村的群众,并走访了当地气象部门,心中逐渐产生了一个与当地警方和有关部门截然不同的判断。当鲍遂献副局长问他你怎么看时,他说:“我认为是一起案件。1,一般情况下,硝铵炸药没有自燃成份。2,没有自燃条件:4月18日马氏兄弟将炸药从山上转移到家里,将近3个月时间,不具备积热条件;同时,堆放炸药的仓库是平房窑洞,冬暖夏凉,前后有门窗,通风较好;仓库容量较大,有一定的空间,编织袋包装放置不是绝热状态;当时气温白天最高温度36度,凌晨3时23.15度,是榆林地区气温最低时分,因此不可能遇热自燃。3, 没有自燃现象:爆炸前有村民夜里给稻田注水,没有发现堆放炸药的窑洞及其附近有起火、冒烟迹象;爆炸现场也没有发现燃烧痕迹。同时,经对爆炸现场分析,有两个爆炸点,药量分别是TNT炸药15-20吨、硝铵炸药30吨。” 鲍遂献点头同意他的看法。这就意味着,北京方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同行的专家不认为“7.16”特大爆炸是一起意外事故,而是一起人为的特大刑事案件,责任重大,必须尽快组织破案。 陕西方面对这样的判断半信半疑,提出请西安204研究所对同批类炸药再做进一步鉴定。王百姓知道,从理论上讲,在特定的条件下,硝酸铵会出现晶体,可能产生热量,不科学的堆积存放也可能产生热量,从而导致自燃自爆。可前提必须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在这起案件中,没有这个“前提”。204所的鉴定很快做出来了,结果果然是理论上的判断。 凭着一个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爆破专家的直感,面对“7.16”特大爆炸惨不忍睹的局面,王百姓不能接受这个结论。这么多人无辜地死去, 还有那么多伤者正在医院抢救,为了让死者死个明白,为了给死者家属和伤者说个明白,他坚持自己的看法。 在两种判断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鲍遂献请示公安部领导。公安部决定从全国请专家赶赴榆林会诊。同时,公安部派刑侦局局长张新锋、副局长付正华带人前来组织侦破。 专家会诊的结果,依然是两种意见。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倾向于意外事故,生产实践方面的专家坚持认为是人为案件。王百姓建议对同批炸药进行炸药威力、安全性能和有效期试验,结果证明各项性能良好,即没有雷管启爆,自燃自爆的可能性极小。 随着侦查工作的逐步展开,犯罪嫌疑人慑于法律的威严,终于投案自首。“7.16”特大爆炸案真相大白于天下:犯罪嫌疑人马宏青几年前曾在村里养鸡、采石、私制炸药,均告失败,后到延安打工。 7月15日上午回到家里,还没有来得及睡一个安稳觉,就有人上门讨债。此时的马宏青哪里有钱还账。打发走了债主,整个白天,他的心情很不好,夜里便站在自家的房顶上排遣心中的郁闷。可是看着全村家家户户都比自己过得好,他心里感到十分的不平衡,就下房回到了家里。忽然他看到了一根导火索,就想到死了算了。这时他又想起以前私制炸药时与赵世伟发生矛盾,干脆与他同归于尽。于是他找来了雷管,安上导火索来到了马耀贵存放炸药窑洞的窗前,手从窗户入进去,把雷管插进包装炸药的编织袋里,点燃了导火索。就在这一瞬间,他突然产生了逃生的念头,一溜烟跑回了家中,脱了衣服上床睡觉。几分钟后,一声巨响差点把他从床上搁下来。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为了伪装,他第一个冲到现场救人…… 作为爆破专家的王百姓已经完成了榆林之行的使命,并请当地警方给他买好了从榆林经西安返回郑州的机票。这一天是7月27日星期五,他从北京到榆林,离开家已经快半个月了。鲍遂献副局长、何力和五局的领导同志来为他送行。正在这时,王百姓的手机响了。给他打电话的是内蒙古巴颜淖尔盟五原县公安局的魏局长。他们并不认识。他是通过河南省厅查到他的手机号码慕名打来的。 他说他们县有802枚抗日战争以来遗留的炮弹,被自治区列为重大隐患之一,想请王百姓去帮助他们销毁。 排爆与出爆炸现场截然不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为了排爆,贵州省公安厅的张秀宴失去了双眼和一只手,河南省项城市公安局的蒋自亮失去了一只眼睛和双手……他们都是王百姓的同行,不久前都还在全国公安英模大会上见过面。还有辽宁大连市公安局的小梁,他还听过王百姓的课,应该算是他的学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且全国也曾发生过把炮弹当作废钢铁买到炼钢厂,最后在炼钢炉里爆炸炸死炸伤人的事件。作为爆破专家,王百姓不能无视危险。可是当他听说掩埋炮弹的地点已经随着城市的开发被大楼包围,已经离大楼近在咫尺,有可能危及更多人的生命安全的时候,他同意了。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后果,他请魏局长请求公安部领导同意。 王百姓把手机递给了鲍遂献副局长。鲍遂献接过手机,听取了魏局的汇报和请求后,又把征求的目光投向了王百姓。此时此刻,王百姓的目光已经作出了回答: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他请公安部通知河南省公安厅,言下之意已经明明白白:万一发生意外,他对组织有个交待。 即将南飞踏上归程,却又背道而驰北上内蒙。王百姓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给妻子陈金娥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暂时回不去了,他又有新的任务要去内蒙古,但他没有告诉妻子是什么任务。 迎接王百姓的三菱吉普车7月28日凌晨4时从五原出发,下午3时赶到了榆林。本来是要送他回家,现在却又要送他踏上新的征途,鲍遂献、何力以及公安部五局的领导同志和专家们紧紧地握住王百姓的手与他告别。鲍遂献嘱咐他:多多保重!并向前来接迎王百姓的五原县公安局治安科科长交待:一定要保证王百姓同志的安全。 三菱越野车掉头北上,直奔内蒙古大草原。车上,王百姓又给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张程锋打了个电话,汇报此去内蒙的任务。张程锋再三叮咛他:一定要注意安全,随时向他通报情况。这天晚上,恰逢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爆破专家王百姓》播出。王百姓也想看一看,可是走在路上,看不成了。路过一个加油站,他们停下车看了一会儿,可惜荒郊野外图像效果太差,只好继续赶路。车到包头已经是午夜,司机实在是开不动了,他们一行只好住下,第二天早上9时赶到五原县。 县公安局的魏局长和县政法委的领导正在等他。匆匆吃过过时的早饭,王百姓便来到了掩埋炮弹的现场。谁也没有想到,由于掩埋的时间太久,周围参照物的变化,挖了几个小时竟没有发现一枚炮弹。直到下午5点,才找到掩埋炮弹的确切位置。抬头一看,正在施工的高楼距炮弹竟然不到10米。一直挖到晚上9点,802枚炮弹全部挖出来了,当这些炮弹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不禁倒出了一口冷气。 当晚,800多枚炮弹由民警严密看守。第二天一大早,王百姓便来到现场给炮弹分类,按头部引信、尾部引信和单双引信共分出11类,然后一层炮弹一层土装车送往郊外销毁地点。 这是离县城七、八公里的一片空地,已经挖好4个直径两米的深坑。王百姓指挥人员把炮弹小心翼翼地排放好,然后亲自安装爆破装置。之后,又在炮弹表面埋上1米厚的土。一切布置就绪后,王百姓和县公安局精选出来的3名民警同时点燃了4组导火索。 几分钟后,随着4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硝烟升腾之中,800多枚炮弹除了几枚可能是教练弹外,全部化为乌有。土坑的周围由于爆炸巨大的冲击力坚硬如磐石。 为了不留后患,剩下的几枚哑弹,王百姓亲自动手,再次实施爆破,彻底销毁。 爆炸声响过之后,王百姓一子下成了巴颜淖尔草原家喻户晓的英雄。盟里、区里报纸、电视台的记者蜂拥而至。五原县电视台播放了销毁炮弹的实况。大功告成的王百姓也向主人提出该回家了。可是五原县公安局哪里会让他走。中午,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盛宴款待王百姓,县委书记亲自安排由公安局魏局长全程陪同,到乌兰特中旗去看一看真正的内蒙古大草原。盛情难却,王百姓只好同意了。当天下午,他们驱车100公里来到了乌兰特中旗。八月正是草原最美好的季节,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作为草原最尊贵的客人和功臣,王百姓在草原上留下了光荣的身影。 当晚,他们返回五原,没有想到的是,杭锦后旗公安局的杨局长已经恭候多时了。他们旗也有同样的炮弹需要请王百姓去帮助销毁。王百姓问数量有多少,对方的回答让他大吃了一惊:4000多枚。 这同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8月1日一大早,王百姓告别五原县的警察同行和领导,又踏上了更艰险的征途。 抵达杭锦后旗的当天,王百姓就来到了掩埋4000多枚炮弹的现场。令人吃惊的是,这里竟是闹市区,有许多民房和一家工厂就建在掩埋4000多枚炮弹的地面之上。可能是出于自我安慰的心理,这家工厂还在掩埋炮弹的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水泥。岂不知如果炮弹爆炸,这些坚硬的水泥只能是助纣为虐如虎添翼,整个城市将遭受一场空前的浩劫。 按照王百姓的意见,旗公安局组织了20多名精干人力,用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竟挖掘出各种炮弹4878枚。当数以千计年代不同各种各样的炮弹蔚为壮观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了。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么多枚炮弹就从他们脚下挖出来,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生活的城市就建在火山口上。王百姓由衷地想到,他来对了,这些炮弹如不及时处理,说不定哪一天会酿成天大的悲剧。 按照常规,运输这些炮弹需要16辆卡车。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状况,王百姓提出用4辆加长货车,由他指挥统一装车。眼看天已经快黑了,他亲自动手装车。毕竟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几十公斤重的炮弹他抱着已经很吃力。人们被他感动了,在场的旗委、旗政府、政法委、公安局的领导也纷纷动手,夜幕降临时,4000多枚炮弹装了满满4辆加长货车。当晚,运至安全的地方,由民警把守。 8月3日凌晨4时,王百姓便和旗委、旗政府领导和公安局杨局长来到销毁炮弹现场。偌大的空地上已经挖好了14个直径两米的大土坑。4000多枚炮弹依次放好后,王百姓一个个安装爆破装置,每个坑大约用炸药60公斤。之后又埋上1米厚的土。14个坑每坑一组每组两根共计28根导火索。如此庞大的场面别说在场的人闻所未闻,就是王百姓也没有遇到过。他向从公安民警中筛选出来的14位点火者示范点火,并要求他们一定要沉着冷静,万一点不着要及时向他报告。 上午9时50分,14组导火索同时点火。作为专家和指挥者,王百姓始终出现在第一线。因为有他在,点火的人心里才踏实。一组接一组地报告点火完毕,迅速撤离了现场。这时候王百姓却发现其中一个点火者由于心里紧张,双手发抖,怎么也点不着火。他大步走过去,让他迅速撤离,亲自点着了火。 巴颜淖尔草原蓝天白云之下,王百姓并不高大的身影是最后一个离开死亡地带的。几分钟后,连续14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和腾空而起的滚滚浓烟,宣告了排爆的成功。 草原为王百姓欢呼。杭锦后旗旗委书记、旗长代表全旗30万人民为他庆功的宴会上,又走来了乌兰特中旗公安局的领导,他们也是来请王百姓为他们排爆的,他们那里也有60多枚炮弹。接着,乌兰特后旗的人也来了,他们那里还有30多枚炮弹。杭锦后旗说什么也不让王百姓走,硬是让他为旗公检法司民警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才走。从乌兰特中旗到乌兰特后旗,销毁完这些炮弹已经是8月5日。内蒙古之行,王百姓为巴颜淖尔草原共排除近5000枚炮弹。 晚上7点,王百姓从包头车站一踏上包头至北京的火车便被列车员、乘警和旅客包围了。几天来,他们在中央电视台和内蒙古电视新闻里经常看到这位来自河南的爆破专家,没想到今天竟在列车上见到了真人:原来比电视里更平凡朴实。 2001年已经远离了我们,再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离我们最近的岁末年初。 我们居住的城市郑州,曾以中国两大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处感到骄傲。纵横南北的京广铁路经郑州伸向广袤的北方。人们可能还依稀记得,1994年3月24日,京广铁路大动脉安阳铁路桥5号桥墩在检修时发现一枚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投掷的航弹,直径35厘米,重250公斤。为了尽快排爆,经公安部和铁道部批准,停车40分钟。王百姓身负使命,亲自到现场指挥排除了航弹。然而事隔近10之后,2003年12月13日至18日,安阳铁路路段连续发现3枚航弹,这3枚航弹比上次体积更大,各重450公斤。王百姓奉命赶赴现场,经过认真的勘察,认定里面装的是苦酸味炸药,而且头部尾部引信完好,特别是尾部引信暴露在外面20多厘米,摇摆不定,时刻都有爆炸炸的危险。为了保证安全,王百姓制订了排爆方案,并亲自下到3米深的基坑进行排除。由于其中一枚航弹与浇灌的混凝土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排除难度非常大,他就用排爆工具一点点将弹体与混凝土分离。经过30分钟的紧张工作后,航弹终于安全分离,但还必须运到40里外的安全地点销毁。从航弹的分离、吊装、运输到安装炸药,设置雷管,组织引爆,他都亲临第一线,成功排除了危及京广铁路安全的重磅航空炸弹。 2003年12月30日9时30分,辽宁省昌图县一个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39人,伤44人。王百姓奉公安部之命,于新年第一天赶到昌图事发现场,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望而却步的勘察。根据厂房的布局、药物原料性能、加工工艺、燃烧着火痕迹、房屋倒塌方向、死伤情况等因素,很快得出结论:爆炸事故是因为混药时药物粉尘飞扬,与空气充分结合达到了爆炸极限,由不防爆的电器开关首先引起混药间粉尘爆炸,然后又引起造粒间、和仓库连锁爆炸。他的这一结论后被证实,受到了国务院和公安部的领导好评。 2004年2月23日,记者打他的手机预约采访,他接电话的时候正在新密,新密市一家妇幼保健站发生爆炸,他正带人在现场勘察...... 走过了平凡与辉煌:做人比做专家更要 认识王百姓的人都说他平易近人。其实平易近人并不是他故意做出来的,而是他的本色,就像他的朴实忠厚。如今,用朴实忠厚来褒奖一个人已经很少了,少得如果说谁朴实忠厚就像是贬意。物质与欲望的繁荣已经使人们变得贼精。而王百姓的朴实忠厚是一种已经融进了人格的品质,这品质不但没有使他变愚,反而使他自觉不自觉地拒绝了许多世俗的欲望,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投入到了事业之中。 那一天中午,星期天,记者如约来到位于郑州燕庄的河南省爆破工程协会,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年仅十三四岁的女孩。她背着一只书包,在等王百姓忙事。后来王百姓告诉记者,这个女孩叫林若玉,自称父母双亡,从小被奶奶带大,现在奶奶年纪大了,家里很穷,她考上了中学,却缴不起学费。她是从中央电视台上看到王百姓事迹的,就从辉县找来了。昨天,王百姓安排了她的吃住,准备吃过午饭就安排车送她到公共汽车站,并给了她200元。王百姓的同事后来告诉记者,这种事多了,所说的情况一时也无法查实,老王人厚道,总这样解囊相助。他被评为全国劳模奖了5000元,全给了煤炭学校的5个贫困生。当记者就这类事与王百姓谈开来,特别是谈到社会的复杂性,街头行乞的人未必都是穷人时,他说:“也许现在贫穷的标准与我们这一代人经受的贫穷不同,但总不能把求助者拒之门外。”当然,如果他好心被人涮了,也会生气的。 他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985年夏天,还在兰州部队复役的王百姓驱车途中遇到大暴雨,河水猛涨,挡住了去路。当时,兰州电机厂的一辆卡车(司机与同事)以为自己的车身高吨位重非要过河不可。王百姓未能劝阻,眼看着他们的汽车走到河中间被洪水冲走了。就在这紧要关头,王百姓亲眼看见司机拉开车门,推出了同事。卡车在波涛中翻滚了几个来回后,突然停住了,被司机推出来的人竟然气息奄奄地趴在了车顶。急情之中,王百姓从岸边停靠的汽车上找来了绳子,冒着同样会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游过去,把绳子递给了趴在车上的人。车上的人获救了,可是当人们把卡在方向盘下面的司机救出来时,他已经死了。当时的王百姓就觉得这司机死的仁义,死的壮烈。 回到兰州,王百姓面对采访他的记者再三说到那位舍己救人的好司机蒋秉炎。几天之后,蒋秉炎的妻子王秀玉来到部队,找到了王百姓,说看了报纸才知道她的丈夫是为了救同事潘某才死的。可是被救的人不但隐瞒了被救的情节,还说蒋秉炎拉着他不让他出去。报纸报道后,组织和蒋秉炎的家属多次找到潘某,让他说清当时的情况,他矢口否认被蒋秉炎推出车门的情节。王秀玉恳求王百姓能到他们单位去一趟,说明当时的情况。王百姓一听,非常生气,如果是别人,他管不了。但他不希望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洪水中救出的是一个没有良知的小人。他当即表示同王秀玉一起去见潘某。 王百姓买了礼品,来到了潘某的家。当潘某看到提着礼品来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时,不禁脱口而出:“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哪!”王百姓说:“还有司机,如果不是他把你从车里推出来,我也救不了你。你说是不是?”潘某讷讷地说:“是,是蒋秉炎把我从车里推了出来。”这时候有关部门的领导从外面走进来,他们已经听到了王百姓与潘某的对话。蒋秉炎因此被批准为烈士。 有一天,记者再次登门采访王百姓,竟然与王秀玉不期而遇。原来,在失去丈夫的十几年里,她已经与王百姓一家成为好朋友,从兰州到郑州,千里迢迢,仍然保持着亲密来往。王秀玉动情地说,这么多年来,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多亏王百姓一家给他们多方面的照顾和精神安慰。如今孩子已经上大学了...... 王百姓、陈金娥夫妇双双下厨,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王百姓拿出了3年前访问罗马尼亚时内务部长赠送给他的酒,我们共同举杯,祝好人一生平安。 好人好报是王百姓对社会的信念。至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平和,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善事的宽慰,就是最好的报偿。走过人生的平凡与辉煌,他却以为,做人比做专家更重要。因为他已经体验到了做好人是一种纯美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