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上课!中国电影
中国人对电影的看法和认识,是随着电影的放映和传播相伴而生的,但对电影的理性思考并形诸文字则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最早的电影文字是广告、消息之类的东西,中国最早的电影杂志出现在1921年,从《影戏丛报》到|《影戏杂志》,理论性的文章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到了1924年,随着《影戏学》的出版和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的创办,中国电影的理论研究已初具规模。
尤其是由汪煦昌、徐琥两人在上海创办的昌明电影函授学校不仅是当时中国授课门类最齐全的电影学校,其自编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更是传播广阔,意义深远。
电影笔记
理论是可以常青的
去年面世的一套《电影馆》丛书很让影迷们兴奋,法斯宾德、博格曼、塔尔可夫斯基……世界电影大师的谈艺录和电影理论对影迷来说,绝对是瑰宝。其实这书将近10年前就曾经在流行,那时候不少影迷花高价购买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的原版,对于影迷来说,这些大师的理论是最有力量的,十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如此。
说到电影理论,不得不提到过去20年间曾经发生过巨大影响的一本书:《电影语言的语法》。这本书的译者周传基先生不止一次表示后悔翻译了这本书,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它对新时期电影产生的影响是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的,但它后来被一些拍电影的人和看电影的人当作圣经,一看到电影首先就从语法上去考虑问题,终于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电影发展的一种阻碍。理论的力量就是如此巨大,《电影语言的语法》是那一代电影人的启蒙读本之一,而后来的《电影馆》、《电影眼》系列对新近导演,包括纪录片导演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某种意义说,新理论为新电影的发展确立了道路。
就像《电影语言的语法》影响了新时期电影一样,中国早期电影理论同样是舶来品。1924年徐卓呆编译的《影戏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电影理论著作,这本书旗帜鲜明的确立了电影独立于戏剧的艺术地位,在当时的电影界有很大的实际价值。不得不提到的还有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创办于1924年,学员众多,凭借着这本函授讲义,这个学校甚至把触角延伸到了日本、菲律宾等地。有意思的是,这本影响巨大的讲义的大部分内容连作者的名字都没有署,可以推测,这本讲义很可能同样是编译自当时的国外资料,其中的范例大都取自流行的美国电影。当然,作为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同样保持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介绍卓别林等大导演的同时,它特意强调电影要“引导社会”、“切合人生”,这种社会取向对当时的中国电影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虽说《影戏学》可以看作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虽然它在确立电影的独立地位方面不遗余力,但它的影响毕竟还是仅仅局限于电影界,而《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却在最大的学员层面产生了影响。为此后的中国电影发展树立了一个方向。理论能够对电影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但事实上,最终迫使理论作出改变的,往往是电影本身。就像《电影语言的语法》已经不能适应今日的电影一样,《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同样很快就被超越,不光是电影的发展很快就不在它所局限的范围之内,电影理论本身的发展也很快超出了这本讲义的阶段。侯曜的《影戏剧本作法》直接强调电影的戏剧因素,强调“为人生而艺术”,已经和《电影讲义》的社会取向拉开了距离,而郑心南翻译的《电影艺术》更是直接取法西方理论,给当时的电影理论界带来冲击。
在电影艺术的草创年代,树立电影艺术的独立地位和权威显然是当务之急,《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和其前后出现的早期电影理论著作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历史任务,此后的中国电影将很快迎来它的大发展时期。(涂志刚)
关键词
汪煦昌、徐琥
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的创办人,两人均为留法学生。汪煦昌曾担任“明星”摄影主任,拍摄过《玉梨魂》等电影,之后还创办了神州影片公司,以拍摄注重艺术性的严肃电影著称。徐琥曾在法国演出过电影,之后创办了震旦影片公司。
《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
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印行的中国最早的电影教材,由周剑云、陈醉云等人编撰,分为影戏概论、导演学、遍剧学、摄影学等四个部分。内容比较全面,也比较系统,以传授和普及电影基础知识为主,不做深刻细致的理论阐述。
《影戏学》
徐卓呆译编的中国最早的电影理论著作,1924年出版。“影戏”一词是当时中国江浙沪一带对电影的称呼,在广东被称作“活动影画”,当时只有在京津一带,人们才习惯使用“电影”一词。除了对电影创作的理论阐述外,本书最大的贡献是翻译了一批电影术语。
《影戏杂志》
2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电影杂志,由顾肯夫、陆洁等人创办,以介绍美国电影为主,兼及中国电影,主要撰稿人有郑正秋、周剑云等人。从1921年秋到1922年5月,该杂志一共出版了3期。
现在时
80年,学校里的电光幻影
从当年的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到今天的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的教学与研究之路已经走过了80年,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专题学术顾问、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陈山教授。
新京报:昌明电影函授学校有哪些开创性的意义?
陈山: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开创了中国“函授”授课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在职学习”(半脱产),可以集合电影业界以及想学电影人的特殊要求,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是一个崭新的办学理念。
新京报:我国电影教育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陈山:在解放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民间开办的,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就属于这一种,教师也以电影界业内人士为主;另一种是电影公司办的,像明星电影公司、联华电影公司办的影戏学校,侧重培养本公司的电影演员,不像在民间办学课程那么全面;还有一种就是国民政府官办的。解放后,主要是国家办学,设立专业的电影学校,以前在北京、杭州、西安都有电影学校。最大的是上海和北京的,后来全都合并了,就只有北京电影学院这样一所国家办学的高等电影学校。
新京报:现在北京电影学院设立的系、开设的学科与早期电影学校相比状况如何?
陈山:都是暗合的,在以前的基础上北京电影学院另设美术、管理、文学等系,这些都是根据电影发展需要增设的,基础学科是基本一样的。应该说80年前的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已经具备了正规高等电影学校的雏型。另外,北京电影学院是按照莫斯科电影学院前苏联那套专业划分很细的体系办的,不过现在看来也不尽然,早在解放前不就有像“昌明”这样分类很细的电影学校出现吗?它也应该是源头之一吧!
新京报:从以前只要交费就可入学的民办学校,到现在报考电影学院要经过的严格考试,您是如何理解时隔80年电影学校的这种巨大差异?
陈山:从求学的愿望上讲其实是相同的,就是给普通老百姓一个成名的机会,20年代的上海被称作“冒险家的乐园”,许多有才华又有冒险精神的人因此进入了电影圈,由于昌明电影函授学校是民办的在资金或者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只办了一年便“半路夭折”。现在的北京电影学院已经相当成熟了,许多综合性高校也纷纷开办了有关电影院系,其实都是怀着与80年前同样的办学热情。每年这么严格的招生考试仍丝毫没有减退莘莘学子们的报考热情,也可见电影教育的价值所在吧!(实习生 张悦)
存档
“影戏之使命”
下文选取了《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中《影戏概论》“影戏之使命”一章。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作者“电影救国”的拳拳之心。
影戏虽是民众的娱乐品,但这并不是它的目的。在国际观念没有消灭,世界大同没有实现以前,它实负有重要之使命,约而言之,有以下数端:(1)赞美一国悠久的历史;(2)表扬一国优美的文化;(3)代表一国伟大的民性;(4)宣扬一国高尚的风俗;(5)发展一国雄厚的实业;(6)介绍一国精良的工艺。
我们中国人多数惧外、媚外的心理,总以为欧美各国的人民,都是高不可攀,绝无瑕疵的,其实哪里有这么一回事,不过坏人比较少一点罢了。他们国内,劫杀窃盗,也是层出不穷,牢狱之中,何尝不充满了囚犯,难道真是国无游民、地无弃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吗?我国多数无识的人,所以崇拜他们的原故,多半是影戏宣传之力。试看欧美运来的影片,从前确也不免有暴露弱点的地方。后来经他们的政府严密审查,从事修剪,遂无一处肯把自己的短处显出来了。影戏中所有的坏人,不是墨西哥人,便是黑人和中国人,因此造成洋人鄙视中国人的心理;其实我们中国人不知自爱的固多,良好的也不少,何致野蛮、腐败、卑鄙、龌龊,像他们那样有意侮辱的扮演呢?日本人觉悟到这一点,竭力把他们的长处,摄成影片,运到欧美去映演,西洋人越发觉得日本人和中国人虽同为东亚民族,而程度之相差,竟有天壤之分。于是眼光错误,指鹿为马,遇着中国上等人,偏要认为日本人,看见日本下等人,硬要说是中国人,这真是我们的奇耻大辱!也是我们激刺最深的教训!我们如果不只羞耻为何物,不想雪耻则已;否则,请莫忘影戏宣传之能力!请认清影戏所负之使命!
链接
电影学校风潮
根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记载,20年代上海的各类影戏学校有17所之多,此后,三四十年代也曾经举办过好几所。这些影戏学校虽然规模大小不一,教学质量也有高低,但却培养了不少电影人才,胡蝶、张织云、谢晋等著名影人都出自当年的电影学校或训练班。
明星影戏学校是于1922年随着明星影片公司的创办而成立的。从该校毕业的学员中,有不少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演员,如王献斋、李萍倩、周文珠、王吉亭、梅熹、李清、袁绍梅等。
中华电影学校创办于1924年,虽然只开办1期(9个月)就宣告结束,但也培养出胡蝶、高梨痕、徐琴芳、汤杰、肖英、朱飞、林雪怀、孙敏、周空空等著名电影演员。
远东电影学校也是创办于1924年,学员中后来成为著名演员的不多,只有吴素馨、符曼丽等。
大中华影片公司演员养成所(即大中华影戏学校)同样成立于1924年,开办后8个月就宣告结束,学员王元龙、张织云、徐素娥等后来蜚声影坛。
联华电影人才养成所由联华影业公司于1931年创办于北平,培养了杨君丽(白杨)、殷秀岑、王斌、陆露明、刘莉影、施超、吕班等演员。
上海大同摄影场附设大同演员训练班,创办于1938年,只办了1期,学员徐风、蒙纳、徐天任、黄域等后来成为国华影片现代戏司的基本演员。
金星影业公司办起了戏剧电影训练班,创办于1940年6月,学员有谢晋、葛香亭、欧阳莎菲、裘萍、达旭、丁里等。
坐标系
东亚最早兴起电影业的国家日本在这一年里拍摄了875部电影,其中松竹公司拍摄了372部,而前一年这个国家还刚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地震。
洪深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在《东方杂志》上发表。
6月,为培养军事干部,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创办了一个新型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