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观点
在血与火的大时代、剑与犁的辩证中,冯远征饰演的陈独秀、李大钊,造境出可供历史选择的选项。《新青年》刊行,白话文运动,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独立,他们的思想滚雪球,最终突围。本片基本实现了陈独秀当年在《敬告青年》中的宣言:“人格中的蓬勃活力应被视为青春本身,不是年龄所起的作用,而是使个人真正自我意识的心理特质,并因此具有进步效力的自我更新力量。” 《建党伟业》对史料的取舍、剪裁,叙事的节奏、侧重恰到好处,故而线索清晰,说事论理坦荡明了。
比起《建国大业》,此次显然更用心,战争戏和一些细节的处理都力求精致,制作水准上要超出《建国》一个档次。但与此同时在剧情斟酌上显然也消耗了大量心血,留白甚多,浅尝辄止,好似一本翻页迅速的历史画册。周润发、吴彦祖、姜武,以及周迅的表演是很大的亮点。
《建党伟业》的历史跨度比《建国大业》大,所以在看前半段的时候,你要不断回忆小时候学过的历史,以便和各种人物面孔对上号。从五四运动部分开始,全片进入很稳健的节奏,有张有弛,最后一幕嘉兴游船上的场景,是本片最有情怀的段落。
作为一部献礼片,在各个领域,《建党伟业》都做到了可能情况下的最好。和《建国大业》一样,真正的价值也许再过段时间评价会更好。
北洋戏、五四戏、建党戏三段式结构并不十分泾渭分明,整体连贯性较强,节奏紧凑,故事性足,导演充分调动了多种商业类型元素来使影片精彩好看,冲天的豪情和气势更是让影片显得史诗气质十足,全方位超越《建国大业》。
媒体热议
- 《信息时报》:感动与批评同在 笑点亮点齐迸发
和前年的《建国大业》相比,影片一样阵容庞大,繁“星”点点,但是评论上却出现两种声音,喜欢该片
的记者觉得影片的场面交代、刻画到位;不喜欢的却认为其“剪辑凌乱、没有完整人物”。当然,不变的
是,片中依然明星多得让人看不过来,当然这也因为周润发、赵本山等“亮点”太抢戏…[详细]
- 《北京晨报》:发哥最到位华仔最动情
部分明星的精彩表演,让《建党伟业》多了几许亮色。最“有戏”的当数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虽然发哥
和真实的袁世凯实在不可能形似,但他出色地演绎了一个一意孤行,最终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就任总统时
貌似谦虚实则自负的言语,被日本公使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时的复杂心情,跟手下冯国璋表示不会称帝的
口是心非,以及众叛亲离后擦拭龙袍时的百感交集……周润发都演绎得很到位。可以说,袁世凯是整部电影
里刻画得最丰满的一个角色。而全片最深情的莫过于刘德华饰演的蔡锷。蔡锷与小凤仙火车站的别离戏份,
被刘德华演绎得十分煽情。一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配上两行夺眶而出的眼泪和深深地
拥抱,的确可以让人潸然泪下…[详细]
- 《新京报》:韩三平欲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电影
“我们主观上确实是想发展一种新的类型电影。什么叫类型化?枪战片、黑帮片、灾难片,这不都差不多
吗?这才叫类型化。《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两个模式非常像,我们要敢于坚持这种类型,因为这个
类型有中国特色,我估计在美国没有,因为美国没有这么厚重的历史。《建国大业》的票房达到4个多亿,
确实给了我启发,这样的电影拍好了以后,观众是愿意看的”,韩三平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详细]
- 中 新 网:108位明星出演被指娱乐性太强
由108位明星出演的电影引发外界关注,有媒体指,《建党伟业》中过多的明星盖过剧情,娱乐性太强,
淹没了电影的核心价值观。也有评论认为,主旋律电影青春偶像化,很不容易把握平衡,很可能把革命
历史人物变成言情剧角色,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感…[详细]
多面解读
- 三段式故事描绘历史长卷
【开篇】:军阀混战加剧民族危机 看周润发廖凡一文一武
【高潮】:五四运动引领体制变革 看刘烨形似毛泽东
【尾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看青年演员集中登场
- 六大历史场景最吸睛
【云南大军讨袁】:朱德初出茅庐 【张勋复辟】:宫廷气势堪比《末代皇帝》 【巴黎条约】:陈道明气场强大
【共产国际会议】:建筑恢宏会议浩大 【五四运动】:群众演员热血沸腾 【中共一大】:水上会议宛若山水画
- 曝编剧身份:32岁的穿越小说写手
韩三平说他:“小伙子就是个‘中共党史发烧友’!”
最佳观影影院大PK


搜狐娱乐电影众议院,由最专业人士联合成立评委会,引入电影节评选机制,首开业内影人参评之先河。每一部上映影片,都将受到电影众议院严苛、公正、全面的专业审评,最终所获评分将决定该片是经典片还是垃圾片。

搜狐娱乐电影众议院的常任议事委员会由10位业内人士、10位影评人、5位媒体主编组成,普通观众则由网络报名征选。
每期电影进行评分时,将会从常任议员中选择5到10位议员参与评分,普通观众则通过填写问卷进行评分,保证每期参与评分的成员里媒体主编、业内人士、影评人、普通观众所占人数比例相同。
评分为百分制,每位议员及其他观众首先要针对此片的剧情、表演、画面、宣传等方面(每期评选根据影片类型列三个选项)打出单项评分,最终平均各单项评分打出综合分数,此片的最终总评分则为所有参与评分者综合分数的平均数。


时间:
2012年8月26日
招募:
20
地点:
耀莱国际影城
时间:
2011年11月11日
招募:
20
地点:
亚贸兴汇影城
时间:
2011年9月23日
招募:
20
地点:
洪山礼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