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厦在瞬间土崩瓦解,几十米的海浪从天而降,地面裂出巨大缝隙,人们四散逃窜,小孩在纷落的砾石中大声哭泣……有一种电影类型,能够让人感受世界末日的绝望,又在绝望中体验重生的希望。
  《唐山大地震》在唐山万人首映活动中赢得的近乎满分的好评让人深思,更有观众写下“这部电影,不只是一段记录、一次震撼,更是一种感悟、一帖良药”的评语,似乎影片的看点不只在于其震撼刺激的视听特效,更在于其观影过程,能够让观众找到与自身攸关的情感出口。我们在废墟间看到人们搬起砖块盖新家,隔阂数年的母子灾后相抱,《唐山大地震》用其特有的方式消解着人们内心的焦灼感,帮助人们在现实中重新找到生活的力量。
  本期《益周刊》,关注这种独特的类型影片,探索《唐山大地震》如何在看似矛盾中用灾难抚慰人的心灵。

采访、撰文:王蕾蕾 向涛
  •   与同一时代“50后”的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冯小刚的电影似乎总带有他处世中那种特有的玩世不恭。从贺岁片一路走来,到《一声叹息》、《非诚勿扰》,属于冯小刚自己感悟和思考的烙印在冯氏电影中越来越明显,根植于市井生活的朴素情怀则将影片的真实与观众生活中的真实紧紧连结在一起。在其他导演为笑料而笑料、为悲情而悲情的时候,冯小刚用自己对历史的沉淀和对小人物生活的感悟拍出了《唐山大地震》,赢得了唐山万名观众的眼泪和真情。
      《唐山大地震》首映式上,冯小刚接受了搜狐娱乐专访。
           《唐山大地震》: 官网    专题    专访    微博
  •   《唐山大地震》从试映开始就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作为冯小刚“个人拍过的片子中最贵的,也是华谊单片投资最高的电影”,巨资投入的《唐山大地震》中所呈现的“23秒”,让无数观众为灾难发生时地断山崩、高楼倾倒和灾后尸体遍地的惨烈场景哭泣失声,甚至有年过花甲经历过真实唐山地震的老观众认为简直像“那年头的事情又在眼里过了一遍”。冯小刚将重金砸在了这些请外国团队做出的惊人特效上,但在他眼中它们却并不是电影的全部,只是体现故事真实感的辅助工具。在国外这类影片中只会让人感到恐惧刺激的特效场面在《大地震》中成了体现故事现实感真实化的重要支柱,使得这部电影与国外这类影片在特效技巧的用途上有了很大不同。但对冯小刚来说,《唐山大地震》本质上已经超越了这类影片:“这类影片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但我希望这部电影是内容大于形式。这个灾难不仅仅存在于地震发生的时间里。地震只发生了23秒,余震却持续了32年,这里的余震是指对人心的伤害。我们要拍一个故事,它真正震的不是这些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成功了。”
      正是抱持着这种从心出发而非只遵从视听的想法,《唐山大地震》接近原生态生活的独特表现方式才更显示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得整部影片即便是幸福的结局,也并没有让人觉得像《2012》和《后天》那样过度幸福到脱离真实,反而带着现实沉重的阴影,无法忘记影片中过去32年的痛苦和艰辛。
  •   冯小刚对灾民失去周围亲友的心情有极为深刻的了解:“其中一场烧纸的戏,就是地震10年以后,大街小巷都在烧纸。我们请了很多群众演员,当他们开始哭起来的时候就停不住了,而且是声泪俱下。他们跟亲人说的那些话,每一句其实都像锥子似的在扎你的心。整条巷子里一片哭声,直到拍完,那些人还蹲在地上守着那些余烬在哭诉。”这些真实的场景也让每一个观众,尤其是亲历过大地震的观众有极深的共鸣。那些流淌在影院中的眼泪,成了他们宣泄自己长时间以来积压痛苦的工具。正如一名观众所写下的评语:“这部电影,不只是一段记录、一次震撼,更是一种感悟、一帖良药。”对于
  • 更多的观众来说,《唐山大地震》所传递理解和亲情,让普通人在其中找到了与自身攸关的情感出口:“一场灾难过后,可能什么都留不下,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
      当电影的结局隔阂的母女相拥在一起时,再苦难的过去、再受煎熬的痛也被治愈了。“当我自己看到徐帆演的母亲和张静初演的女儿在32年后再相聚的时候,我自己也很感动。这是一种希望,哭过之后不是悲凉而是暖洋洋的,我不喜欢电影的结局绝望。世界上的人都喜欢圆满的事情。”冯小刚将这种感动通过影片最真实的细节在观众心里播下种子,让带有暖意的眼泪充斥了《唐山大地震》的每一场放映,让这类影片的“灾难”不再只是被英雄人物踩在脚下征服的符号,而是承载每一个过往生命的真实,那里有泪有痛苦,但也有爱与重生。
      “我希望我表现的这种亲情,能够让大家释怀。” 尽管这是冯氏电影体中第一次出现的电影题材和类型,冯小刚却以自己的方式承担了唐山地震灾民三十年的痛苦。对于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用亲情找到了所有人心中的共鸣,让愧疚的人用眼泪缓解了压抑心中的痛苦,难以将“爱”挂在嘴边的人用眼泪寻回了温暖;对于经历过地震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告慰了那些只剩下名字刻在墓碑上的死难者:你们还活在一些人心中,你们还没有被忘记。
  •   TIPS: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这类影片,一般渲染惊心动魄的灾难,以刺激观众的恐惧感,也有的表现摆脱灾难的方法,战胜或躲避灾难的智慧,或宣扬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这类影片已有很久历史,近年来由于放映技术的发展,制作数量呈现高速上升趋势。票房突出的影片如《火烧摩天楼》、《独立日》、《泰坦尼克》、《日本沉没》和《2012》等。
      但《唐山大地震》并不能简单的归于此类影片,渲染灾难的惊心动魄与刺激观众的恐惧感从来都不是这部影片的主旨与追求,23秒的灾难不过是“惊鸿一瞥”,而灾难之后32年的心灵之路,那些创伤、那些慰藉、那些重生、那些对生命的歌颂才是这部影片
  • 浓缩熬煮沉淀后双手奉上的“心灵老汤”。而我们之所以需要《唐山大地震》,也许正是因为它已跳脱出灾难片,或者说它本就不是灾难片。我们需要它是因为我们对生命、亲情的信仰。
      观点1:“谈不上喜欢,但我们必须正视一些问题,这类影片正在告诉我们要保护这个地球,也告诉了我们人在关键时刻是怎么团结的,我们要团结才能战胜困难。不过一多了也不怎么样,现在人们表现的手法中加入了太多的元素,有时让人看着觉得有点不搭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网友 内容
      “这类影片的场面往往是很有震撼力的,触目惊心,生活中不常见的,这样很容易给观众引起视觉和感官冲击,同时也会有共鸣,毕竟电影视觉效果很重要,一些平时不容易见到的场面在电影中结合特效出现。同时不同于恐怖片的是,这些场面是确实可能发生或确实发生过的,所以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感慨。此外有朋友讲到启示作用,这也是当然,比如对环境自然的保护等,这些使影片的辅助警示作用,但不大像问题所问得为什么喜欢,我想没有人会因为想好好环保而去看这类影片,因果关系实际是倒置的,即看了这类影片,才更重视环保。”——网友 糊涂
  •   点评 :在环境保护已经无法忽视的今天,这类影片让我们以更真实的方式体验到人类若自掘坟墓会有如何悲惨的下场。无论是自然的原因——冰河纪提前到来、彗星撞地球、地震、海啸,还是人为的原因——温室效应、虫灾、外星怪兽侵袭,虚拟“灾难”带给我们的视听震撼会加深我们自身对环境的敬畏与恐惧,而这种敬畏在今天人人滥用环境资源的社会里显得难能可贵。此外,我们通过电影能够寻找到日常无从寻觅的感官刺激,利用电影中人群的恐慌反而可以将我们内心的呐喊宣泄出来,从而消解我们自身的焦虑与恐惧。
      观点2:“很喜欢看这类影片,理由很简单:大制作场面惊心动魄,情节扣人心弦,震撼人心,极具欣赏价值。这类影片让你感觉到我们面临的一切困难都是小问题,在重大的灾难面前,往往能够呈现出人的尊严,勇气,真情和团结,当然,也能展现出人性的自私和其他阴暗面,这样可以更好的体察人性。看这类影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感受英雄的气概,大片里面的男子汉气概很容易让人热血沸腾。它可以唤起男人心中那种随时准备挺身而出,为了正义事业,为了国家和全人类的命运而牺牲的豪情。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也许真的有一天,当灾难真正发生,我们能够知道如何应对…”——网友 小轲
      “真实的体会到了在自然界面前人真的很渺小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影片中人性的善
  • 与恶一再被反显。在台风之夜,每个人似乎都找到了自己在影片中的写照。是英雄?是智者?不得而知。最实用的,就是每个人都学一点救灾知识,以备不时之需到是正理。”——网友 飞天小神猪
      点评 :是否把别人的生命看作自己的一样重视,是否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一个人甚至一座城市的新生,正是灾难之下人性对每个人的考验,也是看过这类影片后每个人都会愿意相信人性善良的原因。那些让我们不能不流泪的感动场景,往往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类影片中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往往承载了所有想成为英雄的人不能实现的梦想,而片中的人性则通过那些“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不断传递着最本质的善意与温暖。
  •   观点3:“喜欢这类影片,不仅是它排山倒海般的灾难情景、让人心提到嗓子眼的紧张,更是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触,跟着经历了一场也许这辈子都不可能遇到的灾难,看到人性的善和恶,看到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大无畏的精神,震撼心灵,让你反思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网友 幻想翱翔的鱼
      “去感觉一下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碰到的事物。这就是我喜欢看的原因。”——网友 bari_yu
      点评 :能够在影片中体验平常生活中很难遇到的灾难,沉溺在具有真实感的视听特效中感受人情善恶,会让人在影片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思想与生活,感叹平淡生活的安定与幸福,更爱生活。灾难可以让人更深刻地理解自身活着的意义,转换视角思考“如果遇到灾难的是我怎么办”,进而在现实生活中突破自身的困境,对生活充满新的、更深的期待。
      观点4:“这类影片在我看来就是人类社会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搞出来的刺激。那些爱幻想的人们总是想象出不同的灾难降临至人类的头上,比如火山爆发、冰山融化、外星人入侵、机器人毁灭等等不同类型的灾难,尽管最后还是突出了“人定胜天”的道理,无一不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是看罢影片,我还是久久挥不去那种叫做
  • “绝望”的悲伤情绪。这也许是人类“未雨绸缪”的一种体现,也许我们早早预习好各种有可能发生的危机,在危机来的时候会更从容一些吧,可是911的时候也还是一片绝望一片废墟,从没见过谁因为看过了某某大片而能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网友 shaqiu26
      “是否喜欢这类影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还是愿意被这类影片所左右、被它的的价值观所影响。这类影片是典型的商业片,特效和宣扬人性是最主要的两个套路,看这类影片去不看特效看什么?不看老爸拯救儿子看什么?不看美国人救全世界的人看什么?所以我们到了现在还是对着灾难特效大呼过瘾,对着老夫老妻抱在一起泪流满面,这就是好莱坞的功力。”——网友Stingray078
      点评 :“人定胜天”是这类影片一贯的宣传口号,鲜少电影会花重金展示人类在灾难面前畏缩不前、恐惧未来的精神状态,即便是悲剧的结局也一定会有人类为了生存的挣扎和自愿牺牲在其中。我们需要在面对现实生活惘然无措时看一看这类影片,因为从中我们可以找到精神支柱,找到人类面对困难也能抵死拼搏的力量。同时,我们永远不能保证这些灾难绝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所以从这类影片中得到不同危机时刻的应对措施,也是促使人们看这类影片的重要原因。
  •   姓名:吕忠洪      职务:绿野救援队队长
      经历:组织、指挥过近百次的救援行动。特别是带队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可以说是思想上的一大飞跃。曾策划过很多公益活动,如山区设立GPS救援路标、户外安全大讲堂等。
      搜狐:心理援助是灾后重建的重要部分,您认为灾后心理治愈是否可能?什么样的人最需要心理救助?一般需要多长时间的恢复期?
      吕忠洪:灾后心理治愈师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心理援助能够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就开始介入,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受灾后当人们还沉浸在顿时亲友的悲痛中的时候,如果能通过心理干预,让大家尽早展开自救互救,相信人们肯定会及早摆脱灾难的阴影,健康地走向未来的。一般20-40岁左右的人最需要心理救助。心理恢复期因人而异,一般从1个月到一年不等。
      搜狐:最近冯小刚拍摄《唐山大地震》,会掀起一轮观影风潮,什么样的观众可以去看,什么样的最好不要去看?
      吕忠洪: 建议所有的人都要去看看,再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汲取经验,懂得灾害发生时如何去自救,坦然面对灾害的发生。
  •   河南户外救援队宗旨:关爱户外、降低风险、义务服务、救死扶伤。救援队成立后在省内18个地市逐步发展了几十支救援分队。2008年救援队参加汶川救援工作,2010年受壹基金救援联盟委派,作为壹基金联合救援队成员参加玉树抗震救灾。
      搜狐:当媒体关注度下降,救援者减少,我们能以什么方式帮助他们?
      河南户外救援队:通过正确宣传和切身实践,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存在与环境,把公益当做一个事业去从事和发展,通过募捐、“壹加壹”帮扶、理性互动组织等形式给予实际援助。后期多是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搜狐:冯导希望《唐山大地震》电影中表现的亲情能够让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人释怀,您觉得一部电影真的能达到这个效果吗?何以见得。
      河南户外救援队: 一部好的作品会影响到一代人,影视更具有冲击力,而冯小刚的作品多为贴近生活,会触动已经麻木的现代人的灵魂,关注到弱势群体的存在并伸出援助之手,关注自然灾害,提高自然环保的认识。因此,我相信会给当代群体相当大的震撼和启发。
  •   姓名:蒋峻      职务:四川省山地救援队队长
      经历:参与指挥九峰山、田海子山等多次高山救援。在四川汶川地震救援中贡献突出,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嘉奖。现正指挥省内各地区救援队员积极做好洪灾预防和救援工作。
      搜狐: 谈谈您所救助的灾民现在的心理恢复状况。
      蒋峻:5.12地震期间我们救援队主要救助的是高中学生,通过2年多的联系和交流,大部分学生已经走出了地震时的阴影,现在有的已经毕业,有的还在上学。心理恢复很好。现在他们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搜狐:《唐山大地震》的放映会不会引起经历过唐山地震人的再度心理恐慌?
      蒋峻: 在全球频繁发生地质灾害的大环境下,唐山地震影片的播出,可能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我相信更多的是能够引起更多群体对自然灾害的关注。
      蒋峻: 在我看来,其实中国导演这种用记实这类影片来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的思想是非常难得的,让生活在现今高速度时代的人们认识到生命和人情的可贵,从而更加珍惜生活和身边的人。
  •   姓名:蒋怡李      职务:壹基金救援联盟总干事
      经历:2007年开发民间救援网络平台。2008年参加汶川地震救援。2009年执行过柳州水灾救援、云南姚安地震救援;参与莫拉克风灾救援和阿勒泰雪灾救援工作。2010年参加云南抗旱救灾、玉树抗震救灾、江西和云南的抗洪救灾工作。
      搜狐:也有网友说这类影片让人类感到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助,这种想法算是一种消极心理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蒋怡李:我参与过多起自然灾害的救助,感觉人们在大自然中的确比较渺小无助。然而从另一方面讲,这类影片的放映,其实也是逼迫人们关注当前与未来的生活环境,并深刻感受人性的良性一面。
  •   在美国灾难大片《2012》上映不久后,演员洪剑涛在博客中撰文指出:“我们的下一代在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希望的紧要当口,一个《2012》足以摧毁它。”要求停止放映背景设定在不久的未来灾难频发、地球濒临毁灭状态的《2012》。且不说孩子们在今天信息发达的社会是否会分不清电影和现实,只看这段文字中洪剑涛自己流露出来对《2012》宣传效果的无比信服,就能够看出这部这类影片对观众心理上的深刻影响。《2012》只是近年来国外这类影片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部,《后天》、《海云台》、《日本沉没》等片子的热映正说明了这类影片现今多国鼎力的格局。反观中国这类影片市场,在2008年《超强台风》刮过后,汶川大地震激发了导演争相拍摄地震题材,众多小成本影片相继涌现而出又随潮水而退,最终留下的不过几部《决战汶川》、《汶川
  • 168小时》和《惊天动地》。中国这类影片的斗场不仅能留下的竞争者寥寥无几,对各竞争影片本身的评价也陷入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幸而2010年出现了众人期待的《唐山大地震》。成片的唐山万人首映礼让各家媒体热血沸腾,甚至有影评人感叹“中国终于拍出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这类影片”。导演的素衣悼念与高声感谢,地震亲历者的眼泪和真情,观影者发自肺腑的热情与诚意撼动了中国电影界。这种从不温不火到全民拭目以待的蜕变,不得不说《唐山大地震》在如何让这类影片更深刻、更好看方面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
      制作质量上的保证是《唐山大地震》能够在国产这类影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然而如果要说起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亲历唐山地震的观众可能都会有感觉,那就是这部影片从每一个角色身上、每一个场景中所透露出的悲天悯人情怀。它并非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诠释救人者的伟大与光荣,也并非叙述指挥者的抉择与困难,而是让视角以最平凡的方式贴近一个最普通的家庭,贴近一个原本拥有和睦生活的母亲。它让观众们随着李元妮的痛苦而痛苦,随着她艰难的抉择而饱受心理折磨,随着方登的恨而恨,随着她无法原谅的爱而泪流满面。
      《唐山大地震》贴近每个人的生活,是观影者自己面对危难时反省自己的镜子,它让人们即使痛苦依旧要活下去,即便遍体鳞伤依旧有所期待,即使人没了、家毁了,只
  • 要有能够搬动砖块的双手,就还能够救人,还能够把新家建立起来。这就是“中国精神”——我们的民族在危难面前宣扬的不只是个人的英雄主义,更希望每个人都有坚强活下去的信念,即便隐忍几十年的伤痛,我们还是可以默默地活下去,带着家人的份、带着自己的希望活下去。《唐山大地震》通过最痛苦的历史将“中国精神”演绎了出来,但也用最痛苦的故事激起了每一个人内心无法熄灭的点点希望。
      《唐山大地震》作为中国这类影片的转折点,将小人物的生活放在了原本只属于穿军装护士服的主角们的舞台上,这些小人物不能拯救谁,但他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他们不能替谁做抉择,但他们所做的抉择决定了他们的人生。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国产这类影片能够关注到这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能够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朴素情怀,将“中国精神”传承下去。

NO.1.李连杰:壹基金启动公益创家园
NO.2.章子怡:连续四年特奥形象大使
NO.3.周迅:为环保电影《家园》宣传
NO.4.李冰冰:获UNEP国际亲善大使
NO.5.徐帆:“M计划”将办儿童画展
NO.6.黄晓明:为大熊猫“儿女”庆生
NO.7.闫妮:赴山区希望小学体验支教
NO.8.袁莉:倡导低碳生活为地球减排
NO.9.杨千嬅古天乐:儿童基金慈善跑
NO.10.郑秀文:无国界医生活动大使

 

更多请访问:搜狐明星公益频道

  • NO.1:李连杰

    近日,李连杰壹基金与仁人家园合作,启动“公益创家园”——四川省青川县竹园镇灾后重建项目。

  • NO.2:章子怡

    7月4日,章子怡作为全球特奥形象大使探访近50位智障人群,抽空和他们一起玩地滚球、篮球等团队活动。

  • NO.3:周迅

    7月5日,周迅现身世博会联合国馆为由她配音的环保影片《HOME》中文版的首映式捧场。

  • NO.4:李冰冰

    6月5日,一直对脑瘫儿童默默奉献爱心的满文军再获爱心证书重当大使,活动现场脑瘫儿童磕头拜谢。

  • NO.5:徐帆

    7月13日,《唐山大地震》发布会上,徐帆连同全体主创全部佩戴“M计划”标志物,身体力行支持“M计划”。

  • NO.6:黄晓明

    7月6日,黄晓明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参加10只世博大熊猫集体生日庆典,并给大熊猫喂吃特别的生日蛋糕。

  • NO.7:闫妮

    7月2日,闫妮担任“爱心大使”远赴陕西商南一所山区希望小学进行探访,体验支教老师。

  • NO.8:袁莉

    7月9日,袁莉做客《绿色影响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倡大家为地球减排,要低碳生活。

  • NO.9:杨千嬅古天乐

    7月7日,古天乐和杨千嬅以联合国儿童基金香港委员会大使身份,为即将举行的2010慈善跑活动作宣传。

  • NO.10:郑秀文

    7月7日,郑秀文以“2010荣誉大使”身份出席无国界医生活动,呼吁大家在七月七日捐出一日薪金。

NO.1. 撒贝宁:启动唇腭裂患儿援助(7/14)
NO.2. 陈楚生尚雯婕:内蒙古低碳行(7/12)
NO.3. 满文军:为慈善拍得梅西球衣(7/11)
NO.4. 马伊琍:艺术慈善关注自闭症(7/11)
NO.5. 姚明:爱心基金慈善之旅启程(7/10)
NO.6. 高圆圆:红十字书库公益大使(7/07)
NO.7. 朱丹:向日葵计划探望贫童(7/06)
NO.8. 王艳孔维:携子支持M计划(7/01)
                         >>>更多

NO.1. 萧亚轩:赴非洲展开关怀之旅(7/15)
NO.2. 吴建豪:为慈善走进商场换物(7/13)
NO.3. 焦恩俊:拍保护海龟环保电影(7/12)
NO.4. 廖碧儿:新书为慈善机构筹款(7/12)
NO.5. 梁咏琪:用微博呼吁爱护动物(7/11)
NO.6. 乐基儿:捧场环保概念车活动(7/10)
NO.7. 古巨基:热爱环保不用冷气(7/08)
NO.8. 陈晓东:爱心计划探访小学(7/01)
                         >>>更多

NO.1. 阿里扎:助阵快乐篮球支教行动(7/13)
NO.2. 梅西:世界杯后举行两场慈善赛(7/13)
NO.3. 加索尔:为儿童基金录公益歌曲(7/12)
NO.4. 夏奇拉:世界杯之余任公益大使(7/13)
NO.5. 麦当娜:呼吁社会关注中东儿童(7/05)
NO.6. 50Cent:纽约贫民窟探望儿童(7/05)
NO.7. 瑞切尔-贝尔森:捐赠爱心手包(7/04)
NO.8. LadyGaga:拍卖交谈机会筹善款(7/01)
                         >>>更多

1. 4年:章子怡连续担任特奥大使
2. 1800元:满文军慈善拍得球衣
3. 60公里:安雅骑行呼吁环保
4. 30万新台币:赵本山慈善行倒赔钱
5. 280口水窖:豆豆发专辑助公益
6. 1日薪金:郑秀文捐助无国界医生
7. 0元:林浩出不定价公益专辑

1. 杨澜:袁莉心系爱犬 保护动物
2. 邬君梅:带贫困高中生共游世博
3. 翁虹:和女儿一起录制公益节目
4. MIC男团:爱心向日葵计划有我
5. 黄奕:参与香港“慈善仁爱夜”
6. 傅冲:低碳生活倡行每周一素
7. 田歌:曾经的梦想是变成叶绿素
>>>更多

  • 4年:章子怡连续担任特奥大使

    章子怡作为全球特奥形象大使探访近50位智障人群,他们一起玩地滚球、篮球、乒乓球等团队活动。

  • 1800元:满文军慈善拍得球衣

    满文军助阵“世界杯巨星签名球衣慈善拍卖活动”,1800元拍得梅西签名球衣善款捐助中华慈善总会。

  • 60公里:安雅骑行呼吁环保

    “亚洲性感天后”安雅在银川参加了阿拉善生态考察骑行活动,每日骑行60公里呼吁环保。

  • 30万新台币:赵本山慈善行倒赔钱

    赵本山携弟子组成豪华阵容登陆台湾地区,演出“刘老根大舞台之笑转台湾”,倒赔钱也要做慈善。

  • 280口水窖:豆豆发专辑助公益

    童星豆豆发布了中国首张少儿公益原创歌曲专辑《饮水思源》,募得的款项用于280口“母亲水窖”的建设。

  • 1日薪金:郑秀文捐助无国界医生

    郑秀文以“2010荣誉大使身份”出席无国界医生活动,呼吁大家在七月七日捐出一日薪金给无国界医生。

  • 0元:林浩出不定价公益专辑

    抗震小英雄林浩推出自己的首张公益专辑《有你在身旁》,专辑不定价,善款捐助江西水灾区。

  • 杨澜:袁莉心系爱犬 保护动物

    “我突然想到那张照片上袁莉憔悴的站在一棵树旁,低头黯然,那一天她的小狗Coco离她而去……”

  • 邬君梅:带贫困高中生共游世博

    “这些孩子们代表都将接受‘邬君梅和朋友们爱心教育基金’的高中三年助学金!”

  • 翁虹:和女儿一起录制公益节目

    “感谢送学行动!谢谢你们让我们母女俩能够感受一回二人世界的快乐!”

  • MIC男团:爱心向日葵计划有我

    “不管怎样,都是为了向日葵爱心计划。好吧,行动起来!!”

  • 黄奕:参与香港“慈善仁爱夜”

    “前天去香港参加‘杰出演艺仁爱夜’的慈善活动,很开心。”

  • 傅冲:低碳生活倡行每周一素

    “收到朋友信息:‘温总理向全国政协递呈提案:低碳生活每周一素’。”

  • 田歌:曾经的梦想是变成叶绿素

    “你曾经的梦想是什么?我曾经的梦想——变成叶绿素。”

  办公室就像我们蜗居的另一个家。在小格子或办公桌边度过的大半青春时光,能够在一些记忆的碎片中找到:闪动的电脑屏幕,嗡嗡作响的主机,成团的废纸,不断运作的复印机,还有恒温系统内空调特有的味道。我们回过头才发觉这些毫无低碳可言的办公方式在我们的工作中占有多大的地位。
  能耗、电子废物、辐射、噪音和废气不断挑战着我们的办公环境,是时候发起办公室绿色革命了。你喜欢用铅笔头当做原料的铅笔打印机,还是能够减少室内二氧化碳量的树桩过滤器?裤袋子和拉链也能做成个性的绿植盆栽,瓦楞纸电脑包比皮质背包更便宜。或者你喜欢显示用电量的节能插头和插线板?如果你做老板,这种新颖的创意大概会为你省下不少成本。
  办公室的低碳生活,让你搞定工作中的冷漠和无聊,办公生活从此重新充满绿意、生机勃勃!
  • 铅笔头做原料的铅笔打印机。

  • 鱼缸花盆创造办公室内的绿色生态。

  • 更清晰的告诉你是否在使用的开关。

  • 像高尔夫球洞一样带垃圾桶的桌子。

  • 吃饭用的叉子和勺子做成的手机架。

  • 减少室内二氧化碳量的树桩过滤器。

  • 瓦楞纸电脑包。

  • 便于随身携带的口香糖垃圾一体盒。

  • 一按就会变脸的有趣创新节能插头。

  • 用来记录少量信息的个性液晶卡片。

  • 用旧裤兜和拉链改装成的吊篮。

  • 办公室专用闹钟提醒你需要活动了。

  • 木键盘带你走进身临其境的大自然。

  • 合理规划你有限空间的可折叠圆桌。

  • 插线板成为办公室的电源管理系统。

    微博关注《唐山大地震》

    >>进来参与讨论

    网友小调查

      《唐山大地震》能否达到抚慰震痛的效果?




    查看结果
      你觉得以下哪部电影最能安抚人心?




    查看结果
      你认为我们为什么需要这类影片?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