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电视 TV > 2012年央视春晚 > 媒体评论

春晚“熟脸、生脸”:谁替观众针砭时弊?

2011年12月28日19:22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禾刀
被称为“春晚老脸”潘长江内心不爽。
被称为“春晚老脸”,潘长江内心不爽。


  近年来的春晚,虽然节目不见有多精彩,闹台的锣鼓一年比一年敲的更响。由哈文操刀的龙年春晚,及至目前,已有潘长江等一批“熟脸”因作品难以过审,失去了重登龙年春晚舞台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一批“熟脸”的落榜,就会给一批“生脸”腾出同样多的露面良机,因为数十年的春晚,已经累积的“熟脸”实在太多。如果没有一个更为科学的甄别机制,那些守候在春晚节目遴选圈子外围的人,大都只能毫无希望地排在队伍的最尾端。

  提起春晚,观众对这种垄断性质的节目早就非议重重,不过,又难舍这份年夜饭大餐,就像北方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饺子情节。春晚发端于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兴盛于强势垄断力量的庇佑之下。与早年的春晚相比,如今的春晚节目呈现出词藻化、技巧化,即越来越注重台词的提炼,越来越注重舞台技术的表达。这当然也是作品上档次的一个方向,不过,也越来越没了早年春晚那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泥土芬芳之味。

  以相声为例,早年春晚的《五官争功》和《宇宙牌香烟》等作品,直到今天仍旧脍炙人口。可现如今,相声越来越像是一个个被强加上种种主题的“交口称赞”。演员在台上喊得口干舌燥,可观众就是觉得寡淡无味。再比如小品。由陈佩斯与朱时茂(在线看影视作品)的小品《吃面条》和《主角与配角》,黄宏与宋丹丹(在线看影视作品)的《超生游击队》等,即便今天重温仍旧令人捧腹。

  无论是相声还是小品,搞笑当然是重要参考指标,但另一个重要尺度则是作品的社会性与穿透力,这是作品赖以生存、热捧直至延续的源泉。近年来,华人黄西因说脱口秀而红透美国半边天。仔细琢磨,那些脱口秀虽不乏调侃,但更多内容则是与观众特别是美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另外还有两个典型例子,一个是以海派清口而鹊起上海滩的周立波(在线看影视作品),其作品更是以调侃时事为最。另一个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在线看影视作品),作品也常以讽刺时弊著称。这些节目之所以受人热捧,不仅因为可以给人以轻松一笑之神韵,还有替观众针砭时弊、排泄郁闷之神功。

  按理说,像春晚这样一档扛着文化旗号的娱乐节目,至于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登台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呈现一档令人难以忘怀的晚会。也并不是说所有作品都必须照着相声和小品的这根尺子量到底,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个范围更广,评价更为科学的遴选机制。当然,最好的机制还是竞争,如同过去那些旱涝保收的垄断企业,一旦砸破衣食无忧的“铁饭碗”,直面竞争生存的紧迫感,办法才会真正比问题多。

  禾刀(武汉职员)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刘冉)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