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呻吟》剧照 |
“这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演出,完全忠于莫里哀的精神,也配得上法兰西戏剧院的名号。”
——《巴黎人报》
法兰西剧院,创办于1680年,一直以来,吸引着法国最富盛名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此次来华,是法兰西剧院建院三百多年来的首次。
《无病呻吟》,剧作家莫里哀的生命绝唱。1673年2月17日,法国巴黎皇家大剧院,莫里哀忍受着结核病的折磨,坚持主演了《无病呻吟》,他的生命正是随着缓缓落下的幕布而终结。10月底,法兰西剧院将来到北京,献上这部伟大的作品。
记者连线了法兰西戏剧院行政总监缪利埃尔·马耶特,这位总监谈到了莫里哀、戏剧以及法兰西戏剧院,在她看来,《无病呻吟》是“一部永远不会衰老的作品,它的多元喜剧性和戏剧性是我们至今无法企及和不敢尝试的,这部作品是无法替代的经典中的经典。”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如何理解莫里哀和他的作品?
马耶特(以下简称马):对我来说,是他的普世精神和人文情怀。莫里哀最大的才华在于他了解人,他知道如何描写我们的弱点和缺点。他所塑造的人物是那么生动以至于很多主角们的名字甚至成为了字典里标注的缺点的代名词。这些人物形象是典型的、普世性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他成功地做到了这点,而且他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放到了舞台上去呈现,比如《无病呻吟》里有他对自己疾病的恐惧。除了《唐璜》是他与上帝的一次对话,莫里哀的其余作品都是在对人进行思考和剖析。他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记:在法兰西戏剧院的历史上共有过多少《无病呻吟》的版本,这么多年总共演出多少场?
马:我说不清楚我们一共有多少不同的导演版本,但我知道从17世纪到今天,《无病呻吟》已经演出了2250多场,是法兰西戏剧院最经常上演的莫里哀剧目之一。每年的1月15日是莫里哀的诞辰, 我们剧团所有的演员都会聚在一起,也会经常上演这部作品,表达对大师的敬意。莫里哀当年就是在演这出戏第四场的时候,倒在椅子上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把椅子也一直是我们的珍藏。
记:众所周知,这部戏有很多版本,那么,这次到中国来演的是哪个版本呢?
马:这次要演的,是最新的版本,但存在了也已经有10年了,这是一个很经典的版本,从美学角度上来说它没有加上任何的外在视角,最大程度上再现了原著的纯粹性。我们的传统是对这种大部头的经典名著一字不改,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演员的精湛表演而让观众误以为我们对文本做了一些处理,而实际上一点也没有。
记:有人说《无病呻吟》是一出让人心酸的喜剧,为什么?
马:因为它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弱点,在笑声中揭开自己的伤疤。阿尔冈是世界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这部作品到中国。阿尔冈身上的弱点是跨越国界的,任何人都可以从自己身上审视到与他的相似点。莫里哀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他把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也真实地写在了这部作品中。他曾说过一句话,“假冒死人会有什么危险吗?”扮演死人当然不会有什么危险,除非,那个扮演的人也即将死去。
记:法兰西戏剧院即将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是三百年来第一次!对此有何期待?
马:这是一次两个国家间的交流,是双方彼此了解的最好方式。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消除文化上的隔膜,还可以分享我们彼此共通的东西。我想这将是一次世界上最美丽的对话,一次通过缪斯女神之手的对话。
记:有什么话想对中国的观众说的?
马: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一种能力,一种人类可以坦然地自我嘲讽自我剖析的能力。还有分享快乐,分享我们对这个世界抱有的好奇心。我想对中国观众说,阿尔冈存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我还想对他们说,“谢谢,我们后会有期(用中文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