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梦之梦》的创作有个有趣的过程,也是在印度发生,赖声川去参加一个十天研习营(他这些年的学习都是在戏剧之外),他带了一本《西藏生死书》,完全是无意间,那本书我已经看过了,只是随手抓一本,印度的旅行非常遥远……[详细]
那年九月赖声川在法国旅行,住在城堡里面,后面有个湖,在一间面对湖的起居室当中,有个画像,通常看画都会习惯看标签,法国驻意大利大使1860~1900,有点感觉,这个人曾经是城堡的主人翁,是个外交官……[详细]
后来赖声川回台湾,他女儿在英国念书,有一天伦敦出现大车祸,他很注意,担心了一会儿。这也只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没什么。过了两个星期,在一个纽约跟华盛顿时报的浓缩报纸上,出现一个新闻,那个伦敦车祸的死亡数字有修正……[详细]
曾看过一篇文章,讲一个无法诊断的病、以致于病人死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你以为死亡都有原因,其实不然,这种病例多到可以把病名叫做“无法诊断的发烧”。看这个文章赖声川有很多感受,到底是什么让人生病……[详细]
|
|
|
|
||||||||||||||
|
||||||||||||||
“我要克服压力和紧张毕竟好久没有回到舞台,有些生疏。进剧组以后,很快就能进入到那种状态。因为我们整部戏的形式感很强,虽然那个形式是一个符号,但是那个形式给你营造出那种让你可以快速进入角色的那种氛围。包括我平时在排练之余的生活里,我也会刻意的跟我周围的朋友保持距离。因为这个角色在戏里有一种孤独感,所以我会在生活里可以的让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多一点。”…【详细】
“我也曾经坐在观众之中不停“旋转”地观看过《如梦之梦》,现在我成为了这部剧的演员,但我以前也曾经坐在台下看过这部戏。现在想起来,坐在台下欣赏,不停旋转地感觉让我至今难忘。虽说看完整部戏需要8个小时,但当你的思想真正进入到这部戏时,你根本不会觉得时间有多长。”…【详细】
“我认为最困难的是用视觉表现赖导世界观,第一不能让观众看出任何“破绽”,第二太近的距离就必须要凸显每位演员的细节特色,但配色上又不能掩盖过主角。同一角色不同的演员但服饰不能差别太大又不能完全相同。所以这一点也是我认为做这部剧最有趣的地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