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走进人民剧场之时,我的心情又想又怕,原班人马再现《红灯记》是多少走过那个年代的人的一种念想,同时三十余年又见年事已高的故人,怕破坏美好的记忆。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清唱样板戏垫场之后,观众的胃口被吊得足足的。《红灯记》的音乐响起,从此,剧场进入了掌声进行时。 不能否认许多人看《红灯记》与其说是为了听戏,不如说只是为了看看这班人。剧场里观众的年龄段让三十出头的我有了极大自信,我算绝对的小字辈。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许多人看《红灯记》是为了看钱浩梁的李玉和,果然唱着“手提红灯四下看”的李玉和一登场,观众的掌声和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经过了右半身偏瘫而痊愈的钱浩梁风采不减当年,容貌与说明书上年轻时的他无大差别,只是因病所致,行动及嗓音有些许变化。但他的真唱与李玉和式的亮相每每赢得掌声与叫好,令记者每每欲心酸落泪。袁世海86岁仍把鸠山演得惟妙惟肖,好声不断。七老八十的6位老艺术家尽管在演唱上真假结合,在动作上点到为止,观众却并不在意,毕竟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重现。38年后原人原汁原味重现是给记着他们的观众的一个极好的交代和美好回忆的延续。 小时候,我曾把样板戏误认为是在板凳上演的戏,以为《红灯记》同《宝莲灯》一样是个神话故事。即使是在昨晚一开场的数段样板戏清唱中,我也似乎只是一个“局外人”。但当李玉和提着红灯上场的一瞬间,从身旁“过来人”眼中满含的热泪,从摄影记者的灯光聚焦处,我读懂了人们心中的期待。 虽然已近七旬的钱浩梁由于体力所限只能拖着受伤的同志下场,虽然年近八旬的高玉倩在唱到高腔处只能靠当年的录音来弥补,即使86岁高龄的袁世海只能以略显缓慢的语速来完成念白,但从他们表演博得经久不息掌声的点点滴滴,我似乎看到了当年光彩照人的一群戏曲骄子。虽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他们的脸上多少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刘长瑜擦拭红灯心有所思的镜头,似乎也是对38年前那段特殊年代往事的一种追忆,“红灯”不仅是我们的传家宝,更是我们难以割舍的不老情结。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