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身着日本军旗图案的服装近日引起轩然大波。传媒、读者和网友大都把怒火烧向赵薇,有人说赵薇是“无知者无畏”;有人说“赵薇的行为其实是对爷爷的亵渎”;有人提出要为赵薇“立牌”,在牌上写“你凭什么当明星?”字样;有人要求赵薇道歉;有人还想到春节联欢晚会,说“赵薇还参加春节晚会,那么我就不会看了”;有人引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表达愤怒;有人将此事上升到“国格人格”的高度;有网友甚至要求“封杀”赵薇;连赵薇老家芜湖的家乡父老也纷纷致电报社,对赵薇的声明感到遗憾和震惊,希望她对此事不要回避,勇敢地站出来道歉认错。……
从赵薇着装事件的议论中,我又看到愤怒的火力出现偏差:人们把视线对准赵薇身上的日本军旗,却忽略了谁给她穿这种服装,又是谁把这张照片登上杂志。显然,《时装》杂志难辞其咎。你说赵薇无知,可是杂志编审难道也无知到如此程度?他们为什么麻木到愿意接受这种服装设计、还堂而皇之将照片登上杂志的地步?人们为什么不向《时装》杂志“问个不休”?哪怕对两个当事人平均“火力”也公平一些。
如此集中“火力”,我们不难发现时下传媒经常出现的传播意向偏差,这就是一味的名人取向———任何事件发生,只要有名人在场哪怕是名人的属物在场,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焦点对准名人或属物。这些传媒操作者明白,只要扯上名人就能产生传播轰动效应,至于其中的公平客观原则却统统被挤向一边。对《英雄》剧组李连杰座车撞人事件的报道是这样,对赵薇着装的批评也是如此。
我们似乎不能过多地去苛求读者,因为读者往往被传媒牵着鼻子走。
对这一着装事件,许多专家学者也卷入讨论。他们的看法值得参考。
全国最大的抗战文物收藏家樊建川指出,赵薇身穿日本军旗图案服饰拍照,并被国内杂志刊登,反映出我们的整个年轻一代对那段屈辱历史的淡漠和无知。赵薇作为一个被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这一行为极大地伤害了民族感情,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赵薇应该立即为这一行为道歉认错。相信这样做能够得到大家的原谅。对于某些网友对此事的过激语言甚至谩骂,樊建川表示反对,认为对赵薇应该采取批评帮助的态度。
《我所认识的鬼子兵》一书的作者方军的反应与樊建川截然不同。他在评价此事时重复了七八次“愤怒”这个词。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不忘自己国家曾经蒙受的屈辱,杂志社以及赵薇的这一行为是“可耻”的,他们必须给公众一个解释。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朱成山也指出,赵薇穿出这种服装是对历史的无知。这件衣服上的图案就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使用的军旗,当年日本海军正是举着这种军旗进行所谓圣战。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举着这种旗帜参拜靖国神社,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挑衅。《时装》杂志刊出这样的照片,极不严肃,也极不负责,明显违反了国内新闻出版的有关规定。
专家的观点和态度显然比一些读者要客观冷静,他们注意到《时装》杂志。但这种注意还是显得轻描淡写,因为杂志是这个着装事件的始作俑者、操作者和发表者。而且发表这道“工序”十分重要,如果仅仅是穿这种服装拍拍好玩不拿出去发表,那么就不会产生传播效果,也就不会构成“事件”。
当然,我们也可以去批评美国设计师缺乏“政治意识”,因为他们在二战中一样与日本交恶,在珍珠港战役中还被日本人狠狠地揍了一通,他居然也好了伤疤忘了痛?是不是他们向日本扔了两枚原子弹,也狠狠地干了日本两下,已经把两口鸟气出完了,现在觉得无所谓了?
可是我们不同。我们前一口气没出,如今还在受日货的压迫,又增加了另一口气。所以公众对日本侵略者尤其耿耿于怀。但这不构成我们对涉日事件不去作冷静分析的理由。
而传媒本身,关注名人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追求轰动效应而忘却传媒的责任道义,只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瞎起哄,我们可能就失去批评别人的应有资格。
现在,《时装》杂志和有关方面据说都要检查这一事件。这是一个纠偏的好消息。从这一事件中,一定会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探讨。(何龙)
进入“赵薇日本军旗装风波”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