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海鸥》剧照(资料图) |
去年,赖声川导演的《如梦之梦》令人诧异不已,超出内地戏剧守则的长度与表现方式,呈现着不拘一格却恪守情感和思考分寸创造。昨晚,《让我牵着你的手》与《海鸥》观赏兴味盎然,更加全面认识了导演的内在精神:不拘一格之中把守情之理的职责创造。
单论赖声川版《海鸥》似乎陌生而熟悉——他居然将一个发生在俄罗斯的故事迁移到中国乡村,只是谐音或者汉化契科夫剧中角色的名字,不仅如此,故事的框架几乎一样,只是背景是牵连1930年的上海。这创造依然是一个艺术人的胆大妄为的个性,但看下去我们的心绪已经不在国别而是看待人间的理性上:浮华如何在战乱年代迁延到偏狭而安宁的乡野,一群无所事事却无聊得自以为“有聊”的人们,在消费着生命,其举手投足的“优雅”和“地道”充分体现在康太太身上,那样自负且高不可攀的堕落的优雅,装腔作势间却幽怨难平的蛮横。
赖声川阐释的契科夫式“喜剧”显然不加掩饰。但无疑,契科夫精神凝聚的纯洁不谙世事的悲哀,和康丁幼稚却无视世俗逻辑的悲剧,显得那样暗动人心。
我们被触动的似乎是赖声川难以摆平的“情理”所在:他们的希望那样合理却可笑于世。理性之思和情感之氤氲是一种缠绕的艺术,高手才能把控而不单一。对于《海鸥》争议的喜剧和悲剧的互为表里的见识,在赖声川于异国他乡改变中得到恰切的体现。
喜爱《让我牵着你的手》,因其能更猛烈地体味“情理”的微妙含义。开场不久的蒙太奇般时空分割,却又是戏剧式同场瞩望交叉对话。热烈的冲动和猜忌的微妙,唯恐丧失的痛楚与爱怜有加的呵护,在时而分割、时而汇聚的舞台中复合呈现。几乎是没有间歇的对话也许让守旧观众不耐烦,却一步步将人间情感纠葛的复杂性之理表露得淋漓尽致。
爱既是浪漫之情愫,又不是全部甜言蜜语所覆盖,情感应当是酸楚交加却总要在爆发中升腾,也必定会在高峰体验中消残。没有离开浪漫的情感质地,却显然不是清浅的“让我牵着你的手”的孩童游戏。艺术情感理性的张力就在这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