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华解释自己为何"发飙" |
昨天(9月3日)下午1:30,林奕华四大名著系列舞台剧之《三国》在文化广场排练厅举办主创与媒体见面会。这个夏天征服了广州、重庆、杭州和北京观众的“三国”,把巡演的三场收官演出放在了上海——9月6日-8日在文化广场连演3场。
虽然这是林奕华近年来首部没有明星加盟的作品,但早在今年春天《贾宝玉》上海二轮演出发布会上就被他一再提及的这部戏,还是令媒体相当期待。发布会开场出现小插曲——林奕华突然“发飙”,直到1个多小时的演员阐述结束后,他的情绪才稍稍缓和,解释道:“可能有些误会,以为我今天又要对着空气说话了,所以刚才坐下来的时候情绪有点激动。对不起。”
发飙理由1
观众没有在跟戏交流
林奕华解释说,发布会开始时看到台下有人看手机,立刻触发了关于“冷漠”的敏感神经,这个情绪波动导致一个多小时的演员阐述时间里,他始终低头,不与台下交流。
林奕华说:“我是一个长期活在冷漠的环境当中的人,对于冷漠很敏感,刚才坐下来,发现不知道要说的话是对谁讲的。作为做戏剧的人,我最多的时候就是对着空气说话,很多时候,我想交流的对象并不想和我交流,所以我要常常跟自己交流。很多时候,观众坐在剧院里,可他不是在跟戏交流,也不是在跟自己交流,而是在跟他的手机交流,在跟这个空间以外的对象交流。这种感觉是非常孤独的。”
发飙理由2
我不是戏剧专业的导演
对冷漠的敏感,也令林奕华有了关于“三国”的灵感,“我们做‘三国’,不是要呈现过去,而是提问未来。这个未来就是,如果今天看到郭敬明的《小时代》,一方面批评说,这样的电影暴露了年轻人身上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样子,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也许我们自身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现实。我做这部戏,是在问年轻人,他要面对的、要创造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未来”。
这种现代的表达方式当然也引来一些考据式的评论,“会有观众说不忠于原著,这时候,我倒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一个戏剧专业的导演,我也不要当一个戏剧专业的导演。我觉得,戏剧如果不能让人思考,不能对我们的情感有帮助,这个戏就是博物馆里的东西”。
发飙理由3
年轻人未必知道什么是爱
林奕华对自己戏里的三国人物有着独特的解读:“在这个网络时代、消费的时代,没有人愿意无条件地去爱一个人,没有人愿意从内心去感受世界,大家都是用现成的东西,羡慕着别人的成功,也所以才这么痛苦,尤其是年轻人。我排这出戏,就是因为我在看原著时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原来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周瑜这些人,都可以还在我们现在的中学或大学里念着书,他们还是会有一些人生要过的。怎样给年轻人一些安慰和鼓励,尤其是爱?他们未必知道什么是爱,他们拒绝的爱往往是情感。大家都在讲理想,真正的理想是什么?各位将来或许会成为父母,这个父母的理想,就是不要让你的小孩经历‘痛’,用你的情感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
发飙理由4
网络时代已没有“老师”
尽管理想热切,但现实残酷,林奕华说:“我最感动的是前晚看到的一个老师的微博,他谈到,这个戏令他联想到生活点滴,因为这个时代再往下走,就没有老师了。我们已经失去很多东西,如果连老师都没有了,可以说,经验正式宣布死亡,年轻人不再需要从老师身上学到东西,只会通过电脑。我碰到一个才30出头的朋友,他说:‘我为什么要跟你学,你有什么好让我学的,我要的那些知识,这个网络上全都有。’于是,我们都成了自己的老师,而人的情感、经验、思考,都只是我作为一个‘古代的人’才拥有的一些感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