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盈萱在《三国》里饰演曹操 |
林奕华话剧《三国》 |
这些年,林奕华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班底,其中,不少人是从“四大名著”系列的第一部《水浒传》开始与他合作的。稳定的团队支持也让林奕华的作品有了风格的延续与品质的保障。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林奕华作品幕前幕后的参与者们,让他们来解读林奕华style的形成。
张孝全 演员
作品:《水浒传》《西游记》
2006年,不满23岁的张孝全退伍几个月后,接到了林奕华《水浒传》的邀请。在那之前,张孝全没看过什么话剧,对林奕华也不甚了解。“我不是那种常去剧场的人,但我觉得同样是表演,或许可以试试看”。
在排《水浒传》时,林奕华把演员们分成四组,每组都有两男一女,布置不同的题目,排练时间为五分钟。没有科班学过表演的张孝全几乎吓坏了,冷汗直流,他只好跟同组演员说,“你们做什么,我就配合”。跟张孝全分到一组的时一修回忆,“他那时一脸惊慌,像惊弓之鸟”。
“其实直到现在,我拍戏也会一直紧张”,张孝全说。他还记得在台北演《西游记》演到第三天的时候,他决定今晚要看着观众演,结果却立马忘记台词,只好一再重复,掩饰自己的紧张。“我妈正好那天来看戏,她完全不知道我是紧张忘词,还以为我在酝酿情绪。”
王耀庆 演员
作品:《水浒传》《西游记》等
2006年,王耀庆第一次与林奕华合作就是《水浒传》。此后他们接连合作了《西游记》、《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由于多部戏都曾在内地各大城市巡演,王耀庆也成为近年来内地观众认知度最高的“林男郎”,又通过《失恋33天》、《浮沉》等影视剧而广为人知。在王耀庆看来,林奕华是“好奇心很强,很有趣的小孩”,他也直言,这几年演林奕华的舞台剧,“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是巨大的”。王耀庆认为,林奕华的工作方式与其他舞台剧导演很不同,“与其说他是一个话剧导演,不如说是一个编舞。他很擅长用类似绘画的方式指挥演员的流动,抓住观众的眼球”。
韦以丞 演员
作品:《水浒传》《西游记》《在西厢》《三国》
台湾演员韦以丞曾参演过表演工作坊的《宝岛一村》《乱民全讲》等大戏。他与林奕华合作过三部戏,但这三部戏的创作方式“一直在变”。“《水浒传》一开始没剧本,大家分了组,每天有一个时间表,几点到几点是哪一组进排练场,大家互相之间也不知道对方在排什么。编剧陈立华每天把剧本送到不同的人手里,大家看到的都只是片段”。而《西游记》是群戏比较多,林奕华和陈立华一起编剧,到了《在西厢》时,“导演买了很多模型小人,先在模型上设计走位,然后演员才进来”。如今回想起排练过程,韦以丞觉得“还蛮有趣的,但当时还是很紧张的,因为距离演出大概只有两周时间了”。
朱宏章 演员
作品:《水浒传》《西游记》《三国》等
朱宏章对林奕华的第一印象是“健谈”,他还记得《水浒传》选角前第一次与林奕华见面时,本来约谈半个小时,结果一聊就聊到了天黑。“他想对演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的工作方式又很看重沟通和了解”。在《水浒传》中,林奕华找了九个男演员,“这九个人不管是外形,还是表演质感都完全不一样,他在选演员这方面真的很厉害”。在朱宏章看来,林奕华善用演员的进取心,“我们分组排练,都不太知道别人在干什么,第一次联排,才看到其他人在做什么。当你看到其他组已经有了很好的结果,你也会想要更努力一点”。
时一修 演员
作品:《水浒传》《西游记》《三国》等
参演过表演工作坊和相声瓦舍多部作品的时一修是台湾资深的舞台剧演员。他与林奕华的合作,同样始于《水浒传》。“当时排《水浒传》的演员,大部分都是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的上下级,感觉很像在学校排戏”。时一修认为,林奕华很喜欢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舞蹈风格也影响了他的创作。“《西游记》群戏经常是十几个人在台上,同时讲话,走位也非常复杂,那次就有编舞老师来一起工作了”。
时一修发现,林奕华喜欢极简的美学。“他对桌子、椅子这些道具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迷恋,几乎每部戏都会出现,他很喜欢一张很大的桌子上只有一个人,他对城市里的孤独很有自己的心得”。
谢盈萱 演员
作品:《水浒传》《西游记》《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贾宝玉》《三国》等
此次在《三国》中饰演“曹操”的女演员谢盈萱,是与林奕华合作最多的台湾演员之一。在谢盈萱眼里,林奕华是一个非常当代的导演,“他所有的想法都是很当代的”。
在做解构名著的作品时,林奕华也会要求演员对名著的故事和角色有较深的了解。“排《包法利夫人们》的时候,他让我们围在一起读小说读了三天,还让我们看了电影。《水浒传》没有一起读,但有很多关于角色的讨论”。谢盈萱认为,林奕华将名著里与现在有关的部分放大了,“过去也不再是轻描淡写的过去,而与当下是很有关联的”。参与了几部戏的排练,她发现,每一次都与自己最初的想象大相径庭。“我都很惊讶,《包法利夫人们》、《水浒传》最后出来的结果会是这样。当你看了剧本,对角色有一个想象,但他的导演方式绝对不会是你以为的那个样子。也因为他,我找到自己在表演上的很多可能性”。
伍宇烈 动作设计、导演
作品:《贾宝玉》《三国》
林奕华的导演风格受舞蹈影响很大,演员的调度走位也如舞蹈般精密复杂。在《贾宝玉》和《三国》中,林奕华请来香港舞蹈家伍宇烈编排演员的走位。
《贾宝玉》的“大婚”戏中,林奕华不想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安静地对话,伍宇烈就让人群一直在流动,贾宝玉与林黛玉身处其中,但触不到对方。“这些看起来很随意,但其实都是设计好的”。
正式排练前,伍宇烈给演员们做形体和体能训练。《三国》中唯一的道具网球,原本只是训练中的一个小道具。“在玩网球的过程中,你对球的掌握其实有欲望、权力、竞争的意思在里面,后来这就变成《三国》里这些女孩的身体语言”。网球在不同情境中是麦克风,是酒杯,是医生的听诊器,充满想象力。
除了场面调度,演员的许多动作也是设计好的。“比如张飞,我让她一边讲台词,一边跳杰克逊那种舞,同时还要有很爽的感觉,这个是不容易的,但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
在与林奕华的合作中,伍宇烈先听导演谈剧本、了解意图,然后设计出画面。他把剧本当成乐谱,来安排“唱到那句,要做什么动作”,“要不然那么长一场戏,还那么悲,闷死了。我们要一直让观众的眼睛在动,耳朵在听”。
黄咏诗 编剧
作品:《贾宝玉》《三国》
十多年前,在儿童剧中饰演青蛙的黄咏诗穿着青蛙戏服与工作人员陈宝愉闲聊起《红楼梦》,这怪异的一幕令陈宝愉印象深刻。2011年,林奕华筹备《贾宝玉》时,该剧制作总监陈宝愉就推荐了黄咏诗。当时,黄咏诗已是多部作品在手的编剧,她的《香港式离婚》获过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剧本奖。
从15岁起,黄咏诗每年读一遍《红楼梦》。写《贾宝玉》时,她与林奕华、何韵诗一起找出共同感兴趣的部分发展成剧本。《三国》则是另一种体验,“我和一般观众差不多,知道有这些人物、故事,但没有很深的了解,决定选择有兴趣的东西来进入”。
黄咏诗研究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和电视剧《三国》对人物塑造的差别,最后与导演选取12个故事作为剧本主干。她将林奕华形容为“魔术师”,“他不会改我的剧本,但会把剧本变得不一样”。这次的《三国》,黄咏诗最钟爱的是汉献帝的一段戏,“我没想到被他导出来那么有力量”。
陈建骐 配乐
作品:《水浒传》《西游记》《三国》等
台湾音乐人陈建骐曾为陈绮贞、杨乃文、陈珊妮、莫文蔚、梁静茹、光良等任歌曲和演唱会的制作人,其实他最早就是为舞台剧做配乐入的行。
2005年至今,陈建骐参与了林奕华约十部舞台剧的音乐创作,林奕华惊叹:“每次陈建骐只是来看排练,回家就把音乐做出来了”。陈建骐喜欢与林奕华合作,也是因为导演给予他自由的想象空间,“我会在排练中寻找我自己对戏的解读,我不太喜欢导演告诉我说这段要怎样。我们会沟通,但不是针对戏本身。比如排完戏去吃夜宵,聊最近看的电影,听的音乐”。
此次《三国》,陈建骐为之写了两首歌:主题曲《最后》和以曹操《短歌行》谱曲的插曲。《最后》是林奕华先写出歌词,陈建骐根据词的感受,“想象出画面,决定音乐的色彩”。“我的配乐不是完全饱满的,而是让观众想象到剧情之外的东西。放在戏里很合适,即便抽出来,也是独立的一首歌”。
郭家赐 形象设计
作品:《在西厢》《水浒传》《西游记》《三国》等
郭家赐是林奕华舞台剧的御用形象设计,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合作。二人都喜欢简约低调但有细节的时装,并通过不同颜色来表达人物个性,“我通常不会用很多颜色,但一定会有一两个亮色,比如《在西厢》里刘若英的红风衣,她就是焦点”。
《三国》中,13位女学生穿着校服款式的衬衫和短裙,高矮不一的女演员站成一排时,裙子的高度却是相同的,形成一条整齐漂亮的直线。三位男老师中一个系领结,两个打领带,西装颜色有深灰、浅灰和深蓝,“他们分开的时候看,各有特点,站在一起,整体又很和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