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剧照 |
8月31日23时,林奕华新剧《三国》第三场在北京演完谢幕。一位演员激动地说:“感谢大家在台下坐着支持我们,让我们在初秋的凉意中感觉到一丝温暖。”两天前,在北京的首场演出遭遇四分之一观众退场之后,演员们再说这话,绝不是一句普通的客套,而是由衷的感谢。台湾导演林奕华一向备受戏剧观众喜欢,新作《三国》在北京一共演出4场,却遭遇了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评论,这在近年来还是比较少见的一次。
辛苦了!退步了!
《三国》沿袭了林奕华以往众多作品的路数——以经典为外壳,解构现代生活、现代人。剧中对“桃园结义”、“借东风”、“衣带诏”、“三顾茅庐”等经典故事进行现代解读,以现代人的视角判断古代人,进而反馈关注现代人自身。全剧信息量巨大,有时会让人感觉如果不是非常了解三国故事会跟不上演出节奏,也就更难做进一步地判断。观众安先生就感叹说,应该在来看演出前再通读一遍《三国演义》。
与以往相似,备受文艺青年推崇的林奕华得到了很多掌声,还有人是专门从外地赶到北京看戏。有人说,看完这部戏久久不能平静,剧中没有朋友的周瑜,被人人防范的诸葛亮,最最凄凉的司马懿,会让人觉得莫名忧伤和流泪。有人则向林奕华道一声“辛苦了”,认为这部戏为观众打开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可以让走得太快的都市人,静下来梳理自己的灵魂,审视自己的曾经。
但也有许多观众坦言不喜欢该剧,不客气地说:“林奕华,退步了!以前那种被一句话刺中而哭出来的情景没有出现。”一位电台主持人在微博上明确表示,自己就是离场的观众之一,没离场的那段时间也睡着了。她说:“导演不应该抱怨这一点,北京的观众已经很会看戏了。他的戏不是不够原汁原味,实验话剧也有很多非常棒的。我觉得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形式大于内容。”
心太急?戏太长?
在首演现场看到有大约四分之一观众提前退场后,谢幕时的林奕华和演员都流下了眼泪。林奕华自责地说:“当我看着观众不断离开时,虽然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但我还是会把他们的离场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就是我没有把想讲的话讲清楚,没有让每个观众都可以在剧里找到自己。” 观众杨帆从台上的戏想到台下离场的观众:都市人太着急了。台上演着的,学生等不及“三顾茅庐”这种事,只是着急地想学到谋略,没有,就对老师吼;台下看着的,等不及被打动,着急地想一眼看到答案,没有,转身就走。 有些人则走得有些无奈。《三国》整场演出近三个半小时,晚场演出结束后已经是23时。大概在演出接近三个小时的时候,观众李小姐就开始频频打开手机看时间,她在担心自己还能否赶上回家的末班地铁。在网上也有很多观众安慰林奕华说,离场的观众中有不少人都是因为要急着去赶地铁才无奈离开的。观众刘笑言就呼吁,演出应该提前到晚上六点半开始,这样大家就不用急着赶地铁了。面对大家的安慰,林奕华有些无奈地说:“(我)做了一个梦,地铁因为戏剧观众,修订最后班车开出时间。”
成熟了?无礼了?
对于《三国》此次遭遇“观众提前离场”的尴尬,观众们在网上也分为两派。有人认为,离场说明北京的观众成熟了,不再盲目追捧名家。但也有许多力挺林奕华的观众认为,退场的观众太过无礼,不仅是对戏剧的不尊重,也是对同场观众的不尊重。
当看到微博上有很多人在为自己打抱不平时,冷静下来的林奕华回忆起了6年前,他的作品《包法利夫人们》在北京首演时也曾遭遇观众提前退场,但随后几场演出观众越来越多。事实上,《三国》从第二场开始,提前退场的观众已经见少;第三场演出结束时,一眼望去观众席上很难发现有空座,演出过程中观众也经常会对演员的精彩表演、剧中的精彩片段报以热烈掌声,谢幕时都鲜有观众退场。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