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音文化

福建首部原创大型歌剧《土楼》 成功献演歌剧节

2011年11月08日17:07
来源:东南快报

  “青青葛藤遍地生,坚韧不拔根连根……” 一座一比一建造的雄伟恢宏的土楼耸立在舞台上,剧中讲述的客家人互助友爱、生离死别的故事感动了一千多位观众,现场掌声雷动。

  上周末,福建首部原创大型歌剧《土楼》在福建大剧院连续献映两场。此次歌剧节在福州举行,冠以“首届”“中国”的歌剧节开幕式上演出的歌剧《土楼》因此备受瞩目,为何开幕式选择《土楼》?

  《土楼》的演员大部分是福建本土的,之前从来没有演过戏,为演出他们每天排练十几个小时,每个人都吃了很多苦。最终在首届歌剧节这个舞台上,福建的演员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向众多歌剧节的观众展现了出色的表演水平。

  导演是12次文华奖获得者陈薪伊;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指挥;编剧吴苏宁为国家一级词作家;现任中国舞台美术协会布景技术部主任的张庆山出任舞美设计;著名作曲家莫凡出任音乐创作;曾参与《图兰朵》等名剧创作的吴雪润出任服装设计……

  福建省歌舞剧院院长张树平自豪地说:“《土楼》历时五年,耗资700万元打造,集结了国内顶级创作团队。”

  《土楼》是福建首部原创大型歌剧,为了打造它,整个剧组的人都全力以赴。导演陈薪伊说,《土楼》的演员大部分是福建本土的,之前从来没有演过戏,为演出他们每天排练十几个小时,“演石柱的小演员周龙杰有点重,剧中男一号孙砾背得很吃力。有人说要不换个瘦的小演员,我想他已经排练了那么久,不能因为体重就把他刷下来。过了几天,周龙杰忽然跑来对我说:‘导演奶奶,我正在减肥,已经减了两斤了。’”

  为保证《土楼》能顺利排练,此前福建大剧院也是破天荒“第一次”整整一个月没有安排演出,光是租场的演出就推掉了五六台,保证排练不受任何干扰。从事舞台剧创作近60年的陈薪伊说:“这是我第一次有这么长的时间来排一部大戏。”

  本报记者见到剧中男一号孙砾时,他正边啃面包边做《土楼》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孙砾说:“福建第一次排这么大的戏,我要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做。”

  中国第一女指挥很激动

  郑小瑛:我是永定人

  指挥席上的郑小瑛永远光芒四射,用她手上的指挥棒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客家音乐与西洋歌剧结合的魔力。“这一次,我是义不容辞。”82岁的郑小瑛有些激动,她说自己是永定人,“我站在这里有非常特殊的感觉,我无法想象福建能创作关于土楼的歌剧。我读到这个剧本时非常感动,想不到可以这样写土楼的故事。参加排练的这段日子,所有土楼的故事在我心里都活过来了,演员们的表演让我非常震撼。”

  1916年,郑小瑛的父亲成为第一批从永定大山里走出的客家子弟,公费留学美国。“我小时候父亲不断叮嘱我:‘你是永定人。’所以,13年前,回到福建组建爱乐乐团,推出的第一个大型作品就是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它用交响乐、山歌独唱、树叶独奏和大合唱等音乐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客家人的艰辛历程。”

  11年间,郑小瑛曾经带着《土楼回响》先后到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演出上百场。“每回听到观众评价说这音乐好听,我特想上前告诉对方,因为我就是客家人。现在,在大型歌剧《土楼》中出任指挥,能为代表永定的《土楼》出点力,真的是我的荣幸。”

  郑小瑛说:“我一直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应该有更多的使命。我非常希望歌剧《土楼》能让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土楼文化。”

  陈薪伊 用歌剧打捞中华美德

  正式演出前,《土楼》导演陈薪伊仍然在和演员一起抓紧时间彩排,这位中国戏剧界的“金牌导演”从事舞台剧创作已经近60年,曾执导过话剧、京剧、歌剧、儿童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近100部大戏,12次获得文华奖,代表作有《梅兰芳》《贞观盛事》《商鞅》《原野》等。

  在《土楼》剧组,陈薪伊的认真和严格是出了名的,即使离演出只有几十个小时,她依然精益求精。“《土楼》今年8月的首演很成功,现在主要是磨合表演和音乐的关系,让人物刻画、演员的表情动作等更加符合歌剧艺术的要求。”

  《土楼》中有几个场景,孩子被土匪绑票,众乡亲慷慨解囊凑赎金。陈薪伊说:“客家人世世代代聚居在土楼,互相关爱,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是他们的习惯思维,也是他们下意识的举动。土楼文化不是我们杜撰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客家人有自己的生存哲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年,一些中华美德像沉船一样沉到了海底,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歌剧等艺术形式把它打捞上来。”

  所有看过《土楼》的观众,一定会被舞台上那座气势恢宏的土楼深深震撼,这座一比一建造的土楼也是记者看过的几百场演出中,最壮观的布景。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张庆山介绍说,土楼有10.5米高,外直径22米,共有三层,光是道具就花费了120万元。陈薪伊自豪地说:“我们的土楼是可以旋转的,观众一定会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陈薪伊表示,创作《土楼》时,她曾经到永定采风,“我见到土楼后,就决定要把它搬到舞台上,而且它必须是运动的,可以开合,有自己的‘表情’。”陈薪伊说,观众一进场看到的土楼是雄伟高耸的,“祭祖时,打开的土楼充满庄严;剧中人物生离死别时,半个土楼用巷道来表达人物纠结悲痛的心情;土楼中的水井,表达了阿山阿水们背井离乡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喝到井里的水,才算真正回家了。”

  看过《土楼》的观众也许会奇怪,舞台上的土楼居然有阳台,这也是陈薪伊特别设计的。“有一次采风,我看到了土楼的阳台,把它搬到了舞台上,阳台有一种期盼感,能很好地表达主人公的思念。”

  在乐池和观众席之间,一座桥连接着土楼和外面的世界,陈薪伊说:“桥头是让人百思不解的地方,客家人在这里迎接亲人回家,也在这里送别亲人,充满了诗意。”

  在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中,陈薪伊用多种手法来表现主题。在师傅和阿山漂泊他乡的那段,陈薪伊用投影来表现人物在大海中的挣扎和土楼人的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布景、服装、灯光等等都是为歌剧服务的,我尝试用不同的视角,来让整部歌剧更丰满。”

  三个人歌剧发展的新方向

  陈薪伊说,有很多国家,比如澳大利亚,他们的歌剧院只有三个人,“一个经理,一个舞台监督,一个艺术总监。当他们要制作歌剧时,会有全国各地优秀的歌剧人才会集,制作出精美的歌剧。这是歌剧发展的新方向,我们现在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陈薪伊表示,在歌剧《土楼》的创作过程中,福建省歌舞剧院院长张树平对艺术家的尊重让她非常感动,“每次我到福州,张院长一定到门口接我,不管多晚,他都一定陪我吃一顿饭。创作歌剧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土楼》的成功和张院长的人气有关。”

  女主演王庆爽 要留在福州学习

  本报记者对王庆爽的采访,是在她化妆时进行的,这几天,王庆爽和整个《土楼》剧组,都在为首届中国歌剧节忙碌。王庆爽问化妆师:“刚才我排练时,你哭了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王庆爽说:“我们排练时常常会问工作人员、小演员家长的意见,这是一部很有气场的戏,我们在排练的时候就知道它一定能成功。”

  《土楼》的女一号、来自总政歌舞团的王庆爽是山东人,她在排练的过程中排一场哭一场。作为山东姑娘,如何演绎客家母亲?王庆爽说:“全世界的母爱都是共通的,我只要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就好。”

  王庆爽说,整个《土楼》的排练过程,就是不断修改、不断磨合的过程。此次首届中国歌剧节,将有歌剧剧目展演评比、讲座、论坛、展览、下基层演出等,“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王庆爽说,她本来计划6日晚上演出结束,7日离开福州,“后来知道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红河谷》8日晚上演出,我专门推迟到9日走,准备留下来看。”

  王庆爽到过全国各地演出,她认为福州的观众正在慢慢培养看歌剧的习惯。“怎么欣赏歌剧,什么地方该鼓掌,福州观众已经越来越进步。”歌剧一向被认为是高雅艺术,有的人一说到歌剧就担心自己看不懂,王庆爽说:“只要你进了剧院,你就会发现原来歌剧那么好看。有段时间电影不是也没有人看吗?你看现在电影多火,我相信歌剧有一天也会像电影一样,让更多的人喜欢。”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