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狮吼》剧照 |
上周,“西子红妆映浦江——杭州越剧院上海行三部曲”中的“喜剧浪漫板块”在逸夫舞台落幕,《新狮吼记》《一缕麻》《西园记》《唐寅与秋香》四出戏的观众反响良好。
似这般诙谐的玩笑戏在上海市场并不多见。相关研讨会上,专家讨论激烈,褒贬不一,有的说过了,有的又说不及。戏曲娱乐化,究竟该瞄准什么方向?
网络潮语,贴近社会
小剧场话剧演出中,网络用语频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类似“神马都是浮云”之类的网络时髦语言在越剧中出现,还是让不少年轻人产生共鸣。 《唐寅与秋香》一出中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可谓见缝插针、面面俱“到”。唐伯虎出场吟诗,华府众丫环念起“帅呆了”“真雷人”;春香暗恋唐伯虎,对旧情人说“不要迷恋姐,姐只是个传说”;丫环谈起心中的白马王子,更是说出了“有房有权有票子”,房子还要“五万块一平米的”;《新狮吼记》里,干脆将张柏芝在电影《河东狮吼》中经典台词搬上了舞台。
《唐寅与秋香》的编剧翁思再笑着说:“这也算是对戏曲娱乐化的一种有益尝试。穿上古装,唱念程式,不代表理念也必须是旧的。我不求所有观众能接受,年轻人能来看能笑笑,就算成功。”但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原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不太赞同类似的插科打诨:“这种情况可以存在,但我个人不喜欢。借助网络语言,倒反而是显示出自己的喜剧力量很弱。 ”
喜剧不该受歧视
在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看来:“喜剧是受歧视的。现在所有的评奖导向都是正剧大剧,许多地方戏甚至以抹杀自己原有的市井特色来适应评奖机制。其实老百姓才不会管你是不是精品工程,他们就是更爱看喜剧,可惜现在好看的喜剧戏曲太少了。 ”
受正剧为上的观念影响,很多喜剧在“喜”上放不开手脚。孙惠柱认为,从悲剧改编而来的《一缕麻》,出发点很好,却还是受缚在对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讨论中,最后却未能给出有力的结果,显得有些多余。尤伯鑫认为,《西园记》上半场演得太正,场子很冷;《唐寅与秋香》别出心裁将评弹入唱腔,却做得太过明显。 “越剧演员来演喜剧,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前毕春芳是在小生中演喜剧最多的,她在唱腔和表演上的经验都值得今人借鉴。 ”
剧种的差异值得珍视
提起娱乐化,许多戏剧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低俗。对此,翁思再并不担心:“每个剧种的特点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剧种可以包罗天下所有题材。越剧历来贴近市民生活,描写家庭伦理儿女情长。如果你认为越剧也能演历史戏,能演政治戏,那你就错了。 ”
据翁思再介绍,“越剧的女子化就是它一条独特的道路。每个剧种都应该看到自己的艺术与历史局限性。现在,戏曲界流行串秧子,剧种之间越来越像,如果继续这样同化下去,只会加速剧种的消亡。戏曲不能只为评奖、只为人文服务,市场的呼声证明观众爱看越剧喜剧,那就让越剧轻松点,通俗点,观众爱看,戏才能留下来”。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表示,此次喜剧版块四个戏总投入未超百万,却已经赢了票房和一定的口碑,已是对杭越戏曲娱乐化道路的初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