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以废墟式的舞台与“狂人”式的表演博得很多观众的好评。李晏 摄 |
12个国家和地区、57部风格各异的作品。为期20天的第四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前晚终于闭幕。本报第100期观剧组织了百名读者在青戏节期间参与了11部戏的观剧活动,最终李建军导演、改编自鲁迅小说的《狂人日记》以新颖的舞台形式、深刻的阐述获得87分总分,名次位列榜首,成为11部戏中分数最高的作品。艺术总监孟京辉表示,今年青戏节的国际阵容和多样性风格较前三届有了很大的进步,国际化也越来越显著。而观众点评里也表示,青戏节让观众看到了多种多样的戏剧风貌,希望一届比一届更好。
观众“喜新厌旧”
作为年轻戏剧人展示自我的平台,青戏节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本报此次百人观剧,连日来就收到读者踊跃报名。而且80%以上的读者都表示对严谨和实验先锋的舞台剧感兴趣。从观剧报告看,此次11部作品中,中规中矩的作品并未受到观众的青睐,比如导演赵淼的《九种时刻》,虽然作为肢体剧较过去有所深入和提高,但一如既往的表现形式观众得分并不算高。
反观新颖且独具个人色彩的作品却博得欢迎。比如李建军的《狂人日记》、裴魁山的《暴虐伯爵》,虽然分别改编自鲁迅与法国著名剧作家阿尔托的经典作品,但导演以新颖的形式和深入内心的人性挖掘,让观众产生了极大共鸣。此外,国外戏剧方面,荷兰艺术家带来的《小鹿斑比》以及法国剧目《红伶秀》等都因为独特的创意分数也很高。
创作“突破传统”
今年青戏节一共57部作品参加,本报100期观剧只选择了11部作品,因此对青戏节全貌的了解只能算是凤毛麟角。不过观剧报告中显示,多元化特色的新人新作正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崭露头角。如导演李凝的《冰冻期/卫星》虽然在观剧中得分不高,但导演纯粹的创作理念还是打动了很多观众。
此外,未参与到观剧活动的新人新作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亮点。比如导演储志勇的《鲸鱼》,利用多媒体和声音技术呈现一部讲述自由的说唱音乐剧,被很多观众誉为“最具青戏节气质”的作品。而导演黄盈的《黄粱一梦》,以戏剧戏曲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一个亦古亦今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些在创作上颇有突破的作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戏外
孟京辉编“新锐档案”
在青戏节谢幕当天,青戏节艺术总监孟京辉偕同青戏节组委会发布了新书《新锐戏剧档案》,这是孟京辉继《先锋戏剧档案》后,编纂的第二部剧本集。书中收录了青年导演赵淼、邵泽辉、裴魁山、李建军等人十年来的作品,以及论文等。
孟京辉表示,十年过后,新一代戏剧创作人还是以导演为主,他希望这样一本书对于总结当代实验戏剧,以及戏剧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提供一个可行的注脚。并希望青戏节能够脱颖而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导演。
成绩单
新京报观剧第100期
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观剧时间:9月13日——9月25日
观剧地点:蜂巢剧场、国家大剧院、九个剧场等
国内篇
1《狂人日记》 导演:李建军 87分
观众点评:经典小说加现代元素,使剧本在面对青年观众时,既起到了启迪蒙昧又疗救愚顽的意义。(岳文岚)
2《九种时刻》 导演:赵淼 80分
观众点评:与赵淼已成套路的作品相比,呈现出了某些不同的气质。但某些片断衔接不精致,需改进。(无名)
3《屋里的大象》 导演:毛尔南 78分
观众点评:山寨孟京辉有五分像,露了小剧场商业剧小品化的马脚,藏起来还能再加分。(小安)
4.《暴虐伯爵》 导演:裴魁山 76分
观众点评:故事把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给我们做了一次很残酷但是很有作用的心理SPA。(杨磊)
5.《冰冻期/卫星》 导演:李凝 70分
观众点评:导演自导自演,身体力行值得钦佩。该剧思想纯粹,能打动人,只是技术上粗糙。(李腾飞)
6.《愤怒的街头》 导演:李耀林 60分
观众点评:剧情不够吸引人。生命是个大主题,但我并没有感受到生命主题在编剧心里的投射。(曹嘉馨)
7.《斗地主》 导演:昆火 57分
观众点评:观众上牌桌有游戏感。但内容水,都是网络段子短信笑话耳熟的哏。 (无名)
国外篇
8.《小鹿斑比》(荷兰) 85分
观众点评: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节奏控制很好,充满奇思妙想。(王硕)
9.《红伶秀》(法国) 80分
观众点评:这不算戏吧,准确的说是用一些喜剧元素装点的独唱会,好在观众也看的轻松。(夏夏)
10.《一扇或开或关的门》(法国) 75分
观众点评:此剧目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认真揣摩了编剧者创作时的内心想法。(余立平)
11.《沉默之王》(日本) 65分
观众点评:戏不好看,有一种老派话剧的尘土气,这样的戏还在演,得说人家日本体制够包容。(十一)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