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人物专访

专访京剧院院长李恩杰:“我们不为人才发愁”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张成
2011年08月31日10:43

  他们渴望看到新一代的京剧领军人物,更渴望跟青年京剧演员一起成长。给他们一个疯狂的理由,他们会还你一颗为京剧而跳动的心!

《状元媒》
《状元媒》


  常言道,艺无止境,作为国粹的京剧更是如此。京剧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业。培养青年演员也不是一下子的事情,而是关乎京剧传承全局的大事。“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做的就是抛砖引玉的工作,旨在通过这样一场梨园盛会引起全社会对青年京剧演员的关注。本报记者就此对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进行了采访。

  记者:都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咱们这次擂台邀请赛也旨在培养发掘青年演员,那您觉得梨园行出个角儿到底有多难?

  李恩杰:要想成角儿,总的来说必须有这么几点,首先是天赋,其次是热爱,再就是好的师承,最后就是咱们今天聊的重点,平台。我们办这次擂台赛也重在为青年演员提供这么一个平台,让青年演员来挑大梁。

  记者:不管是对青年演员,还是对戏迷票友来说,这次擂台赛都是梨园的一个盛会。在此之后,北京京剧院有什么后续活动来延续这次盛会的成功?

  李恩杰:一个演员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台,有一次机会。只有整个社会都关注,才会有好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跟演员的成长一样,不是一两天能成的,就像演员也不是“一下子”、“一阵子”就起来的,这是一辈子的事。当然,京剧演员的成长也不是一个人靠自己能完全支撑的,需要有人推一把。剧院的人才成长是个战略问题,甚至关乎京剧能不能薪火相传延续的大局。举办这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下子”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提高这个活动的关注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延续,能让这类的活动多起来,这就成为“一阵子”的事情,进而推动演员的成长,完成“一辈子”的任务。此次擂台赛分为两部分,院内的和全国的。我们以院内的作为基础,院内的擂台赛肯定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擂台赛是每年都搞,还是隔一年一搞,这得看专家、观众、演员等各方面的反响。我们计划,明年跟梅兰芳大剧院策划“每周一星”的活动,每个星期固定一天,留给青年演员登台亮相。像我们的“唱响之旅”巡演,就采取的4+1的模式,即以主要演员带新演员,主要演员每演四场,青年演员就要演一场。其实,除了此次邀请赛,我们一直是从立体的角度全方位扶持青年演员的。

  记者:擂台赛评分标准是什么样的?

  李恩杰:打分有专家评委,每场专家评委人数安排10人,特殊情况不少于9人,专家评委根据组委会制订的评分表,按照自然条件、基本功、人物刻画、表演技巧、综合能力、艺术潜质和演出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去掉两个最高分,去掉两个最低分,中间分数的平均分为当天参赛演员的专家评委分数。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固定的观众评委打分。另外,现场还会随机抽取50名现场观众参与评分,现场观众评分根据组委会制定的评分表,对参赛演员按照综合印象、演出效果、艺术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去掉10个最高分,去掉10个最低分,中间分数的平均分为当天参赛演员的现场观众分数。请现场观众打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观众从喜欢或不喜欢的角度打分。观众看戏就是从情感的角度看。现在看来,演员越来越有实力,现在得100分的就很多。演员得重视和观众的沟通,你得让观众喜欢。观众喜欢你,自然分就高了。

  记者:此次擂台赛有很多温暖的亮点,如主要演员不但发扬过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甚至甘愿为青年演员当绿叶,做陪衬,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李恩杰:老演员、名家带青年演员是梨园行的传统。我们的老艺术家们把这个光荣传统给继承下来了。从此次邀请赛的角度看,这可以扩展整个社会对比赛的关注和支持。到练功房里看看就知道,气氛很火热,让人感觉很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上只有我们,没有观众,就没办法继续。老艺术家们都深知这个道理,甘为后辈的阶梯,借用自身的影响力,为他们赢得人气。换句话说,这其实也是支持京剧,再扩大说,民族文化的延续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此次擂台赛人气很旺,全国各地的观众,哪儿的都有,要么坐火车、要么坐飞机来看戏,我们京剧院也很感动。今年两轮比赛下来,我们好多演员明显成长了。如老生杜喆,青衣丁晓君、张馨月、窦晓璇等,观众都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成长。我们的花脸相对来说算是弱的行当,但是李小培演得让人很振奋。由此看来,可能好苗子不只是这37个,可能是137个,全国各地的,还包括没有参加比赛的。

  记者:众所周知,京剧是国粹,同时还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邀请赛,周利的《绿衣女侠》从文化意义上看,其实还具有“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李恩杰:两轮比赛加起来,至少有8出在舞台上长年不演的戏得以演出。比如《绿衣女侠》《洪母骂畴》这些都是。今年我们在挖掘整理经典曲目上下了很大功夫,就目前来看,外界也是非常认可的。

  记者:那以后会不会就此加大传承的力度?

  李恩杰:(笑),其实,都不用我们催,我们的青年演员会自觉地做。因为演这种戏很讨巧,也容易得分。经常演的戏,演起来有难度。但话说回来,演这些长年不演的戏对文化传承大有裨益。同时,票友看着也觉得过瘾。其实这是个多赢的局面。

  记者:擂台赛像《杨门女将》《洪母骂畴》《谢瑶环》都是演了两场,有点打擂台的味道,这是故意安排的吗?

  李恩杰:我们不反对一个戏演两场,甚至在相邻的两天演。原来说分开。但后来考虑到,这也是看点,观众有比较,看得更有味道。对演员来说,只要你觉得这个戏适合你演就行。

  记者:此次擂台赛的一大亮点是有中国台湾的选手参赛,您怎么评价台湾的选手呢?

  李恩杰:从能力上看,台湾的选手可能稍逊于大陆,但是,从台湾文化传承上看,台湾可能比大陆要延续得好。他们用的是传统的方式、方法,就像咱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咱们改良得多一些。增强交流,我们也能了解台湾。各有长短,互相切磋。他们反应得也很积极,他们很希望有这样的机会。台湾毕竟没有这么多的演员。他们来这也是吓了一跳,没想到,我们有这么大的规模。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更扩大了比赛的影响力。

  记者:比赛快接近尾声了,您觉得达到发掘培养“明日之星”的目的了吗?

  李恩杰:嗯,至少,未来20年我们不会为人才发愁。当然培养工作还要继续,但是那就是为更长远的未来做的。我们可能只是把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为青年演员的成长提供帮助。他们成熟了,观众也就不会再以青年演员的标准来看。今后20年,是他们在舞台上最光辉的时候。这批孩子现在已经挑大梁了。等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这批人就成了我们的老艺术家了。而且,从现在起,再过40年他们还是很精神的老艺术家。因此,包括此次擂台赛在内的培养青年演员的计划都是一个富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安排。

  记者: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国内有没有这样重视培养青年演员的苗头和趋势?

  李恩杰:现在全国都在动。大家都在做,虽然起点各不相同,但战略意义上是相同的。

  (来源: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